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老子道德经解】第二章

【老子道德经解】第二章

作者: 灵素心蘭 | 来源:发表于2023-03-20 07:57 被阅读0次

老子道德经解

憨山大师著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注】此释前章可名非常名,以明世人居有为之迹,虚名不足尚。圣人处无为之道以御世,功不朽而真名常存之意也。

意谓天下事物之理,若以大道而观,本无美与不美,善与不善之迹。良由人不知道,而起分别取舍好尚之心,故有美恶之名耳。然天下之人,但知适己意者为美。殊不知在我以为美,自彼观之,则又为不美矣。譬如西施颦美,东施爱而效之,其丑益甚。此所谓知美之为美,斯恶已。恶,丑也。又如比干,天下皆知为贤善也,纣执而杀之。后世效之以为忠,杀身而不悔。此所谓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此皆尚名之过也。

是则善恶之名,因对待而有。故名则有无相生,事则难易相成,物则长短相形,位则高下相倾,言则音声相和,行则前后相随,此乃必然之势。譬如世人以尺为长,以寸为短。假若积寸多于尺,则又名寸为长,而尺为短矣。凡物皆然,斯皆有为之迹耳。

凡可名者,皆可去。此所谓名可名,非常名也。是以圣人知虚名之不足尚,故处无为之道以应事。知多言之不可用,故行不言之教以化民。如天地以无心而生物,即万物皆往资焉,不以物多而故辞。虽生成万物,而不以万物为己有。虽能生物,而不自恃其能。且四时推移,虽有成物之功,功成而不居。夫惟不居其功,故至功不朽。不尚其名,故真名常存。圣人处无为之道,亦由是也。

盖万物作焉已下,皆是说天地之德,以比圣人之德。文意双关,庄子释此意极多。

相关文章

  • 《道德经》:你可知“和光同尘”的玄妙境界?

    原创:白水山人 道德经解读 和光同尘,是道教处世的根本教义。《老子》:“和其光,同其尘”。老子倡导“和光...

  • 《道德经》没有权威

    关键词:道德经解读 解读《道德经》没有人敢称权威,老子也不行。 今天的菜单: 《道德经》一折。 解读《道德经》,没...

  • 最好的修炼,是在忙碌中,还能安静下来

    姓名:孙玉生 时间:20220522 持续打卡:第2028天 1、早起:4:50。 2、读书:《老子道德经解》(憨...

  • 人是无比尊贵的存在,

    姓名:孙玉生 时间:20220521 持续打卡:第2027天 1、早起:5:05。 2、读书:《老子道德经解》(憨...

  • 人心不死,道心不生

    姓名:孙玉生 时间:20220523 持续打卡:第2029天 1、早起:5:05。 2、读书:《老子道德经解》(憨...

  • 道德经解读——老子的故事

    亲爱的各位道友们,大家当下好,我是王瑅。听着一首《老子是天下第一人》,内在无限的感恩升起。仿佛又回到了《道德经》课...

  • 倒读道德经第六十九章

    此篇道德经解读非我个人所写,关于用兵,我对老子的这个观点感到非常困惑,思考很久仍然感觉思路不通。参考多本道德经后,...

  • 老子的“三宝”

    最近刚看了憨山大师的《老子道德经解》,对道德经的认识能深入了一点。憨山大师按佛教讲法,相对于孔子的“人乘之圣”,对...

  • 解读《道德经》之02-2:难易相成

    研读《道德经》领悟老子思想,探求核心算法,梳理天下大事,这里是《学道悟道》 “难易相成”出自《道德经》第二章,意思...

  • 张咪第48天寄语

    张咪第48天寄语 经典诵读 昨晚看天气预报,最低气温是5℃。 老子【道德经】第二章 不言之教 老子讲的是自然规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子道德经解】第二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lju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