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乞讨者,我们给还是不给,这是一个古老却不过时的话题。
01
放假那么久了,我几乎每天都待在家。昨天终于出门进城见朋友了,在“有意思”看到了一件令我印象深刻的事。
在中午餐馆的高峰时段,餐馆进来一名男子,目测约四五十岁的样子,个子高高的,头上戴着写着“困难”二字的头巾,挨个餐桌去乞讨。
来到我餐桌对面的时候,我打量了一下他。皮肤黑黑的,用“有点脏”似乎更合适些,左手拿着乞讨用的铁盒子。当他转过身后,我猛然发现他没有右手,只是单纯地没有右手,小手臂还是可以活动的。
我吓了一跳,不禁掩了一下面,朋友还说我胆小。小手臂可以活动但是却没有手,偶然看到确实会吓到。
我从钱包里拿了硬币放到盒子里,他全程都没有讲过一句话。他走后,我又朝他在的方向看了一眼,对朋友说:“他应该是外出打工在工地上受伤才会这样的吧。”
朋友也看了一眼说:“不一定啊,谁知道他是不是为了骗钱而故意为之呢。现在社会太复杂了,看不清别人真正的心思。你还是有些单纯啊。像那种骗小孩的团伙,他们会把小孩的手或是脚砍掉,然后让他们去沿街乞讨。”
朋友说的也有道理。但是一个大男人放下自尊去乞讨,看着也挺心酸的。
02
在汽车站出站口,有个乞讨的老太太。每当有人从她身边经过,她都会说:先生/姑娘,行行好吧,给点钱让我买点吃的。这句话从我开始在县城里上学一直到现在,每当我从出站口出来的时候,都会听到她的声音。
在刚在那里上学的那会儿,我觉得她是孤寡老人,五保户,看到他我都会给她一个硬币,五毛或是一元的。
一次物理课上,老师谈到她,说:“那个在车站出口乞讨的奶奶,从我在上高中的时候就已经在那里乞讨了,你们看着她穿的破旧,拄着拐杖,其实到天黑的时候她儿子就会来接她,而且还开着宝马车。”
我当时都震惊了,物理老师都已经四十多岁了,那她得乞讨了多少年啊?是不是从中年时候就开始这样做了,而且家里已经那么富裕了。
在农村好多家庭连小楼房都没得住,每天起早贪黑去挣钱。偶尔来一次县城,看到乞讨的老太太都会给一个硬币,没想到老太太这么有钱。
有种被骗了的感觉。虽然钱不多,但是感觉自己的善意没有得到善良的对待,自己的心意被糟蹋了。
现在社会上有的孤寡老人,靠拾荒为生,每天省吃省喝,但是他们却把钱用来资助贫困学生。他们依靠自己平凡苍老的双手做着伟大的事情。反观那个依靠乞讨而“发家致富”的人,她的做法多么的让人不耻啊。
从那时起,我便再也没有给过她钱了。
03
在高中时候,教室里常常会有一些乞讨的小孩。前后挎着一个大纸板,写着乞讨的原因,家人生病了,无钱就医,家庭困难等各种情况。
走到教室,站在讲台上,“扑通”一声跪下了。就这样,我们“被跪下”了,我们年纪也小,看到这个“阵仗”,纷纷拿出“小荷包”,把我们的零钱贡献出去。
不清楚他们是不是真的很穷,有困难,还是受到胁迫而不得已为之。他们本该在学校上课的年纪,却过着掌心朝上的生活。提早面对社会的黑暗,给他们的未来造成多么大的负面影响啊。
我们施舍给他们,希望他们能够给家人看病,拿着钱去上学,那我们的给予也算是有回报了。
04
但是现在,我们常常会在大街上,地铁站口,车站口,餐厅,学校门口甚至是在教室里等人流量大的地方都会看到一些乞讨的人,他们或小孩、或残疾人、或老人。那么给不给他们钱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了。
从出家门到上班的地方就很可能遇到好几个乞讨的人,有人可能会给他们钱,也可能从他们身边匆匆走过。每天遇到那么多的乞讨者,如果每一位都给的话,上班人士也会吃不消的吧。
但是路人选择给还是不给,都是他们的自由,无可非议。你不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评价或是指责他们在面对乞讨者时选择没有捐钱或是少捐这种做法,这样在无形之中就“绑架”了别人。
我们不能保证:所有的善意都会被温柔以待,所有的付出都会形成一股善良的社会思潮。
05
最近这两年,云南的旅游业逐渐发展起来,但是儿童的入学率却在下降,甚至有的家长会让孩子辍学。因为那里人发现,让孩子去旅游景点站一天获得的收入比他们在学校这种付出更实在。
他们这样做会让孩子产生不劳而获的想法,认为只要掌心朝上就可以有钱,有收入,不用担心以后会怎样。但是这种路又可以走多远呢?这种想法一旦根深蒂固,对他们的后代,对社会会产生多大的负面影响啊!
我们可以选择不施舍,但是如果选择捐赠,就希望得到回报,乞讨者能够正视自己的想法和态度,把我们的善意用在正确的地方。能够依靠自己的能力,掌心朝下,努力生活。
我是菜菜,感谢阅读。如果感觉还不错,留个鼓励的“心”再走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