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自己喜欢的事,人们往往充满热情,废寝忘食想把事情做好,而且不知疲惫,乐在其中。 一个人若能以自己喜欢做的事谋生,绝对事一件非常幸福的事。然而我们活在世上,未必能够遇到自己钟情的工作。对于那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虽然也很努力,但内心仍然排斥,所以往往没有好的收效,也很遗憾。是把不喜欢的事变成喜欢,还是干脆放弃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作为凡夫俗子,我们该如何权衡?
一、做还是不做,取决于什么?
人生最大的自由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想不干什么就不干什么”。也就是人在江湖,还有说No的权利和底气。
如何做到这一点,当然是要看你的长板够不够长。过去我们的木桶理论都是要取平均,要综合,要均衡发展。这一点放在团队当中还是很成立的,但在个人的发展上,现在流行说长板理论:即一个人如果比作木桶,那么他的价值应该取决于木桶最长的那块板。只要长板足够长,就可以弥补短板的不足,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所以想要say No,我们的长板就是我们的资本,如果专业技能足够,确实可以把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转交他人或外包完成。一样能创造出应有的价值。
但如果我们没有能力或资本去选择放弃自己不喜欢的事,那就试着爱上它吧!
二、如何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做好?
image上图的模型给我们展示了自己的梦想,天赋和使命(也可以对应成:喜好、能力和价值)与我们职业方向选择的关系。
从中可以看出,我们最想去做的,肯定事自己喜欢的有能力完成的,并且有价值的事。也就是三者的交集。但往往我们需要去做的,也就是有价值的事,可能是我们不喜欢或不擅长的,那么,我们需要如何去做呢?
1.增加动力
我们不喜欢,可能会产生排斥,拖延,导致效率低下,缺乏动力。那么需要给自己增加一些动力。
我之前所在的公司有些销售人员就是不喜欢做销售,他们有沟通能力,但是懒得去做业绩,所以业绩平平或忽高忽低,但在阶段性绩效奖励的刺激之下,他们往往能激情澎湃那么一段时间,完成惊人的业绩。这样的方法虽然不是长效的,但在效果上能够产生那种“高光时刻”从而不断的拔高这些人对自己的业绩要求。
那么我们也可以给自己设立一些小小的目标:比如完成某某业绩,就带家人去旅行;一个星期不加班就奖励自己看电影或吃大餐;甚至如果自己真的不想继续干下去,就定个高标准的业绩目标,达成了就炒了老板。就像马拉松比赛,获胜者的诀窍往往是,在沿途找到许多个标记,作为自己的小目标,一个一个达成,不断积累成就感和信心,成功也就越来越近了。
2.提升能力
我们有不喜欢或不擅长的事,可能是我们从小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培养的方面,也就是我们的短板,如果这个工作不能被排除,那我们就得想法设法去完成它。
我从小就没怎么学过美术,也没研究过平面设计,对电脑也只高中在学生会工作才开始接触,其实除了工作以外也没啥好感。但由于现在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线上的业务板块,所以我们也有很多美工的工作任务。为了节省人员开支,我们不可能再去请美工,于是我就从每天敲字变成了每天作图。虽然这是个对我来说比较新的领域,也会遇到很多困惑,但好在有很多辅助软件,慢慢上手了反而觉得挺有趣的。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学会的很多新技能都是被倒逼出来的。我们也可以试着倒逼一下自己,说不定就会遇到一片新大陆呢。
3.寻找意义
我们不喜欢的工作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对我们来说是比较枯燥和无聊的。而有趣其实是比较原始的满足感,如果我们能找到更大的意义,也许就会更有动力。
我的一个朋友,起初从事财务这份工作时,她也不喜欢,因为要整天面对一堆数字,十分枯燥乏味。后来偶然的机会,她用自己的能力,帮到姐姐的公司梳理财务报表,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让公司避免了损失,这让她很有成就感。枯燥的工作被赋予了意义,她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也逐渐喜欢上了这份工作。
寻找意义,是人们做任何事的根本动力。而自我价值的实现,也是工作最大的意义。
4.找到乐点
在自己喜欢的行业方向上也可能会遇到自己不喜欢的某些具体工作,那要怎么办呢?
我从事的教育行业,在大的领域当中有很多自己喜欢可以去做的事,我认为我最自在的时刻是在讲台上,在课堂中,但是现在的公司都是全员销售。最初对于销售还是有点心怀芥蒂的,虽然我可能是老师当中比较擅长销售的,但在销售的团队中也只能算是业余的。我所做的销售,无非是把自己能做的讲给家长听,帮助解决孩子教育上的困惑,大家互相信任就成交,在这个过程中,我更多的体会了家长们的需求和想法,也对我的教学非常有帮助。而且直接参与创收能够增加我的成就感。
凡事都有两面,我们可以更多的看到好的一面,在不喜欢的工作当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点。
5.拒绝懒惰
所谓自己不喜欢做的事,会不会只是我们给自己的懒惰找的借口呢?如果我们喜欢的是“什么也不干”那就真的什么都不适合了。
在《下流社会》一书中,笔者的研究机构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采访了日本几代人的阶级意识以及生活观念等话题,总结发现,阶级意识越高的人,越是有勤勉,积极,外向等特点。阶级意识越低的人,越是有自我封闭,喜欢独处,安于平淡等。(换句话说就是喜欢“躺平”了)阶级意识直接对应的就是收入水平。创造财富的人越多,社会总体就越发达,越富饶,反之大家如果都安于平淡,不去创造,那么社会的总财富肯定会相对减少。这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年轻人一定要拒绝“躺平”。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努力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创造出价值。大力出奇迹,努力或许真的可以改变命运!
三、回到我们的主题:喜欢与不喜欢,是靠谱的依据吗?
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和能力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并不能作为我们选择判断的唯一准绳。
如果 “喜欢、不喜欢”如果换成“好、不好”,会不会更好抉择?
所谓好的事情,就是有益于社会,有益于自身,有益于长远的目标。把好的事情做好,把质量提高,甚至做到极致。
目标从事情本身转其向背后的意义,把主观和客观统一在一起,认识就更加准确一些,人就不那么主观浮躁了。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因为好事就是好前程。
image最后,我还想说:
当我感到迷茫,大海捞针般找寻我想要的答案,我遇见到了稻盛和夫老先生的《干法》。这真的是一本打破我认知的书。稻盛和夫先生对于工作的解读如此深刻,并且非常坚定地告诉我工作的意义——只有全身心投入工作,你才能度过幸福的人生。
我个人认为,工作是人生存的根本需求,并不是为了赚钱。当物质文明极度发达,我们将不需要为了消费而赚钱,而是出于本能的为了创造价值而努力工作了。专注于体会工作本身带来的快乐,成就感,获得感,价值感,全力以赴的去行动,过淋漓尽致的畅快人生。
image本文由六分之一社群联合创作,由案主金鑫主创,以下各帽人员协助。
白帽:赵丹
黄帽:何征
黑帽:张文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