12月18日,参加了成都行动派的线下活动——行动派创始人琦琦的分享会《让理想的人生扑面而来》。这也是第一次带上家人(老公和宝贝)一起参加社群活动。没有带纸笔的我,只是把get到的几个点记录在了手机上,我想每一个点都值得我认真思索,并整理成一篇篇文章。
今天我想说说第一个主题《如何打破框架,发现你潜在的无数可能》。琦琦分享了好几个她朋友的故事,听故事的过程中,我就在想,自己是不是那样的人,常常受框架限制呢?
以前对框架的理解其实很模糊,我只知道那是一种局限性。人被受限,就不能得到施展,无论是能力、技术还是学习与生活方式。框架主要体现在思维上,因为人的想法往往可以决定很多事。你还是你,你的思维不一样,你做事的结果就不一样。
我们时常会很在乎外界对自己的看法,有多少人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模样?
一年前的我是一个极其自卑的人,严重地自我否定,因为我不知道我有什么用,感觉自己什么都不会。不好意思和朋友联系,更不好意思去参加什么活动。连在回答兴趣爱好这件事情上都会极其迷茫。每每想到这些问题,唯有以眼泪来表达自己心中的那种对自己的愤怒与悔恨。
通过一年的成长,我觉得自己变化最大的就是心态,现在的我比以前自信多了,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美好的期待,我也相信我可以做很多事情,让自己的人生充实、有意义、不虚度。
我发现自己以前就活在自我设定的框架里,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上,甚至做事方式上。但现在因为那一点点心态的转变,我对这些曾经的框架都有了不同的认识。
1.学习框架
以前我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与工作相关的,虽然兴趣不大,但为了让自己更好地完成工作,我都会尽力去学。公司要求考证什么的,也会熬夜去看书,然后一次性通过。因为这种学习力,我屡次被评为优秀员工,但很奇怪,被评为优秀之后,我并没有心底的那种愉悦感。在我看来,我只是做好了自己的工作而已,没有激起心中那份能够牵动自己的成就感。后来与导师沟通的时候,才知道,那是因为我做的不是我真正喜欢的事情。是啊,如果把这种认真的学习劲儿放在我热爱的事情上,并且取得好的成效,我将会是多么开心,多么激动。
但是我不知道啊,因为我从未仔细去思考过我喜欢什么,擅长什么,热爱什么。我只是在不咸不淡地生活着,家——公司,这就是我生命里一直重复的路线。
学习,不应该只是学习需要的东西,还要去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把自己的优势与天赋发挥出来,不断学习、不断精进,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才是自己内心最大愉悦感与满足感的所在。
现在知道为什么大学的我会感到无助,努力后依然觉得自己收获不大。我的确很认真、很刻苦,可我把高中的学习模式带到了大学里,我只是在学习专业课本知识,而没有去充实自己的技能,没有去想自己步入社会后要做什么事,要用什么技能来养活自己,要在什么时候取得什么样的成就……这些我一概没想过。一味地埋头看书,的确让我收获了每年的奖学金,也让我获得了优秀毕业生。可是现在,我宁可不得到这些,而让我知道——学习,重要的不仅仅是课本知识,还有其他的知识,以及转换而成的技能,活着需要具备的技能,擅长的,喜欢的,那才是最重要的。
我曾经陷在学习的框架里无法自拔,你呢?你是否找到了自己的学习模式被什么框架限制住了呢?
2.工作框架
以前的思想是觉得自己会在一个行业干一辈子,最好是在一座城市少出差,在一家公司不要变动,可以干一辈子,且最好工资高又一身轻松。我相信这也是大多数人最开始对理想工作的设定。总觉得只要找到这样一份工作就衣食无忧了。可现在发现即使给我这样一份工作我也不敢要啊。
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
1、一个行业,自己没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其他行业;
2、一座城市少出差,那么自己是不是就像鸟笼里的鸟呢,只看到手掌那么大块天;
3、干一辈子,那么自己在这个岗位上一定驾轻就熟了,工作技能已经定型,也不愿去学习其他技能,因为会有挑战,没有其他的技能可言;
4、工资高,工资是与自己创造的价值相匹配的,一个没有见识,只会一项技能,不知道进步与成长的人怎么可能获得高工资?
5、一身轻松,一直处于这种舒适的状态,就如温水煮青蛙,如果一旦出现一点状况,自己便无力应对。
如果真是一辈子轻松,那临终时回想此生,又有什么意义感可言呢?
现在我对工作的理解是:工作不是为老板工作、为公司工作,而是为自己工作。在工作中,你可以不断接受新的挑战,去提升自己的各项能力,当有一天你的能力够强,你便能创造更大的价值,也能帮助更多人实现他们的梦想和价值。
想起曾经的自己目光是多么短浅,那时候就属于公司给我多少钱,就干多少钱的事。一旦有新任务时,心里便会犯嘀咕,你就给我那么点钱,我凭什么干那么多事呢,即使做了,也不会特别用心,或者更多去考量和研究。这也是为什么工作那么多年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能力得到肯定,却不能作为迁移能力时,再其他行业更好地运用,因为功夫不扎实。
都说现在的人应该成为U盘,能力拿到哪里都可以用。未来的工作方式也不再是聘用制,或者一个人只能在一家公司上班,而是合作与联盟的方式,有可能一个人与几家不同行业的公司合作。
这个时代的工作,已经不限工作场地、不限年龄、不限行业……我们会看到那么多自由职业者。他们可能时常飞来飞去,全世界都是他们工作的场地;他们可能很年轻,是学生,同时也是职场精英;他们可能横跨几个你认为八竿子打不着的行业,做得风风火火……
当我知道自己要成为全职妈妈时,我没想过未来还可以去工作,还可以去干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因为朝九晚五对于要照看孩子的我来说根本不可能。现在我知道了工作还有很多的可能性,我们可以“一边……一边……”做事情,也可以完成“既……又……”的任务。
3.生活框架
你想过自己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吗?你是否为自己的生活设了框架呢?比如超过多少钱的衣服不会买,什么颜色的商品不会去尝试,哪类东西一辈子不会用,哪类人永远不愿意接触,哪些食物是你排斥在菜单外的?
我们总是为自己设定各种框架,这些框架都是曾经的自己不愿意尝试的。什么是生活呢? 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记得之前央视节目去街头采访,采访的题目就是“你幸福吗?”答案千奇百怪,但体现了一点,就是真正幸福的人很少,因为我们不注重生活,不会生活。
你可能会说,怎么可能呢?我每天都在生活呀。那你有去体验生活、享受生活的细节吗?
你每天会细心地准备早餐吗,还是在上班路上买个包子油条就打发了?你的家是整洁充满淡淡香气的吗,还是杂乱有刺鼻的味道呢?如果有朋友寻找的地方就在你上班的路上,你能很快说出方位吗?你提着重重的东西回家时,有人帮你提到楼下,你会心怀感恩之心吗?你会因为小区的花香而感叹生活的美好吗……动用你的五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去感受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你对生活的体悟会更多,内心也会更加舒适和自在。生活的幸福感就是由点点滴滴的暖流汇聚而成的。
且要更多尝试,可能有些美好的东西你只是因为价格、因为外形、因为颜色、因为感觉,你就不会去体验,让你错失了很多美好生活的机会。
一天一个样,一年一个样,这样的生活想想也会乏味,让自己多些体验,发现生活的不同精彩之处。
4.做事框架
这是我某一天学习开车突然想到的,我以为我已经突破了好多思维框架,可在那一刻,我才知道有时候某一点思维框架,在这个领域不出现了,并不等于另外一个领域不会出现。
当时是学习科目三的第一堂课,教练叫我踩油门,我很犹豫,根本不敢踩下去,稍微鼓起勇气踩了一点点,速度快起来赶忙把脚移开,特别是教练叫我换成2档、3档之后,心头那种恐惧感特别强烈。我怕,怕撞到路边的车子,路边的人,平时连自行车都不敢上路的我,硬是突破不了心中的那块障碍。教练说,你这样开车拿到驾照又有什么用?后来教练实在看不下去我犹犹豫豫的样子,在我有一次手一用力给换到5档上去时,直接叫我将油门踩死,“你就这样开,你看会发生什么?”(勿模仿,有教练在身旁当然不会出现意外)当时我几乎快哭出来了。但是正是在教练的帮助下,我突破了内心的那种恐惧,现在可以自己踩油门换挡控制车速了。
这让我想到,平时我们做事总是会瞻前顾后,会去想象可能发生的结果,然后畏首畏尾,不敢行动,其实转念一想,你不去做,你怎么知道会不会发生你担心的事情呢?我们总是在事情还没开始时就已结束。
且我们常常做事时会带着“我以为……会……”的模式,而事实上这种“我以为”只是个人的想象,不能代表事情本身,也不能代表他人的观点。
有一句话说得好:若是美好,叫做精彩;若是糟糕,叫做经历。你不会有任何损失,问题只在于你敢不敢。
思维的框架无处不在,要想成长,要想活出不一样的自己,就必须去打破这些框架,克服自己的思维定势。“人的一生至少会有三次成长:想到,做到,达到。”而思维的框架是第一阶段,就是想到。不仅要想到,还要做到,最后再达到。
想,不能产生任何结果,但可以通过想去思考、去总结、去计划。
做,不一定就会产生想要的结果,但你可以通过做达到想要结果的概率,过程中不断练习、学习、总结、反思,就会让你离结果越来越近。
当你做到了想到、做到,最后才能达到,成为自己梦想中的样子。
敢行动,梦想才生动。
打破固有的框架是第一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