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12月5日电(记者胡璐 丁雅雯 吕昂)随着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金融科技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对行业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但同时也带来一些风险。5日召开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与金融”分论坛上,专家认为应进一步推动普惠,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金融科技企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金融科技已经成为浙江金融业发展的新标志。浙江省副省长朱从玖介绍说,当前一批新兴金融科技企业在浙江兴起、发展并不断壮大,在全省的金融经济版图上占据重要位置。同时,传统的金融行业在这样的氛围中也更多地应用金融科技改进和创新业务。
金融的发展应该立足服务实体经济已是业内共识,金融科技企业也应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开展业务。“金融科技是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的产物。无论它的服务形态、业务模式如何发展变化,其本质并未改变。而长期实践表明,金融活动具有高风险性等特征。任何被作为创新的金融活动如果脱离了实体经济的客观需求,偏离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就难以在完整的经济周期和信贷周期中经受住考验,也无法持续地发挥原本的功能作用。”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说。
在此背景下,专家认为未来金融科技企业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能力建设,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一是加强需求适配能力。李东荣说,服务实体经济应该是多元、多层次和主动式的,金融从业机构应该找准服务实体经济的着力点。一方面,要结合自身的发展定位,补齐金融服务短板,提高金融供给对实体经济有效需求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要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金融配置资源的枢纽作用,注意运用数字技术提高服务的精准度。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刘国强则表示,要把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当作今后工作的主战场。与互联网的快速融合,降低了金融服务成本,弥补了传统金融服务模式的短板,大大增强了金融服务的普惠性。而金融服务主管部门和金融机构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大力推进征信体系建设,提升了信用服务的覆盖面。他认为,未来数字信息技术在发挥普惠金融工作中大有可为。
二是加强风险管控能力。由于金融科技波及面更广,传播速度更快,溢出效应更长,而且可能产生业务风险、技术风险和网络风险的三重风险叠加,金融从业机构必须将风险管控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使金融科技创新带来的各类风险始终处于可管、可控、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不仅要让产品的设计更加安全,也应积极将先进的技术引入监管,还要注重信息在防范金融风险中的作用。三是加强创新管理能力。当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正不断取得新的突破,金融市场快速变化,金融需求日益多元复杂等新的挑战随之出现,金融从业机构应该与时俱进地对治理结构、管理模式、技术合作方式进行适应性的调整,推动金融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
本次分论坛由中国人民银行、新华通讯社主办,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经济信息社、蚂蚁金服集团协办。分论坛以“金融科技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为主题,聚焦“回归·绿色·共享”三大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