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与己争
文/石岩磊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看到这句话,大部分人会以为它是钱钟书的夫人杨绛的名言,其实它是出自杨绛翻译的英国诗人兰德的诗《生与死》:
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
其次就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准备走了
不屑与人争,是一种境界。争夺可谓是万事万物生存繁衍的不二法则:大树争高,只为获得更多的阳光;羚羊争斗,多为俘获异性的芳心;兄弟夺位,是要把天下传给自己的子孙;国家征战,是要为子民争取更大的发展疆域。在械斗和掠夺间,在明争与暗斗里,血雨腥风、丑陋险恶都暴露无遗,有些人便心生厌倦,不愿看到争名逐利、争强好胜背后的罪恶,就把下颚抬高,将目光投向了远方。他们并非被动逃避,而是主动超越,穿过了享乐的沟壑,翻过了富贵的峰巅,心中徒留天边彩霞的静谧。
不屑与人争,也是一种自觉。不争,是因为胸中有自然之博大,有艺术之华美。走进大千世界,我们才会感到自身的渺小:置身辽阔无边的海洋,人人都不过是漂泊的一叶浮萍;身处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每个人皆不过是浪花腾空的一瞬。面对精妙绝伦的艺术,我们会深感自己的浅薄:雷霆万钧的交响乐让人如痴如醉,浅笑盈盈的蒙娜丽莎令人流连忘返,一部名著《红楼梦》使人心旷神怡。认识了世界的宏伟广博,我们不再狂妄,看到了文化的精美华丽,我们不再自大,便会油然而生敬畏,从而心甘情愿地臣服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心悦诚服地敬佩艺术的巧夺天工。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一语道破了不与人争的终极意境,不和人争意味着自己站到了台阶之上,不用再观察他人的脸色,而是在满眼的或青丝或白发或谢顶的景象中,悟出了豁达与超脱,精彩的外面世界不过是名利的喧嚣场,唯有内心的笃定和安然方可避免把自己沉入污浊的漩涡。不与人争,也不是无争,而是要与己争,用漫漫长夜照见自己的浮躁,拿“一日三省吾身”掸落衣袖上的浮尘。
大家之所以深信“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是杨绛所言,就是因为她的毕生都在践行这句话,她致力于读书写作,治学严谨,与世无争,她不是拿笔去展示兰德诗文的精彩,而是用生命诠释了诗句的精辟。
2018.8.1
注:本文首发于《石岩磊微言》。
唯与己争
网友评论
与人争不如与己争,战胜自己的心魔,提高自己的能力,社会看你的眼光就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