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眼中的《道德经》故事
道德经解读——老子的故事

道德经解读——老子的故事

作者: 王大生 | 来源:发表于2018-06-22 11:13 被阅读188次

    亲爱的各位道友们,大家当下好,我是王瑅。听着一首《老子是天下第一人》 ,内在无限的感恩升起。仿佛又回到了《道德经》课程现场。每次我都是穿着一身白色的衣服早早地坐在了第一排,哇,整个现场的那个能量场是什么样子的呢?就是来到了人间天堂、人间的仙境,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呵呵,那是一份悠然自得,悠然自在。家人们一起探索在道的世界里面,然后主持人主持之后,放着“道可道”,三愚老师一身轻松的来到讲台上,给我们家人行礼,就开始了道德经的旅程。

    今天道德经的分享,会有将近三个小时的时间,所以家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回到自己的中心去听一听,我们今天分享是很多不为人知的老子的故事,还原老子他本人的经历。因为只有当我们懂了老子本人,我们才可以真正的去看懂道德经,因为道德经里面所有的很多出处,比如说,兵法是老子当时写给孙武的,而长生是写给秦越人也就是后代的扁鹊的。当我们能够了解了老子的故事,老子它本身就是一本活的道德经。这个时候我们再分享后面的九章大家就会听得更有感觉。道德经它就像是一盆花,植物学家看,它是哪门哪科,如果是一个家庭主妇看呢,哇,好美,我把这放哪儿呢?如果给厨师看,那就是我可以做什么菜。所以同样一盆花,因为大家的角度,需要的不同,他看到了他想看的部分。所以我们要用无限的眼睛去看道德经才能看到本来的东西。

    为什么那么多的真理、经典,我们要从道德经开始呢?我们讲四次元是走一条最便捷、轻松的路,安全、快乐,长久的路。我们不仅要离开身体才能达到那一种极乐,我们是要做的在身体之中,就已经达到极乐的状态,那既然我们要达到这样一种极乐的状态,我们说,看一个人的结果。孔子的一生奔波劳碌,到哪都推销他的理论,他的救国思想。很辛苦,很累,他从开始大家很欢迎他,到最后一听他又来一个国家就对下人说,就说我出差了,出差不行,就说我病了,实在不行,派几个人胡乱应付,最后告诉认错人了,不好意思。而耶稣的一生,坎坎坷坷,到哪都去传道,被扔石头驱逐辱骂。我们再来看看佛陀的一生,以他大无畏的精神,以他坚定悟道的气场。走到哪也是很多人视为邪魔外道,他一点一点去降服,所以一生走的路也都是很坎坷,包括我们熟知的穆罕默德也是一样,我们再来看看他们的弟子。佛陀他有两个大名鼎鼎的弟子。第一是舍利弗,智慧第一,第二是目犍连,神通第一。被乱石砸死。【三、摩诃迦叶,头陀第一。四、阿那律,天眼第一。五、须菩提,解空第一。六、富楼那,说法第一。七、迦旃延,论义第一。八、优婆离,持律第一。九、罗睺罗,密行第一。十、阿难陀,多闻第一。】耶稣十几个门徒也面临挑战和磨难。孔子的弟子颜回英年早逝,子路子青也在战争中被杀掉,被杀的那一刻也守着他的礼,把帽子戴正来死掉。

    只有老子的弟子尹喜、包括孔子第三次问道之后,孔子不在推销他的思想,而是在家悟道,最终成为一代圣人。孙武帮助吴国把越国打败之后,一听他的师弟要在帮越国复兴,就隐退了。师弟范蠡帮助越王勾践复国之后也隐退了,成为著名的陶朱公。扁鹊也是,而老子的弟子,商业政治领域有范蠡。医学领域有扁鹊,被称之为医圣。教育思想行业有孔子。兵法谋术方面有孙武,修行领域有尹喜。那我们为什么学老子?我们想开悟,我们的确想开悟。我们想传道,把更美好的东西传播出去,我们想过的更好。但我们不想走耶稣,孔子佛陀的那条路。我们想走的是一条轻松、自在、快乐、喜悦的路,孔子行走传道了好多年。佛陀游历了好多年,耶稣带着门徒传道了很多年,所以我们今天都知道他们。但老子他不想传。如果不是尹喜,他连书也不会写,而且写完了他还说版权归尹喜所有。然而直到今天人们都知道道德经是老子所写。他没有推销,五个弟子中只有孔子为了传播思想,他才说我曾三次问道于老子。尹喜实在没办法,他想把道德经,注明是自己写的。当时老子出函谷关时尹喜非要老子写,老子还不想写。老子说我的道已经在天地之中了,写不出来,天地之中就有我的道。人家说老爷子呀,天地之中,是有道,但我的眼睛看不到。你写了之后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天下的道,老子说如果天地之间,那个道你看不到我写完之后你也看不到。看不看得到是学生的事,但写与不写是您的事。您把您的事干完,看不看得到是我们的事。这个时候,老子用跨越的眼光看了两千八百年之后的今天。他们就看到了我们每一位家人,他就写了。所以此处我们每一位家人应该庆幸我们走进了道德经的大门,给我们自己一个掌声。

    因为他写给尹喜,尹喜懂不了太多,能懂一点。某种意义上道德经他是为今天的人类写的,他不是为那个时代而写。因为老子知道他即使把他的思想用出来的结果,他已经看到,为什么看到了?老子他又没有出山。因为春秋五霸之前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那时的吴国越王很偏远,一般那吴国的很有抱负,这些国家都只是为自己争霸,争霸之后不顾百姓死活。如果是我成了霸主,我肯定让全天下的老百姓都过好。老子一看心里知道即使他成了霸王。他就派孙武过去帮他,结果他一成为霸主。跟齐桓公晋文公没什么两样,那勾践说我不一样,我是受过磨难的呀,等我行了之后一定让全天下百姓都过好。那老子就派范蠡去帮他。越王勾践打败吴国之后问了一句经典的话,西施在哪。你把西施送给吴王。所以他把吴国打败之后,第一件事不是考虑百姓第一件事是说西施在哪儿?

    老子为什么不出来,他知道出来的结果也改变不了那个世道。那个时候世界的集体意识已经发展到那个阶段了。他已经用他弟子的方式,甚至在洛阳时在他的思想在太子身上、在很多王候将后身上已经植入了,但这些人一旦获得了成效,都忘掉了自己的初衷。所以老子他已经看到了结果是怎么样的,当我们智慧打开,当我们意识提升。好多事在做之前,你就已经知道结局如何了。你会提前问这个事情我还有做的必要吗?我还要做吗?很多人想当然的认为当我得到了这个结果我就开心了,其实不是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学习老子。老子一生是一个活的道德经,很多人说那老子与佛陀、孔子、耶稣他们生的环境不一样,其实,老子生存的环境,他比所有圣人环境都要恶劣。其实最危险的不在民间,而是在宫廷。老子他就在太子府,他不仅待在周朝的宫廷,而且是各路诸侯的漩涡中心,春秋战乱时期,他呆在中央政府。各路诸侯处理问题都要跑到洛阳,即使你得到了霸主没用。你要得到天子的册封,中央要发文,所以,为了天下太平,要许可他,你已经被中央任命了。老子在最危险的地方,特别是有名之后,有些人说。那道德经是很多人联合写的最后带了老子的名。

    有人问他怎么可能那么有智慧?但他忘了一个事情,圣人之所以是圣人,是他接纳全天下的智慧,当你接纳了,佛陀、耶稣、老子和孔子的智慧,你就比他们任何人还要大。老子他的成长,他的表达如果只局限于一个小国,不可能写出这些。他心里已经把他之前,他在周朝天子机要档案室,他应对天下。包括周朝初期,周文王周武王包括炎黄夏商周这些智慧他都吸取来了,老子他不是没有经历历练。研究就随便写出来的,你不能因为老子一个人写了出来,还有智慧就说不是他写的。圣人就是能用众人的智慧变成我的智慧。那很多人第二个怀疑就是怀疑道德经里的文字,是不是他抄来的,东拼西凑,因为跳跃性很大。如果他知道每个道德经都是有出处时他就赞叹了,它里面兵篇里、法篇里。好多文章是孙子向老子请教写给孙子看的。长生篇里是扁鹊请教老子的,老子说给秦越人扁鹊听的。功成身退示范蠡,当时帮越王复国时腰很兴奋,说要风范,离为上,大夫大诸侯他写信给他的老师我该不该留在这儿。这个时候老子才回信,功成身退。越王勾践被抓了,你看这危难时刻如何复国。当时越国的孩子刚满十八岁就被吴国拉去当兵。他一点人都不留给你,你生出来的粮食。只要熟了之后都被送往吴国,他只留给你种子。他就让你吃杂粮。为什么这些故事道德经里没有出现呢,老子在写道德经前。他脑子中的道德经看到的是五万字的。因为是他自己的人生智慧的一个浓缩。如果那五万字的道德经出来了,我们看到的就与佛经一样,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像圣经、古兰经一样。

    老子这个人他是为道日损,他不想让大家执着于故事的名相表面。如果他讲的故事,例如空城计,你在另一个平行空间用了空城计,结果你遇到的是张飞。你往那坐的开始,一弹琴他还没等你弹琴一个长矛就把你给干掉了,张飞才不信你这一套,你说空城计怎么没用了呢,空城计就是上面坐着诸葛亮下面坐的司马懿,他俩相知相爱,所以才有用。如果是刘备坐那,司马懿他就上去了,你好不容易学了一个美容计,怎没用,因为坐在那里的是孔子肯定没有用嘛。不过你不懂到这些东西都会干扰到你,你认为你学会了。最后出问题就出在了计谋上。家人们可以看一看五千年来哪一个玩计谋的,最后不是被计谋给带下去了,秦国的宰相李斯,秦始皇那被腰斩了,商鞅变法成功了,被五马分尸了,诸葛亮勤奋,五十多岁就归天了,很多人说诸葛亮哇很好呀,可是在当时的蜀国,家人们不认为诸葛亮好。大家已经很辛苦了,还要把钱收上去打仗。财力物力都不够,还要把脑细胞压榨到极致,因为要用最小的资源创造。而不管时间点对不对,刘备为了两兄弟报仇损失消耗了很多。

    历史上玩兵法最厉害的几个鬼谷子的徒弟,庞涓、孙膑、苏秦、张仪没有一个好下场,所以我们现在真的非常赞叹,幸运能够进入进入到道的领域。你的变化,对家庭对孩子会影响非常之大,中国一直让学三十六计、三国,为什么学。计谋,如果没有道作为基础,最后都会伤了自己,他对你无害。道他对你无害,终身有益。我们表面在探索道德经,不如说我们在探索接下来要走的人生之路。道德经与其他经典另外不同之处是它利益你不批判你不造成分离。他不会要求你成为道、妖、魔,你一定要成为佛。道德经,他讲道德,但没有道德批判他给你一个通道,你说我的志向就是成为一个快乐的家庭主妇,那他告诉你,给你方法怎么做一个快乐的家庭主妇?他不会定义你的梦想怎么能成为一个家庭主妇呢?道德经把生命的主权交还给每个人——他自己。他没有说你必须这样做才是对的,结果你没往这走,他就开始批判。我是不是有问题啊,是不是不好道德经没有。他不仅不批判人,他连所有的宗教所有文化,万事万物都没有批判。为什么道行天下,因为没有敌人。为什么道行宇宙,因为心中无敌。所以老子才是天下第一。天下第一人并不是说他厉害,而是他心中无敌。很多人问我走的路,对不对,你只问你知道的真理有没有制造敌人。每个敌人都是你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当障碍多了路就不通了,不通就不是到儿道德经,它就是一路畅通,没有定义。

    道德经是让你选择你自己想去的方向,道德经,它只支持你到达。甚至你选择一个有障碍的路。道德经也会帮你化解,除了这五个听话的弟子,孔子是最后一次才听话,前两次问道他都不听,最后一次,他才感悟到。朝闻道,夕死可矣,他第一次去拜访老子,老子问他你关心什么问题呀,他说我的思想对全世界全人类都有益。我不知道这些各国国王是智慧不够,还是德行不足,为什么不用。老子说主要是你不足。我这么有智慧,他不用怎么是我不足呢。老子说你现在还没当宰相你的名气已经比宰相还要大。全世界都知道,孔子是圣人你的弟子很多到哪都被当作孔圣人,结局只有两个。所以所有人结局用你只有两个第一个就是皇帝,用你成功了,别人都说这个国家成功都是因为孔子。皇帝他用成功了与他无关,如果孔子帮他,他没成功,是人又说你看连孔子帮他他都没有成功,你就知道这个皇帝他有多不用了。所以用不用你功德都与他无关。连错都与他有关,如果你是皇帝,你也不会用,因为你用。就成为无能的皇帝的那谁还管谁还管用呢。

    名不副实谁敢用你还没有做,就这么大名气了,但老子他很谦虚,他没有讲那么明白。他说你的名就像老虎一样,整天你像老虎一样在大街上走来走去,别人一看老虎来了跑还来不及哪还敢用你呢,你只盛名犹如猛虎行于今明间有避之而不足,哪敢亲近。孔子他没有听懂啊,他就认为我这么有才,一定会遇见伯乐。他又游历了四年,第二次又去拜访老子,但这次他不问国了。他问,上次见完先生之后我回去游历各国学习,咱们注意,他这次不说是传播思想了,他说我各国游历学习体悟很多发觉这个礼丢了。周文王周武王创建了周朝这么兴盛,就是因为有严谨的礼制。现在全世界各个国家,我发觉全都失礼了,请问先生如何。你找回来,这一次他不再问旧世界了。老子说你把你的舌头伸出来。看看牙有没有这孔子说这哎呀跟牙有什么关系呀,老子说制定礼的人周文王连骨头都找不着了,他说的话你还把他看的那么重要,干嘛呢。孔子他听不懂。如果这个礼对今天百姓每个人都有用,你就算不去传播他们都会紧抓不放。你夺都夺不走,如果这礼对大家已经没用了,你怎么推。别人表面接受,但背后他都不会接受。遂多次阴奉阳违。如果这个东西很好向前以下向前一样,你不用多说,老百姓都会抢。既然周礼已经失去了,说明不符合当下集体意识需要。还找回他来干啥呢,老子当你的行为就像当代很多搞传统文化复兴的人一样。你们把文化的精辟,搞得让人抢着要。就是富而不行,这个时候,孔子像你回答的不是我想的答案,他就不服气。他继续推销,因为讲理了就去了鲁国,他对鲁国国君说,危大夫,以前皇帝才能做六匹马,你看他都做了六匹马,你在看公孙皇帝才能放授业他家里就放哨月他失礼了。老子一下从文学青年一下子变成了一个愤青到哪都批判。一到一个国家,这个失礼,这个不合理数呀,天天提这些问题,国王都不敢再见他了,从刚一开始就说孔子有名见他。道德经讲,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预知,刚开始还亲近羡慕他。然后躲着他,最后侮辱他派几个人把他围起来,饿了几天快饿死了,再放掉。后来,他问为什么要为看着别人说你长得像我们的仇人认错人了。

    其实家人们想想孔子可能认错了,他下面这么多弟子,还能认错吗,是故意认错。那时孔子他还没这个觉悟,饿了十几天论语记载是对方认错人了,刚开始还国王接近、后来大夫接近再到后来太监接近最后没人接近。因为他声势浩大两百里外都知道孔子来了,孔子来了,坐着马车七十二门徒三千弟子强大的代表团。两百里外都知道孔子来了,声势浩大,二十里外知道佛陀来了两里地外知道耶稣来了。人少一到两个门徒低调。生活了两个月你都认不出来走了之后,你想起来念念不忘的他就是老子。孔子第三次又去问这次问的更聪明了,他不问别人了,他开始问自己,孔子一生,先是外求他求,最后再内向自求。所以,如果家人想少走弯路,一开始就往内球就可以了,因为我们四次元是直达。外求我们求不过孔子,他是旅游了几十年孩子老婆放家里几十年游历各国几十年。所以当第三次他问老子。第一次问国表面问国其实是问我怎样治国。第二次他问礼第三次才问道。从问国问礼到问道,老子说不谈国事了。这个时候,老子讲,孺子可教也。一开始来时我谈的帽子都很大,一开始就问我治理天下的思想为什么不被天下接受?后来说国家失礼了,如何把礼找回来。最后他才知道是他自己丢了,孔子如何找回来,老子说,那你这次问什么呢,孔子说我问一点儿自己的小事。老子心想这次反而高了,那说说你的小事吧,何为生?何为死?家人们,当你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时,恭喜你,这就是开悟的前奏,开始关心生死的问题,老子拿了一片枯叶揉了揉洒在地上,它现在在哪儿。在大地里。老子又拿了一颗种子,把大地抛开种子。埋到那里来年会如何,他说很简单呀,它会长出来啊,老子真是老糊涂了,虚空中长出来的叶子从何而来,孔子开悟了。揉碎的叶子从来没有丢失也无法丢失。化身百千万叶又在生发出来,没有枯叶就没有新叶,他自己感慨这么简单,我求了三十几年,他一下子臣服了,他问你先生致敬,学生接下来该何去何丛。他迷茫了。追求了一辈子,推销了一辈子,一生想恢复周礼没有集体意识响应。即使是老百姓。下次好好的按规矩行礼,老百姓都不愿意再这样去用了。所以周礼失去是大势所趋,不是国王问题,老百姓他也不愿意用。老子深情的看着孔子,说了一句话,一切尽在汝心中。那一秒,孔子做了第一次面对自己的心。在前几十年从来没面对过自己那颗心,都是看你失礼了,你国家应该怎么样。他却忘了人世间的变迁是人世间的情感欲望推动去变。他才开始面对自己的心了,原来他都是行礼。第三次问道之后才开始真正的三叩九拜。然后说出了一句著名的话,朝闻道夕死可矣。回家之后他向弟子们宣布。

    不在出门了,孔子回家之后撰写春秋翻译周易开始整理四书五经,开始静下来梳理。一直到最后他看见自己所有问题,后来他说了一句经典的话,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七十岁随心所欲,又加了三个字,不豫剧。这个时候就接近于老子的道了。所以老子这一生无形的老子。老子这一生是活的道德经。他的做法与道德经一模一样,老子生活在家庭条件非常普通,他为普通家庭,普通人,走出一条普通人走得通的道。普通就是普遍都通,普天下都通,都通才叫普通。

    老子是生活在一个很普通的家庭,但他有智慧成为了孩子的中心。与他一个村里有一个县令的孩子就会吃醋。认为他没有我有钱也没有我有权,应该小孩子都跟我玩呀,但是那些小朋友都死心塌地的跟老子玩。他就很生气,与老子对着干,处处与老子对着干,每一次都被老子用智慧化解了。有一次老子带着小伙伴进山了,县令的孩子拉不下面子就偷偷的跟着,结果被毒蛇咬了,大叫一声,小伙伴听到有人叫了都过来看这个时候,老子一看,如果叫大人也来不及了,老子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帮他把毒吸了出来,赶紧采草药。

    这个时候县令的儿子,他就问,你一直以来你干什么我都与你作怪,与你作对,你为什么还救我呢,老子他看着县令的儿子说。你回想一下。我们从小到现在认识虽然发生了每个矛盾,有没有你听过我或其他人那里说过你一句坏话。没有。不仅如此,你再问问我有没有说过身边任何人的坏话,第二个不管你今天,我们一直在玩的这几年任何一个人有什么问题,只要是我能力范围内可以做的我有没有去做。我现在告诉你,不管这个世界发生什么变化,只要我存在。对你生命中永远对你无害,只会有利。当利益发生冲突时,关于生死谁还能做到。从那以后这个家伙已经成为老子的小弟,老子内心他拥有的是天下的力,你那点力。又怎么会跟你去争呢?对这个小伙伴震撼很大,后来小伙伴年龄增长就请了伤农作为老师。那时上学很难。小伙伴给他老爸提了一个条件说让我读书可以,我要一个伴读。他可以帮我好好学习,就这样老子就去县令家里读书了,老子的成功是靠自己改变了命运,在那里学了几年,本身是要学六年在第三年老子会的老师会的,老子都会了。老师不会的,老子在探索,老师回答不了老子的问题了,这个书在洛阳他老师上农的师兄。是当朝天子的老师当朝天子委托他师兄。组建了太子府。天子俩孩子他给周朝天子见了一个点子。大王在时想让国家昌盛。最需要的是人才,如果等着两个孩子都长大了,继承了王位在找人才已经来不及了。所以我们就从孩子小时,让各路诸侯把本国孩子推荐来。让这些孩子从小与太子一起学习,人际关系长大,建立已经晚了,不是等那个人成为了部长在认识而是在小的时候你们就开始建立了这样一种链接,所以。最优秀的孩子来通过测试的由天子出钱免费读书。

    各路诸侯的孩子都在这儿高端人才关系全部在这儿,所以老子的老师就推荐他来。一般人会觉得哎呀,我飞黄腾达了。而老子他懂得感恩他去找县令,他说,最近我有一个新的机会,王子天子招天下人才。而我的老师推荐我去,我愿意把我的名额让给您的孩子。但是过去之后还要考试,如果考不过,就会浪费一个名额。非常可惜,如果可以,我会让给我的朋友,你看他先表明了自己的立场,然后又堵住了那条路,但是那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不仅学到东西,而且可以认识各国诸侯的孩子这个机会,因为无法替代,但我又不想丧失。我想把您的孩子也带过去,但有一个身份,但这个身份这个定义可能有点唐突。我想给您商议看妥不妥当,让您的孩子以我的书童的名义与我一起,一起去名正言顺,县令他天天在这个官场打拼,一听说我要见一号首长那对他孩子来说。那简直是天上掉馅饼呀,他就是从此刻起,你就是老子的书童了,县令很机灵,他把路上所有的盘缠,所有的马车管家一路的盘缠都安排好了,老子晚上回到家。因为舍不得自己的母亲就给自己的妈妈讲。可能有一个机会,我要去洛阳去东城。我被老师推荐跟着当朝天子的老师去学习。妈妈说,那你怎么去呢,县令派马车去,县令的孩子还是我的书童。可是我舍不得妈妈,妈妈说你放心的去吧,妈妈在家等着你,老子一路就被照顾得妥妥的。

    顺利到了周朝,但老子毕竟是乡下来的。全是各个皇宫长大的孩子,不是宰相就是国王的孩子,老子带着一个书童也只不过是县令的孩子。老子这个人他心中是无敌的。他根本没想去争他很谦卑,你们怎么嘲笑怎么捉弄我,无所谓,因为我不是。他知道如果我现在意识能力没提升我怎么说他们也不会接纳,喜欢我。我意识能力提升了我不说你们也会知道。老子他是很坚定的知道,我是来求道了。他的道心很坚定,他默默无闻,看别人如何行走、坐卧、如何学习、如何说话。同一切当中去看书学习。他老师搞了一个屏风,让孩子坐在后面。每次他接待各路诸侯,那诸侯见太子傅有两个原因,第一就是他的孩子跟太子傅学习来了,起码要先见老师。一下好久不来天子这里了,有没有什么内幕消息。太子傅让孩子躲在后面具体听他们怎么说话。而这一招对我们李嘉诚学到了。他也开始搞了一个屏风,让他俩孩子坐在后面听。当他把这些人送走了之后就把这些孩子叫出来。让一个一个去点评,他们谈到问题,你们怎么看。就谈观点,而这些孩子都是在皇宫大院长大的。跟老爸见得太多了,老师一问,各个都高谈阔论,都觉得自己是治国良才。因为他见过这种场面儿,所有的回答都千篇一律,大同小异。轮到老子了,本身学生对这些一无所知,是先生给予了这个机会,我们才得以了解。根据先生一贯以来的教导,加上学生浅薄的理解有以下几个看法,这个很厉害呀,这样一说,把所有的后路都给堵了,如果回答不好是学生理解浅薄老师莫怪我。如果我理解的好,是先生教导有方与我无关,这个时候先生心想。这谁家的孩子呀,说话滴水不漏,别的站起来,就说早已把老师忘到九霄云外了,老师说,但说无妨。一句话,老子怎么说都可以。几句话一说老师开心了,你理解的,还有哪几个方面不知道的又点拨了几句。老子是一问一点拨豁然开朗,如果是按别人都兴奋不已,别人马上开始接老师的话,老子不是。老子说。先生之言。乃真言也让学生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又有一个几下几个观点生发。他跟太子傅关系好是靠自己的能力建立新的关系。那么多学生印象深刻,第二次直接不再问其他孩子了,直接让老子讲。别人连机会都没了,老子又讲。随着先生对他每次讲完后的点拨他就越来越懂老师的思想越来越懂怎么回答,老子就占了一个先机,第二个阶段,原来学生都是在幕后,后来在有诸侯来他师傅会看是非常重要的事。非常重要的事,非重要的事他让仆人出面,让老子来端茶送水。

    他就开始从幕后走向前台了,当诸侯问了一个问题,先生看了看时机,当时是齐国。老子老师说这个问题你来说一说。要让别人,他肯定的兴奋不得了,老子他讲有大王在又有老师在学生能把茶倒好,就已经很不错啦,哪敢妄言呢,这个时候国王他心想脑是为什么,为一个孩子,但这个孩子回头又很得体,老师一见诸侯没有强烈的反应又说了一句,但说无妨无妨,放开说。感谢老师给我这个机会也刚好有大王在这里老子说的不好,请给予指正。季国国王,他带着一个亲着玩的态度去听,结果老子讲完季国国王惊呆了,这是个孩子吗?原来是当个书童。讲完就惊呆了,国王,他说老师太厉害了,这孩子怎么教的呀,达到这个水平,国王又开始继续问老子对答如流,国王回家睡不着了,第二天安排自己的。管家去找老师让儿子出来。今天我拜访你的老师,有一个倒茶的你认不认识。认识呀,他是老子呀,他说你学不学的好都不重要,你在太子傅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把他国外回来太子就是你的。所以老子他还没毕业岗位就已经有了,而且是被抢的。

    第二次另外一个国王来了楚国也把自己的孩子叫出来了。你的任务是把老子给抢回来,挖回来,那时老子有一个小名号叫做小先生。后来小先生不好听就叫老子。那时各国太子就知道。要是与他搞好关系,因为得老子者就得天下。为什么老子天下第一,因为各国国王都说了一句话,你把他挖回来,你就是太子。原来争太子是好难的,你还要争斗,还要勾心斗角,结果这件事把天子惊到了,在我这里挖墙脚。在我这我肯定要留在周朝呀,天子也要挖,这个时候,老子继续开始探索,学习研究,虽然已到了东周末年。地位已经很低了还是很有影响力,靠的是什么,慢慢的老师又教不了老子了,他问老师,我还要怎么学。我们的你会了,但真正的大智慧,不在这里。现在各路诸侯分离,在周朝初期周文王周武王他们前面还有商朝的初期比这还厉害,商朝之前的那是大禹时代御统九洲,那是比现在还团结炎黄时代更厉害,老百姓管都不用管,这些都在机要档案室。在周朝天子的图书馆那里资料都有。

    老子还就讲老师您帮我申请我要去做管理员。一般人无法进入,一般人无法进入周文王从一开始立周朝制定的原稿,包括每次打针的备份都在那里。以前哪有图书馆所有机密都在那里,老子是因为这个才去的。为什么老子可以交孙武,他就交了三个,第一个他把炎黄大战皇帝、大战蚩尤把这个记载交给了孙武,我把姜子牙江山万石打仗的宋朝创始人汤如何如何交给了孙武,第三个把周文王周武王那个时候也交给了孙武,远古的这些交给了孙武才出来了孙子兵法。从商朝黄帝内经交给了秦越人,才培养了扁鹊。

    老子表面上是被安排在图书馆其实是自己申请去的。老子进入图书馆后不久就从小先生升级为老子了,这个孩子的确很小,但思想很古老,没见过的人都以为他五六十岁了。一见这么小,以前见太子傅现在都是去图书馆。图书馆外,也因此经常排队。问老子见天子我要注意什么。问完天子又来给老子告别,刚刚一号首长给我说了一些。这个事情我要注意哪些那时老子已经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百君之师。比喻很多君王的老师。他不像孔子被后世君王封为仙师,他不要虚名,但是是真有其实。百君之师就是老子。子是那个时代最高的称呼,孔子,孟子。老代表了对他的尊不仅如此,被称为是。还被称为圣人之师。很多各个派别包括后来的诸子百家或多或少都受老子一些影响它涉及的范围太广,老子做到了,不求而鸣,老子十几岁时各个君王就想挖墙脚。当孔子问我如何让各个君王听命于我,那这两个他们都不是一个能量等级的。

    刚一开始孔子还没有一颗谦卑的心,他认为老子只不过是民间的虚名罢了,名气很大我才问的。当时他第一次问老子时他心里想我已经全世界闻名了你还是一个图书管理员。我只不过是因为你名气大问一下而已,他不成熟。第一次是坐着马车来问的第二次是骑着马来问的第三次是走步来问的,这整个过程就叫放下。为什么老子这么有底气回答,就像老虎一样,走到这儿别人用了你都怕为什么愿意用老子老子不求名这么低调的孩子多好呀,做好了功劳是我的做不好是他的原因,老子是不招而来,孔子是四处推销,佛陀也是四处传道。所以道不求人,人求道,老子一生活的教导。随着老子他的名气越来越大,年龄越来越长,周天子也受不了了,有一天她也来请教老子问先生。我这俩孩子都长大了,要提前订俩孩子以后谁来继承王位。先生与他们一起读书,对他们很了解,想听听先生的建议。我应该传位于谁。这个问题,如果有功利性的人,他会马上回答,老子说。这个还用问吗,肯定是传给有道之人啊,周天子说我知道我要传给有道之人呐,他俩谁有道呢,老子说天子您有道所以两个孩子谁有道,当然您最清楚,后来为什么俩太子都当了皇帝。但从来没有伤害过老子因为老子他没有站队。两个孩子都希望老子留下老子他是无害的都没冲突,周天子号令要封王子钊做太子。而王子朝这个时候在外面打仗,把这个交给老孟同志来管理,后来被王子猛给干掉了,其实天子是先找老子的,老子说。你看我是一个公众人物。放我这最不安全也要找一个您最亲密最信任的。如果有哪里需要我你尽管说我绝对全力支持。老子他说话非常有艺术。他这个也帮了,让孙子帮助吴王、范蠡帮助越王,他知道即使他帮了这个天下也很难救下来。

    老子他讲不敢为天下先,甚至连学术他也不传,因为传了也白传。从炎黄时代的道夏商时代的德到周已经进化到礼了,周以后已经进化到仁义礼智信了,已经离道离得太远了,实机时机不到、直到今天的兵法,到我们的2018年,才到这个时机,那个时候讲道能懂的人也只有圣人,即使是孔圣人也是半信半疑,很难理解接纳。即使是孔圣人在那个时候也是半信半疑,很难理解接纳。当能够踏入道德经这个大门,起码也叫半圣。后来天子走时圣旨是王子钊的,王子钊在外打仗王子蒙就把传圣旨的人给干掉了自己当了皇帝。当了就用他的人,王子钊肯定不愿意啊,偷偷让人问老子该怎么办,老子说。你办现在王子猛现在办不了的事,等王子钊派个人偷偷来到洛阳老子说,如果王子钊听不懂我讲什么。你就把我安排的事汇报给王子钊就可以了,你回王子钊之前先去洛阳街头走一走,听听大家都在说什么。

    信使在洛阳街上走了一圈,它就给说王志猛上了台之后用了他的人老人都下来了,心里有很多的怨气。这个时候他想到了老子说干他干不了的事,王子钊就联合这些下岗的人里外呼应,把王子猛赶出去。王子钊进来后成立了王,王子猛称为西往,王子钊成为东王。当王子猛要被砍头时又来找老子,老子说找楚国。楚国把王子猛救了成为西王,各路诸侯又成东西。老子不是两个人都帮他要看哪一个是真正为百姓做事。王子钊回来之后开始清理王子猛的人,老子非常失望。帮谁百姓都依然没有受益,他就开始生出了退意。他原来还想留着希望谁当了皇帝为百姓做事,老子帮谁。老子他只帮道,老子他一直都在等。看谁更有道,结果俩人都没道,他就知道周朝没办法了。因为帮谁百姓都不受益,他就萌生了西去的想法。

    谁都不会放走他呀,因为大家都知道得老子者得天下,这样洛阳就疯了,谁都可以出去,唯独那个骑着青牛穿着很简朴的衣服,悠哉悠哉的那个老人他不能出去而老子他何尝有智慧,反者道之动,他就找了一辆黄金马车找了两个最漂亮的美女。找了一个最专横跋扈的人坐在前面赶车一出城门守城者一看。这绝对是一个花花公子让他出去吧,当那个飞扬跋扈的人来到他面前说把门给我打开,我要出城门。就这样就出去了,后来当王子钊和王子猛去图书馆找老子,是怎么都找不着了,他们怎么都想不通,老子是怎么出去的呢,而老子不站出来的原因是天下的道丢掉了,在老子的心中天下百姓重要过君王,道重要过他的名利。不仅之前看到了,这两千年他也看到了,历朝历代都是向上天跪下祈祷我上台之后一定让百姓幸福上台之后都是先让我自己幸福。

    听着这一首美妙的观庙,我的心和我的神适合我的意识仿佛穿越了时间和空间。回到了两千八百年前,其实家人们现在如果我们用心去感受一下。我们把我们的时间和空间拿走,其实。不存在过去也不存在未来一切。都是在当下,我仿佛看到了当初老子坐着黄金马车,用反者道之动跑出了城门,然后开始自己一个新的生命旅程。我们可以在现在这个时代用一种微信的方式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用这种方式去探讨道德经也有它自己的美妙之处,老子在洛阳呆了七十多年,再游历世界游历了三十多年。在太行山又呆了四十二年,出了函谷关来到终南山,又呆了四十几年。所以老子的这一生非常之传奇,小的时候他带着好奇探索宇宙。到了洛阳开始向很多人一样去探索治国,社会之道。

    游历了几十年在洛阳又呆了几十年,最终形成世间道,修成世道。世间道搞得明明白白,把人与社会、国家人与人之间搞明白,修成世间道,称之为圣人。在太行山这四十几年把自然之道生命之道搞明白了,升级为真人。后来出了函谷关在终南山最终的成道,他把宇宙、生命实相全部了解,修成了神人和仙人。老子他花了一百多年时间践行的人生历程。

    十几年后,当我们家人的意识和能量越来越高,我们可以超越时空,我们拉开帷幕,再次与老子重逢,我们一块去探讨。看到那个时候将是多么神圣与感恩的时刻,几千年前,颜喜让老子写诗,他知道那个时候道已经很远了,而接下来两千年,根本不是道来主宰世界。他为了让,确切的说是我们这一代少走弯路,他也冒着不被理解,甚至被曲解。包括我们以前听到对道德经的一些理解,比如说天地圣人,不然。愚民政策小国寡民,让人类回到原始社会等等。后人他们搞不懂老子,他们不明白老子。但为什么还要留,因为他知道终究会有人搞明白,老子他是为懂他的人,为我们所写的道德经。我们的美好只是给那些懂我们的人所欣赏的。不是给那些不懂我们的人批判的。为什么为了不懂得你的人的批判失去了为懂你的人绽放的能量,和机会呢,因此。同样是修道,看他修在哪一个层面。他连人和社会关系都没搞明白,只谈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计谋法术,他把这个称为一个人的道。那什么是小人呢,小人就是走小道的。做事,在二次元的一个生命状态。

    我们举个例子,如果你拿着一个鱼给猫谈判。你说,小猫,今天这一条鱼,你不吃我明天给你十条鱼,让习大大来为我们作证。猫心里想,你耍猫儿呢,你是习大大,你说谁证明我也不认,我现在就要吃。所以无论是二次元的生命状态,他只能看到他这个生命状态的东西,而三次元也只能看到三次元那个完美的东西。因为他的思维和意识就只能是在这个维度,所以小到没有错,每一个人在他所在的世界和空间里都是最完美的一种存在,只是当他开始以损害别人的利益而得到自己的东西的时候他也会接受,别人想得到自己的利益而伤害他的这种利益。一切的东西都是能量的给予,给予就是创造的终极法则,那我们关照我们今天修的是小道,是世道还是大道。这些都没有对错,你选择哪一个道,你就会体验那个道路上的经验。你选择小道在小道就有小道的种种风险和坎坷,大道有大道的宽广和平台。所以道的特点,他就呈现出了鼠有鼠道蛇有蛇道。人有人道,这一切都无关于对与错,无关好与坏。

    只是你个人的体验而已。这些东西都只是在告诉人们,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识状态去选择。老子在洛阳把历代的国家、国民兵法,搞得明明白白,他在游历人间时把世界人生百态,搞得明明白白,把这些都搞明白了。他才去太行山四十几年开始去搞自己。外在都明白了,他也选择了不去国家的舞台去施展自己的抱负。因为那个结果已经不是他想要的,他开始关注自己,开始关注长生,开始关注生命的实相,自然的法则。表面上。从国家到自己缩小了,实际上又从自己走向世界走向星际走向宇宙而又更大了,他没有停留,他成为了真人悟道了这些,他开始探索更大的宇宙。他已经悟得了长生之道,生命实相自然之道,他又回归到另一个纬度一个空间探索。某种意义上他把三次元空间的体验已经圆满了,对那个纬度的真理,他也已经圆满了。

    老子与佛陀与其他所有圣人,或者说与其他所有凡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当一个凡人他为了发明一个电灯泡,他发明成功了就认为自己已经达到目的了,当佛陀找到一条众生解脱之道,当他达到了极乐,他认为自己也到达了一个终极。而老子不是这样。如果老子他发明一个电灯泡发明成功了,只是他走的一半。他会去想你发明一个电灯泡,我提取这个钨丝,我用了十个步骤。那我还可不可以用五个步骤就把它完成。我还有没有更简单方法,还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我发明这个灯泡需要专业的科学家去把它提出来。那我可不可以把它简单到让一个普通的人都可以非常简单地把它提出来。所以老子是不断往前探索往更高的空间更大的纬度,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老子他成真人之后,一般人就停下来了,老子就在这个真人的基础之上去探索更大的空间,更高的纬度。他没有停下来,但是他知道要去体验更多,他要离开这个范围到更大的范围才可以。就像你在村里已经成为了首富,你想要更大的扩展更大的舞台,你就要到镇里发展。你要到市里发展。要到省里面国家乃至世界地球所以。老子先后有几次离开,在历史是没有被记载的。第一次离开是离开他的母亲开始走向自我,生命的旅程。第二次离开是离开洛阳把国民这一方面的经验,体验得淋漓尽致,第三个,他开始去游历世界,游历完后开始进入太行山离开红尘。老子和我们今天听课的每一位家人一样,他从一开始是从人生的红尘当中去修行,而不是直接进入深山。后来又离开深山西出函谷关离开他原来熟悉的世界,留下道德经。后来到了钟南山,最后离开这个纬度空间去探索一个新的旅程,他走了一条无限的道路,在常人圣人眼中他已经达到了,但他从来不这样看。因为我们的生命是如此的无限,我们为什么要执着于其乐呢,我们为什么要执着于快乐呢,喜怒哀乐就是我们在地球上最好玩的一场游戏。所以老子说,你把你的智慧修到很老,只是代表你智慧的一个顶级,但还没达到顶级,是老的智慧。但是。是孩子的心态,真是有大智慧在里面的。是个孩子这个已经体验完了,世间这一切他也已经完整了。是个孩子,但是是个有大智慧的孩子。所以老子他把老的能量和子的能量完美地融合起来,你甚至可以说是阴阳完美的结合。当他在太行山与我们修行的语言就是他做每件事。都带着觉知感受做事。另一方面,他每天看着自然界的风云变化,感受自己和大自然的一个融入。家人们,如果有去过太行山的应该感受到太行山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的气候都不一样,直到有一天他与所有处于合一状态,这个状态当中他竟然到了他自己的意识变化如何引发创造这个物质世界的创造。当它与宇宙合一,他知道他的生命是不生不灭亘古长存的。他又开始探索一个新的体验,他又下山开始新的体验,他没有急切地传播的原因。有以下几个,第一即使你在蛇道鼠道他不认为。你做动物不好,你做植物不好,你做矿物质不好,他觉得动物的开心体验也是开心的一种方式,植物的开心体验也是开心的一种方式,他只告诉你,当你不开心了,如何回到开心上。你只要会这个能力,无论你在六道哪一道你都会很快乐,菩萨到了地狱岛,地狱岛也会变成清凉世界。不是地狱变了,而是菩萨它所带的能量场所到之处,都是一片清凉,一片祥和,他没有带着改变世界,而是让世界看到可能性。让所有人看到你生命有哪几个可能性。走哪条路,由你决定。他允许你体验一切,无论你体验成为什么。他不会成一个标准,让所有人都成真人圣人,而是你要成为什么,他支持你成为。它允许一切。为什么是四次元好?因为三次元的人养着你。为什么三次元好,因为二次元动物养着呢,我们知道。举个例子来说,我们知道我们养的一只小狗,它的需要,当我们满足了小狗的需要,它也能够满足我们的需要,那为什么四次元是被三次的养着。但它只能看到他那个纬度看到的问题,你在更高维度实现它的需要。你既满足了它的需要,同时满足它需要的同时也满足了自己。他把宇宙生命的科学,体验了一个完整的道篇。道篇的九章,也表示了完整的一个自然宇宙的运行的法则。又把关于国篇、民篇、法篇。关于国家管理之道,直到后来有。走到个人的德篇。

    修成道的无为、长生成圣篇,当完成成圣篇之后。对老子来讲成圣只是回到了道,这其实只是一个开始,等于你的能力拿了回来。如何探索,在你叫你回归与到能力力量拿回了自己这里。老子希望把自己那一份力量拿回来,而不是依赖于他。他就像是一部车和一个导航你怎么用取决于你要去哪儿。但是透过导航你提前会知道结局是不是你想要的。所以。

    老子在西出函谷关时尹喜让老子留下道德经,然后老子把道德经写完之后。尹喜惊呆了,道德经写的真棒可是没有写作者呀,你说老师你要著名呀,老子说。这本书不是我的。我的道永远书写不完,这本书是你要我写的借我的手把它写出来。所以说作者写你就可以了,尹喜高兴了三天啊,他想书写了出来,还是我的,他沉迷兴奋的时候,老子走了,他还不知道。他就光明正大地写了一个尹喜著。每一个探索道的人,他身边都有一群道友啊,他就很兴奋的手拿道德经与大家交流。来了写的是尹喜著。那讲的也头头是道,可是对方一问问题答不上来了,这就像爱因斯坦刚一开始发明出了相对论,一发表,哇火了,可他口才很一般,各个大学请他去演讲。他每次演讲都特别费劲,每次他的司机,后来司机实在受不了了,他说教授啊,你口才这么差,你演讲的我都记住了,这样吧,我帮你讲你坐在台下。结果,当他的司机讲完之后,下面是掌声雷鸣。后来一个斯坦福教授问一个问题,把司机问蒙了,但是他发现爱因斯坦就在下面呀,他就说。这个问题太简单了,你让我的司机回答吧。但问题是尹喜的司机不在、西去了,尹喜很尴尬。他就又改了自己的名字,名字改了无名子著,继续分享,可是还是不行,三个月后满世界都问无名子是谁。后来尹喜实在没办法了,他才改成老子著。你看,版权给你了,你都镇不住。现在在我们这个社会上有很多家人动不动就说他盗版了我的版权。那只能说明你的水平还在一般般,这三次改名让尹喜知道了大道无名。那就是你没有大道连名都写不上去,老子的道已经到了这个层面。后来尹喜后悔了。尹喜太兴奋了,如果那个时候他能够让老子给他讲一下跟老子多交流一下儿不是先给他道德经,而是留下老子一个人,他就少走了五十几年的弯路。所以后来尹喜官也不当了。跑去五台山悟道了五十年,也就误到了一点点。后来写了九篇。为什么我们现在改变顺序,因为道德经是根据当时尹喜的理解。特别是写了一个尹喜著,他排的八十一章的顺序。就这样世界就开始这样进行了,后面没有人敢改,也没有人敢改因为它是经。这就是为什么家人们看老版的道德经,为什么章节是跳跃式的。前面还是上善若水,水篇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后面明不明智鸡鸣部位微民篇又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儿的。为什么。性交故事。因为允许他出了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先搞懂,老子几个人就开始读老子的作品。才会这样,如果先把老子搞明白。允许如果当时很谦卑,留下老子这个人先交流,而是把老子留下来,结果也就不一样了。所以,上面就是道德经的来源,老子在他的所有学生里面他知道所有人的才华,他非常有智慧,他也知道所有人的需求,梦想,比如说。这个国家需要一个人才。反正老子他的学生正好有想。有一个施展自己抱负的平台,老子就派自己的学生。他不是为了自己芳名是这个地方需要正好这个人恰恰也想去。这个人既有兴趣又有能力,那你就有需要。所以老子派孙武到吴国派范蠡到越国。老子。用的到的方式最高的就是为她看似什么事情也没干,实际上。什么都干了。那在四次元DNA创造完之后这个世界上。能干的想干的人多了,你如何利益别人去调用,万事万物。

    不要以为在春秋时期,老子什么也没干,他的学员他的同学,他的学生在各个领域春秋战国都实验了,后来结果就是帮助他们当上了五霸,结果人都变了,齐桓公死了之后两个月才被发现,第一个霸主,他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每个人到完之后就忘掉自己的初衷,老子。他看到了好多,这种结局,看多了无数的人祈求、无数的人拍着胸脯保证。可是在那个时代机缘已经不到了,弟子也是。范蠡听话了就退了,当时返利邦越国灭了吴国俘虏越国之后。他去找文总说我们都一块儿退下来了,可是文中他说,一开始上班。运气就很差,那吴国给灭了。你去了吴国,我在越国吃苦受累,担惊受怕。好不容易现在我们复国了,我想享点福。当时越王当时对范蠡说。我要大大的册封你,他说话的智慧是得到了老子的真传。他说大王,我来到越国之后,越国被吴国所灭。作为臣子,我是有罪的呀,我有责任复国是应该做的,你不是我的罪就是对我最大的恩典。而文中他是觉得哎呀我这吃苦受累受罪,担惊受怕,忍辱负重了这么多年。这是我应该享福的,可是越王对范蠡说那怎么行,我准备把越国的一半江山与你分享,你看越不要给他越多,文中他心想。我的妈呀,我这苦了三十年,现在好不容易有了荣华富贵,要走了,要走,你走。范蠡他写了提醒他伙伴的词,家人们想必都听过“飞鸟尽良弓藏”,也就是当鸟都已经打完了,弓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走兔尽,猎狗烹。当兔子没了狗也没有存在的价值了,这就是范蠡对他所说的功成身退。

    文种不听啊,他说我根本就没有造反的心呀,我只是想享点福而已,范蠡一走就剩下文中了,越王他就摆了一个很大的排场,美女陪着好吃好喝伺候着吃到一半。有人说先生啊,谢谢你呀,你有才华呀,你有才华,我们越国可以打败吴国全靠你和范大夫。先生,我听范大夫说你胸怀大计。越国复国还只用了五分之三还有五分之二的计谋都没有使用出来。文中一听,哎呀,这得意的就不得了,说大王过奖啊,大王,如果有更大的抱负,我必将将才华全部施展。我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啊。越王听到这里非常的高兴,就等着你这句话呢,先生,我没有那么大的抱负了,但是我孝心很大,文中一听。我这报国致富跟你孝心有什么关系呀,可是我父王在另一个世界老是被吴王欺负。需要先生,这样的人才,这个工件这么年轻就老糊涂了呀,他老爸都已经死了几十年了。因为看文中没有懂就把箭打到了越王剑给了文中。老爸需要你一切就拜托先生了。这个时候文中懂了,非常的后悔当初没有听他的好伙伴范蠡的话。所以老子道德经很多章节都是范蠡向老子请教、孙子向老子请教、扁鹊向老子请教、孔子向老子请教。老子的文字从没有从天而降的。老子的每一句话都是经过生活血淋的洗礼出来的。没有一个多余的字。他不写故事,是因为不希望大家学死了,不希望大家套一个空城计在不同的维度不同的空间都有空城计,反而说空城计为什么没有用。但是当你掌握了道,道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宇宙运行的规律。当你懂得了道你就可以生出万法。这就是老子波澜壮阔的一生,为什么我们在这里停顿。老子他这些故事都从不记载。连这个故事也淹没不了,有一天透过张三愚去说了出来。因为他知道这个宇宙中无论发生所有的事。不需要范蠡说他老师是谁,不需要说,不需要孙武说他的老师是谁,不需要扁鹊说他的老师是谁。更不需要说他留下了什么。那种胸怀、那种意识是超越时空,不计名利的。所以,《道德经》它对整个世界的人类有益那就是好的。两千八百年之后,我们这一批回到我们自己内在那颗心回到我们内参那颗道心的人是如此的幸运。

    十几年之后,随着我们家人的意识和能力不断的提升,当时间和空间和纬度的帷幕拉开之后,我们在和老子相聚一堂。喝着小酒谈着道德经,我们说着在2018年这十几年的时间。我们为整个地球扬升做的这所有的事情。我们在学习道德经的旅程当中,我们所有的体验。那将是一种多么美妙和神圣的相遇,和神圣的对话呢,所以家人们,这就是老子的故事,以后我们就开始把道的起源去讲清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解读——老子的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mqk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