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苦,比解决问题来的容易
这是最近察觉比较深的一个问题。
生活中总免不了有那么一些人,他们表面看来言辞犀利,能击中要害,常常能勾起人内心的涟漪。
他们本可将这些犀利的察觉,用在激励人心的事情上,但却用在了打击他人身上。
说话者往往不要担负任何责任,而被说者需要万般去证明才能洗清。他们擅长点火,却从不传授或压根不知道如何让森林更茂盛。
就如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中王二对陈清扬说的那样:别人没有义务弄明白你是否偷汉再决定是否管你叫破鞋。你倒有义务叫别人无法叫你破鞋。
亲戚朋友可能是语言攻击者的大多数
知乎上有一个经典问答,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反感”亲戚“这群人?其中一个回答讲到,在他们眼里,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不如公务员,男女传宗接代抓紧结婚,要稳定要钱,否则就是读书读傻了,或者信传销了。亲戚们的价值观太趋同了。找个好工作,有点权势,嫁个或者娶个好人,生孩子,人生的使命就完成了。
基于这样的价值观,常有人来训斥做的不好或不符合他们心理预期的事情。
他们用:”你怎么还不结婚?“、”你怎么不常回家看看?“等等诸如此类的话来训斥或抨击。更有甚者,他们善用反语,给听着造成大量的生活困扰。
为何他们总能勾起我们内心的涟漪?或许他们是最了解我们的人。他们看着我们长大,他们知道我们最柔软的地方。
面对此类抨击,我们或可以抨击回去,但这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我们或可以对身边人大吵一顿,但这非常不理智;你或可以视而不见,但这往往让你痛苦不堪;
再如,我们谈恋爱时,常被朋友从头到脚评论一番又或者经常受他们言语的影响,会和伴侣大吵一架。
我们往往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不去解决。
情绪止于思考
有这样一个统计事实,这个世界上只有百分之五的人在思考,还有百分之十的人认为自己在思考,剩下的百分十八十五的人宁愿死也不肯思考。
面对他人之言,如果在那一瞬间,勾起了你内心的涟漪,又或者勾起了你的不良情绪时,我们尝试着关注自己的呼吸,如何去弄清事实:
1、他无知,他根本就不知道事情是怎么回事,他看到的也许是表象,又或者故意为之来证明他的存在感
2、如果事情真如他所说,那是否真存在什么问题,那样又多了一个更好完善自己的机会
3、去回问一些使他产生这样说法的根源,无关乎对错,能让更清楚的看到事实本源
还可以将自己想象成一辆汽车。如果你是一辆法拉利跑车,你肯定不会允许自己的跑车装进92的汽油!那同样,对于这些不好的言语不好的输入,我们要自动排除。
我不知道未来的道路怎样走才是正确的,但是我知道,不去思考的道路一定是错误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