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我们最终都成了收集癖
第一次独立接手小case,苗苗就搞砸了。
原因很简单,老板让她把北区的市场进行细分。
苗苗一想到自己最近学习了不少相关知识,于是信心满满的答应了。
谁知道,周一老板怒气冲冲的把她叫进办公室一顿狠批。
她的报告是完成了,可是完全不知道她在表达什么?
苗苗是个勤奋好学的孩子,一进公司就表现得特别上进。
在明确了岗位职责和需掌握的基本技能后,苗苗关注了不少相关公众号、微博、博客。
她告诉我们在里面每天都能学到新的知识,感觉自己进步很大,有好多好文章她还收藏了呢。
而且她还每天坚持看书,看完后还整理把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门别类。
为此,她专门请教了不少人,怎样才能更好、更高效的寻找资料并收集管理?有什么好用的方法或好的管理软件?
凡是对工作有用的资料,不论是文档、图片、视频她都收藏了一波。
看着她电脑中密密麻麻的资料,我们都一致认为这个孩子进步应该会很大。
出乎意料的是她的收获好像与付出并不成正比。
人们花了20%的精力来学习,75%的精力来整理,却用不到5%的精力去运用你所学。
学习,是一种能力,运用,是一种智慧。
如果知识存储可以解决问题,一个硬盘就可以搞定。
知识的管理其实是对大脑的管理,学会管理知识才能很好的学以致用。
02我们都成了焦虑的俘虏
随着人工智能的到来,我们不得不为自身有限的能力感到焦虑。
在焦虑的压迫之下,我们也加入了学习的浪潮。
互联网正好满足了我们的学习欲望。
于是:
英子:姐,老板总说我的周报做得不好,我今天报了3门课程,其中一门是PPT教学的,我觉得那PPT做得太炫酷了,我很喜欢。。。。
还有还有今天不是刚刷到几本好书嘛,我已经买了,我打算好好提升一下自己免得被机器人替代了了
一个月后周例会
Boss:你看看你这做的都是什么?上个月就叫你提升,把我的话当耳旁风了
英子弱弱的回了一句:老板我已经学完了3门课程了,还。。。还。。。
小风:哇,姐,我最近excel哪里不会操作都可以从网上找到答案,简直不要太好。
小风吭哧吭哧的从网上整理了一堆excel操作小技巧。
一天小风跑到我桌前:姐这个公式怎么不对呀,我完全照着网上说的操作的呀?
在人工智能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都产生了被取代的焦虑。
我们学会了用知识抚平焦虑,但只是搬运了他人的成果。
03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我有一个巨大的知识仓库,关于数据分析的。
手机所有功能中,我最熟悉、应用最多的是收藏功能。
得益于这个功能,我的知识仓库在逐步丰收,心中的焦虑也在逐步减少。
可是一到运用就会发现这个方法我会,那个工具我也熟悉,咋就是不得要领呢?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埃德加.戴尔在研究戴尔经验之塔时发现,通过阅读和听讲获得的知识,我们大脑的记忆大概能够保留到两周之后,最多仅记得20%,通过图片、视频、观摩、实地考察等方式获取的知识两周后记忆率保持在50%左右,这些都是被动式的学习,而主动学习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所以我的学习策略发生了改变,我多了一名同行者。
我会把我每天学习的知识点讲小伙伴听,她往往会追问我这个知识点可以解决那些问题,适用边界是什么,你在哪里使用了。。。。
我们就在不断的讨论中逐步充实着自己的知识框架。
下面向大家展示一下我的搭建思路:
●从网到点,搭建整个知识体系的框架
我把数据分析分为了两个板块,技能和业务
技能
因为对数据分析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更好的掌握,我把技能这一个板块分成了六个小板块:数据分析的历史、内涵和外延、发展前景、对社会和我们生活的影响、技术体系、应用领域。
业务
数据分析过程中肯定回和各个业务部门打交道,所以深入了解业务是非常必要的。
●从点到网,逐步填充每一个板块
看到了依旧是我的,学到手才是你的。
开始行动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