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的基本定义和概念
1. 信任问题除了涉及掌握和分析令人费解的概念,还有一个共同特征即风险
2. 一般无法回避背信弃义的危险,因为我们的欲望和别人的欲望总是会相抵触。
3. 信任本身是一个微妙的难题,主要涉及到两种不断变化但是又相互对立的欲望之间的平衡
4. 信任涉及的不只是客观事实,信任是在利益和能力不相上下的基础上对人的行为做出的预测
5. 信任问题的特点:
a. 自身具有比赛竞争或斗争较量的特点
b. 试图确定某个人是否可信与评估其计算能力之类的特点之间存在基本差异
6. 作者的研究问题:
a. 情绪状态是如何操作以及为什么会操作人们的社会道德行为
b. 信任是如何工作的,以及人们能否准确预测一个人的诚信以及是如何预测的
7. 对情绪和道德行为中犹豫不决现象的深入研究,越来越认识到信任常常发挥着核心的作用
8. 人类以群居形式演化发展,也就是说祖先的大脑是面对同信任的人一起生活所遇到的挑战而形成的,他们面临的首要挑战是需要正确地解决信任这个难题,由于这个事实,人类大脑才在衡量自己是否需要做到诚实可信的同时不断努力确认别人是否可信
9. 我们自己同时也是观察的对象,决定别人是否忠诚可靠的力量同时也在影响着我们自己的思维,评估别人是否可信和自己恪守承诺实际上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第一章:信任究竟是什么】
1. 需要信任隐含的基本事实:你无法完全凭借自己的能力满足自己的需要或者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2. 如果每个人的目标在本质和先后次序上完全一致,就不会有潜在的冲突,因此也就不需要什么信任。但是这种需要与欲望一致的情况几乎很少出现。
3. 信任意味着一种风险,但是人类天生就有规避风险的能力,那么人们为什么需要信任别人就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一般来说,信任别人的潜在利益远远大于潜在的损失。
4. 既希望从合作中受益有想要能够规避信任别人本身固有的风险,方法只有寻求透明,但是我们不可能总是验证他人的行为。
5. 罗伯特弗兰克研究延时互动提出的挑战,对了解信任的工作机制十分重要。
6. 需要信任的情况的结构:你的结果最终与你合伙人的结果紧密相连,成败常常取决于每个人对他人最佳做法的预测。
7. 困境论的有趣之处在于,通过展示忠诚守信如何比单纯的利己主义给人带来更多的好处,从而抓住了许多合作决策中内在的权衡实质。
a. 囚徒困境也可以改造用来研究信任伦理
b. 囚徒困境的计算模拟中,“以牙还牙”总体来说表现最好,即下一回合中与本回合合伙人的决策相同。但是最好的程序时“慷慨大方的以牙还牙”,即即便面对背叛,合作概率小,也会选择合作。
8. 信誉因此被看作是解决信任问题的主要方法,也被称作是间接互惠形式或者机制。信誉为我们提供信任别人的依据。
a. 信誉的四大谬误:
i. 信誉并未一成不变
1) 瞬间简单的情绪状态会改变一个人的诚信。社会焦虑不安体验也会对信任产生影响。
ii. 诚信并非善恶之争
1) 有诚信与没有诚信都是由矛盾心理机制之间形成的瞬间平衡所造成的
2) 大部分人想到信任时都会将其看做是自私动机与无私动机之间的竞争。
3) 进化压力塑造了我们的大脑,可以帮助我们自己获得最大利益。人是一个社会物种。
4) 人类道德观念可以理解为短期收益与长期收益之间的权衡取舍
iii. 信任不仅与诚实和理性有关
1) 信任多面观:能力对信任的影响显而易见
2) Jessica Tracy 清晰地证明了人类大脑有评估社会地位、权利和领导潜力的倾向。
【信任是天生的吗】
1. 由斯坦福大学举办的同情科学研究大会,有十多个研究人类善良行为的世界顶级科学家
2. Stephen Porges 和Sue Cater夫妇:研究生物机制如何塑造人的社会行为
3. 信任受到生理状态变化的驱动。人类是为了两者共同而生,从生物层面上来讲,目的是为了确定哪个选择在什么条件下对我们最有利
4. 人类的大脑和身体有内置系统,会引导人们做出信任决定、与别人建立关系
5. 人体生物学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反映,是矛盾竞争的竞争关系之间所形成的的复杂的平衡状态
6. 父母的关爱、社会纽带以及与非亲属合作都是哺乳动物的特点
7. 信任的生理机制:Porges's Polyvagal theory: 迷走神经张力和最佳社交效果之间有关系
8. 较高的迷走神经张力预示着社会联系增强,更有幸福感,甚至对别人更有同情心。
9. 舒服感增强了信任感和团队意识
10. Sarah Brosnan研究公平、信任和合作的进化起源:发现许多猴子和类人猿都对不公平现象有明显的厌恶感
a. 对于不会合作的猩猩,不需要像其他灵长类动物一样对信任问题有较高的敏感性,他们的生理机制没有调适到应对这些挑战的程度
b. 信任问题不仅仅涉及对背叛或忠诚的反应,而且还包括长些自己的诚信并能够正确预测别人的诚信能力,这些反应现象深深根植于大脑和身体
11. 信任的生物机制:神经肽催产素,可以增进信任、疼爱和可能会产生的任何相关的基本情感。
12. 信任和背叛长期处于长短期利益的微妙平衡中
13. 进化不是善或恶,而是生存的特征
14. 信任是一种本能。信任危机并非人类所特有,心理活动机制也无法解决信任问题。
15. 到一岁半的时候,孩子支持别人和与别人合作的本能已经很活跃了
16. 我们见证着心理机制之间的基本冲突
17. 追求短期私利的机制仍然在大一点的孩子的大脑里,条件合适的情况下,会引导他们追求当下的私利。“当资源是公共知识时,五六岁的孩子时乐意与别人平等分享资源的,但是如果他们认为别人不知道,他们也会把奖品为自己藏起来”
18. 信任机制、合作机制及其完全对立的机制都在婴儿大脑中存在着
19. 耶鲁大学:Paul Bloom, Karen Wynn:儿童发育研究最著名的实验室
a. 婴儿的大脑不只是忙于了解世界如何运转,也会关注这个世界的人可能出现什么行为
b. 关注时间策略来评判婴儿对社会中人的评价
20. 孩子期望他人怎么做,这种直觉会通过早期与照顾者和老师的互动交流不断得到更新
21. P78天生的信任机制
【爱情与信任】
1. 保持和满足长期情侣关系,可以为你提供以为固定的合作者和支持者,从而具有缓冲作用,缓冲由于压力、金融风险、社会困境以及其他一切可能的挑战
2. 所有的情侣关系与给予和获得有关,情侣关系的好坏取决于基于和获取两者的相对平衡。双方在付出的成本和获取的收益上如果大致相当,这样的关系才是最令人满意最有可能天长地久的关系
3. 信任出现的重要条件,人们满足了伴侣的期待,因此使得伴侣得到了解放,不用一直检查对方
4. 信任在情侣关系中出现的那一刻常常标志着不安定关系发生了巨变,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从交易型向共有型关系转变
5. 信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不仅可以消除证实的动机和需要,还可以再你没有能力进行证实的时候允许你与别人合作
6. 信任产生信任的良性循环可以防止主观偏见本身对情侣关系造成的伤害
7. 直觉反应的存在是大脑的一个适应性特征
8. 嫉妒与信任有关,,嫉妒的目的是增加忠诚行为的概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