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九四哥读许倬云先生《中国文化的精神》

九四哥读许倬云先生《中国文化的精神》

作者: 九四哥江四祥 | 来源:发表于2020-07-07 22:30 被阅读0次

    为什么说自己是中国人?如何看待中国文化?中国人安身立命的精神资源是什么? 中国文化精神的本质是什么呢?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在《中国文化的精神》一书中,带领我们寻找中国文化的根底。
    历史的颠簸和挫折,使得中国文明丢失了不少本来有的好传统。书中,许倬云先生从天、人、群、己各个角度呈现中国文化的精神,希冀在文明的土壤发掘养分,追寻和唤醒那些被遗忘的精神余沥,滋养和灌溉当代中国人的内心。作为“大历史”的叙述者,许倬云并没有展开长篇大论,而是从诗文、小说、书画、烹饪、中医、民间信俗等更多带有烟火气息的画面中去找寻答案。对此,他解释:“历史不是少数精英的历史,也不是数场战役和几番革命就能够改写完成的。历史的意义其实更多的是在于大多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在于衣食住行,在于柴米油盐酱醋茶。”
    中国文化的精神不是孤独的、抽象的理念,它存在于华夏历史的肌肤之中,浸润于亿万百姓的日常生活。过去史家论中国文化精神多从精英观点发挥,以致不太能关注广大民众,也不容易为普通民众理解,许倬云独辟蹊径,重新反省“以人为主体,天人合一”的中国文明,“大传统”与“小传统”并重,考察普通人所思所想,重新检讨中国文化中庶民百姓的精神层面,展示一个活生生的、日常生活中的中国文化。并且认为,只要民族不亡,生命永续,中国文化的精神也将继续薪火流传下去,成为全人类不可或缺的重要文明之一。

    古人口中的“共话桑麻”,在许倬云眼里并非浪漫的抒情写意,而是几千年时光里,中国人维持生计的技术手段和思维方式。在农耕社会,冬季太暖和,人虽然舒服,大家反而会担心,因为明春的作物可能会遭遇虫害。假若夏秋太干燥,人们就能预测:今年的收成会不足。一天工作结束,农夫回家,沿路都会和伙伴彼此交换对于自然的观察:乌鸦太多,是不是蜜蜂就少了?对我们的豆类和瓜类的收成,有多大的影响?最近牛在喘气,是不是天气太热?牛的耕作时间,是否改在黄昏以后,以补中午休息的工作?正因为如此,中国文化才特别注重人与自然的不可分割、和谐相处,这与西方文化中的“征服自然”截然不同。

    中国以宗法和血缘凝聚的人际网络曾备受指责,而许倬云却反思,“中国人的亲缘凝聚力远比其战斗集团更为持久和具有弹性”。这是一张庞大绵密的网络,存在许多必须信守的规则。中国人强调的“修养”是个人不会完全孤立无助,艰难困苦时必定有人可以伸出援手。同时,个人的行为,举手投足无不在众人监视之下,人和人之间的规律之严,甚于法律。在这个传统社会的网络,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约束、互相监督,使人人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由此衍生出来的便是集体主义,一种根植于中国社群几千年的集体主义。
    在许倬云眼里,21世纪的世界,似乎正在与过去人类的历史脱节。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人的世界也正面临剧变。个人的疏离,切断了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只顾今日,切断了时间上的连续。“人本来是一个合群的动物,可是今天我们变成许多孤独的个人……我们面向太空开拓,可是我们保不住自己地球上的资源。我们有大量的货品可以消费,但是我们管不住自己的欲望。”现在的中国已经完全不是中国传统的面貌,为了现实考虑,很多人不顾一切追逐利益。因此,许倬云担心,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会加剧社会的分裂。

    许倬云希望的,正是通过检讨并重新解释这些储存在民间的文化因素,这些中国文化的遗留,将其“作为今天重建世界文化的参考”。他认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经过几千年的吸收、锤炼和消化,或可匡补现代文明面临的缺失,两者融合,能够开发出一个真正的世界文明。“中国与西方两种文明互相配合,以激励个人、自尊自重,使修己的工作更能以慎重庄严的态度,致力自我提升,最后经过推己及人走向人类的大同——天人一体,体现个人与自然之间的一致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发展的形态和方向,将影响世界整体的前途。

    对许倬云先生的某些观点深表认同。
    1、中国文化,是以农业生产和农村聚落为基础的文明系统。自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中国就发展出了定居的耕种农业。战国以后,逐渐发展出精耕细作的小农制度。也就是说,中国的社会建立在差序格局的基础之上——人跟人之间有一定的义务和权利关系。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不走全盘西化的道路了。
    因为农业生产的缘故,人与自然的关系也非常密切,迥异于采集和游牧的文化,后者所处的自然空间是移动的,不像定居的村落,与其四周的环境会保持持久而密切的相关。在这种情况下,人与自然之间也有一定的互动。因此,中国文化中人与时间、空间的关系是三者合一的。人随着时间流动,人也在空间之中融为一体。人与自然彼此息息相关,不可分割。在如此的美学原则之下,中国文化中才会出现道家的思想——人是自然中的一部分,人不能离开自然,人也不能自我异化于自然之外。
    2、人的身体,在中文里的解释是:圆颅方足,象征着天圆地方——人本身俨然是一个宇宙。战国时代,阴阳家与五行家两个自然哲学学派,各自陈述了他们的宇宙生成论。阴阳家认为,宇宙之间有阴和阳两股力量,二者交缠互动,成为宇宙运行的动力。宇宙之间所有的事物,都有阴的面和阳的面。两者并不只是对立,也能互补,相生相克。五行家则将宇宙的构成归纳成金木水火土五个因素,或是五个成分。五者相配生成万物,每一件事物都有特定的五行成分,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秦汉以后,阴阳家和五行家的学说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自然哲学形而上学理论的基础。
    阴阳两个因素不能独立运作,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因此,女娲和伏羲必须同时存在。阴阳之间,应当调和而不是对抗。在两个因素之中,永远是寻找平衡,任何一面的过强或过弱,都会造成整体的不平衡,进而导致灾难。
    3.许倬云先生讲中华文化特质是:“因能容纳,而成其大,因能调试,而成其久”。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只有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才是我们对待文化的正确态度。钱钟书先生对中国文化的态度也是中庸之道,混纺出新。对于中国文化两位大学者可谓是不谋而合,异曲同工。中国古代的灿烂文明的必将在新时代再创辉煌。

    我想,许老在写这本著作时,一定是饱含深情又怀有无限的憧憬,中国社会传统的一些原则和价值准则一定会对当代世界的发展有启示,传统文化应该有当代的新的阐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九四哥读许倬云先生《中国文化的精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lstc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