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朝历代重视选贤用人,但我看《大秦帝国》秦公赢渠梁的选贤人、用良才的诚心最可颂!
当时刚避六国分秦之危机,虽“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的歌声震天。但要想振兴秦国,不能只靠战争,必须招纳贤才。秦公嬴渠梁便广发求贤令,不顾辱先朝之险,内心确实出于招贤纳才之实意,亲自修改的求贤令,实乃“五百年一卷雄文”,值得学习!切看:
秦公嬴渠梁告天下之士
秦自穆公称霸 国势有成 大业有望
然 其后诸君不贤
历公 躁公 简公 出子 四世政昏
内乱频出 外患交迫
河西尽失 函关易守
秦始由大国而避处一隅
其后献公继位欲图振兴
连年苦战 饮恨身亡
当此之时 国弱民穷
列国卑秦 不与会盟
且欲分秦灭秦而后快
国耻族恨 莫大于此
本公继位 尝思国耻 悲痛于心
今 嬴渠梁明告天下
但有能出长策 奇计
而使秦国恢复穆公霸业者
居高官 领国政
与本公共治秦国 分享秦国
此文一出,满朝哗然,此乃为了求贤而辱国呀!
渠粱一句,“不改,发!”可见其气魄。
此令一下,即感召了以卫鞅为代表的山东六国的贤才纷纷趋之。
卫鞅评说之:秦公求贤令,乃五百年一卷雄文。
理由有三:其一,痛说国耻,历数先祖四代无能,开旷古先河;
其二,求霸业而不求吏治,身处穷弱,竟能做鲲鹏远望吞吐八荒;
其三,胸襟开阔,敢与权臣分享秦国,公器之心可昭日月。
只此三点,堪称真心求贤。
观《大秦帝国》札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