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小学的时候,外婆还没有去世,那时候因为家里经济很拮据,爸妈不得不外出务工,我留在家里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外婆家离学校的距离同我家差不多,偶尔放学后我也会去外婆家。每次去外婆家里,她都会做火烧馍给我吃,那个时候火烧馍对于小孩子来说,实在是难得的美食。
外婆做的火烧馍是与众不同的,因为在和面的时候加了几个鸡蛋,和好的面团用湿毛巾盖上醒发一段时间后按压成一个厚厚的圆饼,这时用火钳将火坑里滚烫、火红的草木灰刨开一个大坑,接着把厚实的火烧馍放进去,铺上厚厚的烫灰,再往火坑里加一些柴火。
估计着时间,馍上烧起了一层黄壳儿的时候,用火钳把火烧馍掏出来翻个面,继续烧。
其实当时农村的人是没有时间概念的,无论什么食物,都是凭经验和感觉判断有没有熟,烧火烧馍也是如此,每当外婆觉得熟了的时候便是熟了,用火钳夹住火烧馍的那一刹那,香味就已经穿过那层薄薄的草木灰钻进了鼻孔。
刚从火坑里掏出来的火烧馍,外壳焦黄焦黄的,上面附了很多草木灰,这时外婆总是拿起火烧馍在火坑边缘窄窄的石板上摔几下,焦黄的外壳摔在石板上滋滋作响,似乎快要裂开似的,浓浓的麦香味也更加肆无忌惮起来,一次次挑逗着我的胃,惹得我直咽口水。

柴灰被抖落干净后,外婆便拿起火烧馍用手拍两下,再用嘴“呼呼”地吹几口,随后两手一掰,淡黄色的瓤便露出来了,这时候外壳的焦香味、瓤的麦香味和淡香味一起向我扑来。
我拿起一块火烧馍,先揭下一块酥黄的壳“咯嘣”咬一口,任由酥酥的外皮在牙齿间乱窜,接着我会咬一大口中间绵软香甜的瓤,瓤的部分最初嚼起来绵绵软软的,蛋香味和麦香味在口中缠绕,嚼到最后,又有一丝丝甜味渗出来,让人无比满足。
我不记得吃过多少回外婆做的火烧馍,但每次吃都是那么香,好像味道从未变过,不知道是不是那个时候太过贫穷,小孩子几乎没什么零食可吃的原因,火烧馍成了我心中最美味的食物之一。直到现在一想到“火烧馍”这三个字,那种混合着蛋香味的麦香都仿佛在周围的空气里弥漫着。
后来长大了,从读初中开始,我再也没吃过外婆做的火烧馍,因为我上初一的时候,外婆便去世了。虽然从此后我又吃过好几回火烧馍,但那熟悉的味道再也找不回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