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喜欢尝“鲜”的吃货,哪个地方开了有特色的馆子,肯定是要吞咽着口水狂奔过去以满足口腹之欲的,最近,公司附近新开了一家专做”牛肉火锅“的餐厅,这不,嘴巴又开始惦记起来了。可郁闷的是,我去了两次都没吃上,因为每次去到那都排了老长的队伍,如果从晚上6点钟去排号,估计等到7点半都不一定能吃上,就这样,每次带着”空腹“去,带着”空腹“回,饥肠辘辘的同时却冒出了强烈的好奇心:为什么这家店这么“火”呢?
在吃货的世界里,“吃”是一件正经事,并上升到”坚持“的精神高度,这不,趁着年前,我第三次去了这家餐厅,一方面为了胡吃海喝,另一方面则是带着探究的心态去体验,以解开心中的”疑惑“,幸运的是,我终于吃到了,看来吃货的坚持还是有回报的。
但写这篇文章的目的肯定不是为了给这家店打广告,宣扬这家店的菜品有多么好吃,环境有多么逼格……而是从一个非专业的角度粗浅地分析一下这家店为什么这么”火“!
互联网+牛肉:牛肉跨界
2015年,”互联网+“的概念火了,一时间很多企业都跨界推出”互联网+某某“的概念,去年11月份时,这家”牛肉火锅店“就打着”互联网+牛肉”的旗号应运而生,玩起了“牛肉跨界”,旨在打造成为“餐饮界的漫咖啡”、“牛肉界的小米”。如果说,上面的官方新闻宣传语太没意思,那么就请再看看我这位“餐厅体验者”的感受与认知。
朋友圈装B:社交货币
走到餐厅门口,就看见一扇透明的玻璃窗,橱窗里面站着几位“帅哥厨师”专注地切着牛肉,只见大刀那么一挥,牛肉块瞬间就变成了牛肉薄片,厉害的刀法,引得不少顾客上前拍照,而这就是这家店的一大特色!
首先,厨房是透明的,大家可以看到菜品制作的全过程,心里面就对食材放了心,增强了“信任背书”。其次,正是因为厨房的透明,使得这家餐厅与众不同,因为很多餐厅的厨房是不对外开放的,往往门口的标语上都会写到“厨房禁地,闲人免进”,更别提拍照了。但这家餐厅的门口,却写着“欢迎拍照”!如此截然不同的做法,引发了很多顾客拍照,之后转发朋友圈。
仔细想想,我们为什么把一张图片或一条图文发到朋友圈呢,除去很多人的“推广”动机之外,我们个人是出于什么动机呢?之前有读到一个概念“社交货币”,就是人们希望自己在朋友眼中“时尚,前瞻,有内涵,有趣”,说白了就是“装逼范”,你装我也装,看谁“bigger than bigger”,所以在这个“内容为王”的传播时代,很多微信公众号做的内容要能迎合人们向身边朋友炫耀身份的需要,构建出他们渴望的形象。
那么回到这家牛肉店的透明厨房,它的关键词是“厨房、帅哥、刀工、牛肉”,这四个元素营造出了一种“新、奇、特”的调调,是很多人没有体验过的,所以前来吃饭的顾客,就有了拍照发朋友圈的欲望,发布出去之后,可能底下就会有N+1个赞,或诸如“哇!这是在哪里呀?;哇哇,这是什么餐厅?;哇哇哇,……”
的评论,那么这一条朋友圈消息立马就将发布者的逼格提升了,也满足了社交上的虚荣心,所以何乐而不拍呢!
同上道理,这家店的装潢设计上也独具特色,以时尚文艺为主,这就是为什么会有“餐饮界的漫咖啡”的口号,因为布置的确实像个咖啡馆,低调奢华有内涵,桌椅板凳间透着一股子小资情调,所以家店的功能也变的多元化起来,一方面可以吃牛肉火锅,另一方面还满足了社交场所的需要,两者结合就变成了“社交美食餐厅”,喜欢拍照的顾客,一边可以拍美食,另一方面还可以拍餐厅环境,满足各种发朋友圈的需要。
发完朋友圈之后,顾客的“高大上”形象在朋友中进一步巩固,而对于这家餐厅而言,“口碑传播”的效果也顺利达到,看来,移动互联网时代,“面子工程”还是要有的,谁让人人都这么爱“装B”呢。
这么说起来,微信“朋友圈”的力量也真是伟大,各种“晒”、各种“炫”、各种“赞”,逼迫着人们吃饭之前先要给“食物”开光、自拍之前先来个“美图秀秀”,更有像我这种的大傻X熬夜码字,只为在朋友圈发一篇阅读量不多的文章。
品类分化:小而美的“牛肉火锅店”!
我们生活在“品类”的世界,在品类的基础上产生了品牌,所以我们一提到某个品类的名字就会想到代表性的品牌,比如提到可乐就会想到“可口可乐”,提到汉堡就会想到“肯德基”,提到AV就会想到“苍井空”(谁叫“苍老师”这么有市场呢?),提到煎饼就想到“黄太极”……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之所以我们会由品类想到某一个品牌,是因为它们已经进入到我们的“心智”,抢占了我们的“心智份额”,进而抢占市场份额,形成了“品牌价值”。
这家专做“牛肉火锅”的餐厅,从名字上讲叫“原牛道”,话说“茶有茶道,牛亦有牛道”,“原牛道“这名字就是这么来的,做的就是”最原味的功夫牛肉“。所以这里的一切的品牌宣传都围绕”牛“展开,从”牛“从何而来(够鲜),到”牛肉“如何去切(活好),再到”牛肉“该如何去吃(讲究),如故事一般娓娓到来,相较于品牌而言,故事更易于传播!
店内的菜单也独具特色,菜单上可供选择的并不多,但是将”牛肉“做到了极致,什么”牛嫩肉、胸口油、叼龙……“,都是牛身上能吃的肉,并且菜单也将牛身上的各种部位标注出来,一方面令顾客知道自己吃的是牛身上的哪一块肉,另一方面也凸显了这家店的专业。同时,这家店也发明了一种牛肉丸中的招牌丸---松茸牛肉丸,听说是用名贵中药材做的,价格挺贵,我是吃不起,但这也迎合了高端消费者”尝鲜“的需要,愈加提升了这家店是”牛肉专业户“的品牌形象。
从产品设计到品牌宣传,”原牛道“定位在”牛肉“的垂直领域,在浩瀚的餐饮业打造着”小而精“的品牌,这就像一场侧击战,星星之火,亦有燎原之势,也许某一天,我们想到”牛肉火锅“就不仅仅联想到”小肥牛“了,还会想到这个讲述”牛肉故事“的”原牛道“。
社会化媒体:全网营销
在“原牛道”门口的电视上一遍一遍的放着宣传视频,上演着几个“逗比”的嘻哈打闹,片子整体风格十分迎合这家店的调性,并可在视频网站中可以查到;这个到处充斥着“码”的社会,自然少不了微信二维码,原牛道微信公众号里面的内容做的很有特点,图文消息简单,大图片加少文字,迎合了碎片化“轻阅读”的需求,并也制作了“H5”的动态宣传,有力的展现了这家店的特点。
微博自不必说,虽然粉丝不多,但也增加了推广渠道;另外网上也有多篇关于“原牛道”的新闻报道,尤其以开业时的“豪华阵容”报道居多,发挥了“事件营销”的作用。同时,还有上文中所说的“口碑传播”,不仅在“微信朋友圈”,还有“大众点评”“百度糯米”等美食网站上,很多顾客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所以开业三个月的“原牛道”就这么火了。
为了弥补前两次没吃到的遗憾,我这次点了很多,吃到感觉像快生了,除却上述长篇装B的文字,那么作为一个“吃货”的主观评价是:菜品还行,就是酱料太少;环境还行,就是太挤……在此,就不“补刀”了,关键的关键是,感谢前两次的落空,这才引发了我的探究,带着“体验”的心态去吃、去洞察,还是收获颇丰的,虽不是脑洞大开,但小开还是有的。总之,我是吃货,我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