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一共读了67本书,比去年少了,临近毕业,各种事务缠身,这一学期总共看了不到十本。这里挑了一些很喜欢和欣赏的,因为有些书看过了也是浪费时间,不列也罢。
2016书单因为和类比较多和杂所以决定学别人分个类
1.文学类
这类比较多,有二十多本。大多集中在几个作者,也算是试着为自己发现之前不曾见过的新大陆。
莫言:我很喜欢他的《丰乳肥臀》和《生死疲劳》,而且后者还出人意料的带有科幻色彩。而且我觉得有很多人是对莫言有一定的偏见。
毛姆:也是这一学期新接触的作家,看他的书可以上瘾,几乎是一口气将他主要著作读完,有《人性的枷锁》、《月亮与六便士》、《刀锋》,倘若喜欢读书的话,那么错过毛姆算是一种损失。
余华:之前也只接触过他的《活着》,但这一学期恶补了一下,很喜欢《兄弟》、《许三观卖血记》和《第七天》,小说中算是不错的。
彼得.海斯勒:中文名叫作何伟,是98年来到中国做到江陵做支教的外国记着,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见证了中国快速发展,而且我觉得他对于中国的认同和情感要强于大多数的中国人,主要有三本《江城》、《寻路中国》和《甲骨文》,如果说前两本是对作者所见的描述,那么后者便是经过细致的研究,包含了各个角度去研究中国,简言之,颇有深度。而且我也是第一次了解到关于中国汉字的简化改革的原因,总之读了很值得。
最后贴一些不按作者分类的作品,《平凡的世界》,《英国病人》书和电影都非常喜欢,古龙的《欢乐英雄》谁说英雄不欢乐,我们的英雄就是欢乐的!和《三少爷的剑》三少爷之所以无人能敌是因为不管对手如何他都是全力以赴!作为一个第一次看武侠小说的boy觉得真爽。《我不喜欢这世界,我只喜欢你》非常暖的一本书,韩寒的《我所理解的生活》、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杨绛的《我们仨》、《倾城之恋》《局外人》、《生命最后的读书会》。
2.历史类
大概读了十几本,这里只列一些自己觉得有价值的。
张宏杰:因为是经常在罗胖的罗辑思维中被介绍和推荐才入了坑,结果完全没有失望。我觉得他的《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是可以与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相比的,还有《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中国皇帝的五和命运》,写得很通俗又不失深度。他所描述的杨广、王莽……完全是刷新了我从历史书上对他们的认识。
《全球通史》、《人类简史》、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都是恶补历史的集大成之作,但是对于中国史方面我觉得还有非常大的空白去填补。此外茨威格的《人类群星璀璨时》,溥仪的《我的前半生》我对于溥仪这个末代皇帝一直有很复杂的感情。《中国人盗墓史》我是觉得相当有趣,还看了两遍。
3.动物、童话类
《蓝熊船长的十三条半命》被最后那一句“生命太宝贵,不能任凭命运支配”感动到了,虽然有40万字,但我还是觉得看了超值。《绿山墙的安妮》无时无刻的活力对世界充满好奇,上一秒快乐,下一秒就可能悲伤,心直口快,晶莹剔透,很好的充值一波正能量。《黑骏马》看的英文版,对这本书的感情很复杂。《我的妈妈是精灵》心如果变沉了,就会从树上掉下来,变成人。《失物之书》,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农场》和《1984》是类似反乌托邦,和《娱乐至死》对比着看很有感觉。两种极端,而后者更可能出现在我们这个时代。杰克伦敦的《白牙》和《野性的呼唤》是他的书中我能记住的两本。
4.思考类
那些本以为是鸡汤,看过后超过我预料的书。
《把时间当朋友》、《少有人走的路》作者当了几十年的心理医生,比国内的鸡汤书要强很多。《爱的五种语言》不需要多聪明,只要学会对方的语言,读懂对方的需求而不只是发泄自己的情绪……,《苏菲的世界》大爱,不解释。刘瑜的《送你一颗子弹》,《民主的细节》,都是做过笔记的书。《富兰克林自传》牛逼的人物不是一天两天就变成的。韩寒的《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你一定猜不到1988是一辆自行车。余华的《十个词汇里的中国》。
2017暂时也没有什么计划,就想试着写一些书评,虽然说现在不知道要如何开始。我只是觉得人不能够停下学习,要时常给自己注入新的东西,书、电影、新的技能……,不管怎样要提醒自己当一段时光过去,回头望去时,自己尽管被生活所拖累,但也没有任凭自己碌碌无为,不要说“我本可以……”之类的话,做不到就不要做,能做到就不要轻易放弃。时刻记着那句“生命太宝贵,不能任凭命运支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