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440283/7ece86580b418fe6.jpg)
从未想到有一天,我会喜欢上内向的自己。
曾经我一度将内向视为耻辱,甚至想过许多方法甩掉这个缺陷,因为它带给我太多的负面影响。
“这个孩子跟个木头疙瘩一样,半天说不出来一句话。”
“你太内向了,要让自己外向一点。”
“话都讲不明白,事情怎么能干明白呢。”
我被贴上过许多标签,因为内向,不善表达,又极度的自卑,整个人拘谨成了一团,没有办法放开自己的手脚,真正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小时候,我有很多好朋友,因为内向话少,身边的小伙伴都觉得我脾气好,总愿意跟我交朋友。
内向,在这个阶段,让我感受到了优势。
真正的拉开差距,是从工作开始。我注意到身边的同事有着非常强的表达能力,逻辑清晰,口齿伶俐,在工作上很加分。
而自己,对于一件事讲不明白,也说不清楚。越是如此,越不敢公众发言,时间久了,就产生了一种固有的思维,我不行,我不可以。
嘴笨,内向 = 差劲 = 缺陷
这样的公式早早的定在许多人的心中,他们抱着持有的偏见来看待这样的群体。
她们会说:
“工作能力还可以,就是太内向了。”
“文字,数据类的工作还能做,就是处理不了客户关系。”
我比别人更惨的是,我还社恐。
社恐阻碍了我太多,涉及自己的利益不敢争取,遇到不公平的问题不敢发声,出现不合理的安排不敢面对。
无论是陌生人,还是熟人,都会恐惧于打招呼,更别提去交流。
眼神的回避,气场的退缩,一下子就在别人眼中低了三分。
以上便能够看出,我们是一群非常在意别人评价的人,所以为了维护好的关系,很多时候会选择退让。
至少在30年内,一直饱受着这些痛苦的折磨,无法释怀,无法和解,更无法从容的接纳。
与周边的人产生冲突时,脑子里只浮现了一种念头,我真的很蠢,很笨,无止境的羞耻感围绕着我,经常性的陷入虚无的状态里,自我攻击不断的加剧那份阵痛,生命的意义似乎只能隐忍度日。
除此之外,我没有办法处理好,与我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后来我发现不止如此,春节期间,我也并没有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
爱与被爱之间,我时常仔细的打探,揣摩父母的看法,观察他们的脸色,内心深处再三叮嘱,不要过于在意。
有人说,我太过于敏感,我想我的敏感不是来源于某一个时刻,而是在长久颠沛流离的状态下失去了安全感后,变得冷漠,冷淡。
我不喜欢这样的自己。
Jiang先生说,你太狭隘了,胸怀要大一点。
我想我的格局也应该很小,每天都在一些细节上闹着自己的小情绪,别别扭扭,阴阴郁郁,始终无法把原来的自己从灵魂中剥离出来,我想是注定要和这个格格不入的自己长久的生活下去。
我花了许多的时间,看清了的自己,我又花了许多的精力,去改变自己,我更是改变了许久没有见到成效,只能选择接受自己。
这或许是自己的一种妥协,在妥协的背后,我开始看到了内向的优势,内向只是性格的一种,而内向附加了许多的特点,比如自卑,敏感,讨好型人格等等,这才是对于我们自身所带来了伤害。
内向本身没有错,只是如何将附加的特点转化为自己的优势,同时要学会转变自己看待的方式,这才是最重要的点。
阅读,写作,反思,总结,让我看清楚了自己。
那些不快乐的东西,我原本可以摘除,只是寄生在身上太久,必须要经历一场抽筋拔骨的痛苦,才能变成一个新的自己。
我选择了漫长的学习之路,原本以为是一场血雨腥风的盛宴,其实不然,而是悄无声息,潜移默化的一点点融化在时间里,岁月里。
没有具体的某个时刻,也没有具体的某一件事,让我的内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可以说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思维上转变,在矛盾中爆发,在每个经历的环节上调整,都有过坚持,隐忍,挣扎。
我不在勉强自己的感受,我不愿意努力的维系所有的关系,我知道不是我去做了什么,而是在许多的事情上,我没有主动权,做出的让步也没有力量,自然也毫无意义。
坦然接受自己的无能,看见自己的优点,不去刻意的合群,享受独处的时光,这样的自己也挺好。
我特想要摘除的枷锁,不知不觉在慢慢的松绑,我发现越来越喜欢这样的自己。
不用一直伪装,在某个空间里将真实的自我释放,压抑的情绪得到舒缓,我不在成为别人生命里的附加,我只是我自己。
别人口中的我,内向,果真很内向,而只有我自己明白,我选择接受了内向,成为了我不去表达的借口,不用有一搭没一搭的去讲别人想听的话,我只想讲自己,关于自己的一切。
倘若不能,闭嘴也挺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