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的重要性,在于它总结了前人的思想演变与成果,在于它反映了自己思想的深度与不足,从而使我们能够提升和完善自己的认识水平。所以说,认识一个事物,很有必要去了解它的历史。
管理的历史,从氏族社会的产生就已经开始了。最早的管理,就是对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管理,从中国的儒教、道教、佛教到西方的封建君主制、等级君主制度,都反映了统治阶级对于国家的管理方式与理念。现在的社会管理,我认为,主要的三个方面就是法律制度、道德和宗教。这三者,规范了一个社会的运作方式,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从而保证整个社会能够创造最大的集体价值。
从企业的管理角度来说,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5世纪地理大发现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当时的管理主要是对殖民地的统治,力求快速的掠夺和资本积累。18世纪6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产业革命和工厂制度的形成,使得企业管理的问题得到重视、研究和发展。1776年,亚当 斯密的《国富论》深入研究了工厂、劳动的本质,强调了分工的作用,打开了近现代经营管理的大门。此后,企业管理分别经历了经验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行为科学阶段、直到现在各个管理学派“百家争鸣”的时期。
从宏观来看,企业管理走了一条与国家管理一样的路。国家由威权统治到现在的民主管理,企业也由工厂压迫到以人为本;国家有法律制度,企业有公司章程;国家有道德宗教,公司有企业文化等等。国家与企业,或是国家管理和企业管理,是有很高的相似度的。中国的发展战略,包括引进人才,推动科技自主创新,借鉴到企业这边,势必也是引进企业人才,打造科技自主的核心产品。
企业管理的历史悠久,各个学派林立,很难去搞清楚每种学派的思想。在我看来,在企业管理的发展中,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之前,都是研究生产管理的内容,企业把工人视为劳动力,从生产工具、情绪、需求、环境等各方面想方设法提升工人的生产能力,但是现代管理理论又突然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为什么呢?推动企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利益,以前,产品的产量是衡量利益的标准,但是现在,企业的收益不仅是产品,还是市场、产品质量、成本、口碑等一系列因素的共同作用。因而,仅仅把工人视为“劳动力”是不够的,这也是为什么企业越来越看重人才,发展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的原因。
从这个方面来看,我们可以知道,第一,企业管理的发展还有很大的发展进步空间;第二,企业的管理模式一定向着系统化、组织化管理模式发展,协调各个部分,引导企业发展;第三,企业需要发展吸引人才、吸引客户的模式,才有深厚的发展潜力。
最后,借鉴企业的管理模式,我们个人如何才能管理好自己呢?个人的发展如如何系统化、组织化,我认为就是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这需要我们认识自己所处的领域和岗位,有意识地培养相关的知识技能,这些技能能互相补充,成为自己的一套能力体系;第二,需要发展人脉,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人,这样便能从他人那里学到知识、得到帮助;最后,学会推荐自己,最终赢得自己目标企业或者岗位的青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