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官书·第23天
汉朝魏鲜在腊明日,即腊八和正月旦两种岁首以八风为占卜。太史公记录了他的占卜思路。
西汉以前一天被分为十八时段,分别是:夜半、夜大半、鸡鸣、晨时、平旦、日出、早食、食时、东中、日中、西中、餔时、下餔、日入、昏时、夜食、人定、夜少半。
到了东汉以后一天改分为十二时段。
1
风对五谷的占卜:平旦到食时,主麦;食时到日昳(西中),日过午偏斜,主稷;日昳到餔时,主黍;餔时到下餔,主菽(音书),豆子;下餔到日入,主麻。
希望正月朔旦,整天有雨、有云、有风、有日。如果都刚刚好,收获时间长而且结实多。没有云有风有太阳,收获时间短,但是结果多。有云有风没太阳,收获时间长但是果实少;有太阳,没有云没有风,庄稼受损害。如果只是一顿饭的功夫,无云无风,收成小损失。如果是煮熟五斗米的时间,无云无风,收成大大损失。如果后来风重新刮起来,有云,庄稼还能复苏过来。所以应该考虑不同时刻的云色,选择种植适宜的作物。
如果这天有雨雪而且寒冷,则这一年收成不好。
2
在岁始这一天,如果晴朗,就听听都邑百姓的声音。如果是宫声,则这一年善吉;如果是商声,则有兵灾;如果是徵声,旱灾;如果是羽声,水灾;如果是角声,年成不好。
也可以从正月朔旦排着日子计算下雨的日期。正月一天下雨,民有一升的粮食;下两天雨,就有两升的粮食可以吃,最多算到七天,过了七天,就不占卜了。
还有另一种算法,从正月初一数到十二天,这十二天就对应于十二个月,占卜是水灾还是旱灾。如果是为超过千里范围的大国占卜,就相当于为天下占卜,得看一整月的。看这个月,月亮每天所在的星宿,结合日、风、云的变化,占卜这个国家的收成好坏。还要结合太岁所在。太岁在金位,丰收;在水位,庄稼毁;在木位,有饥荒;在火位,有旱灾。大致就是这个样子。
3
正月上甲,正月第一个甲日,风从东方来,适宜养蚕。风从西方来,而且日出有黄云,年岁恶。
冬天白天最短。悬挂土和炭,孟康说在冬至之前的三天,分别在衡(天平)两端悬挂土和炭,两边要一样重。冬至日这一天如果阳气到,那么就是炭会变重。如果是夏至这一天,阴气到,那么土会变重。以此来测度冬至的来到。
综合观察土炭带来的移动,鹿角解蜕,兰根发芽,泉水跃动,可以大概知道冬至的日期,不过最终还是要用日晷影子长短的变化。
一般来说,与岁星所在星宿对应的国家将五谷丰收,社会昌盛。与该星宿相对冲的国家则有灾殃。
4
太史公曰,见到这四个字,就到尾声了。不过天官书的尾声很长。
太史公说,从太初生民以来,君主哪有不观察日月星辰制定历法的?等到五家、三代,五家包括黄帝、高阳、高辛、唐虞、尧舜,他们承继前人的知识,并且进一步发扬光大。他们内冠带,外治夷狄,冠带象征着文化,分中国为十二州,仰观天象,俯察万物的运行法法则。天有日月,地有阴阳。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上有列星宿,地上有州域。日月星三光,阴阳的精华,这精气本在地上,所以圣人能够认识和掌握它。
打完,收工。
明天,继续。
太史公追述天官历法往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