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六十六.《莫能与争》

六十六.《莫能与争》

作者: 岳洋芊里 | 来源:发表于2021-08-23 16:39 被阅读0次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不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他也要立天子,要置三公,因为老百姓也需要有组织,也需要有管理。

我们的学问大部分是为政治而立言的。我们现在看老子第六十六章,他说了这么一句话: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百谷王”是什么意思?就是天下百川汇合的地方。天下所归往的地方叫作王,人心所归向的那个人就叫王。百谷王就是江海,你看江海在那里没有做什么事,可是四方八面比它高的那些水都自然而然地归向它。

百谷王,也就是江海,

以其善下之。

因为河流很善于自处于最低下的地方,

故能为百谷王。

老子首先还是以他一贯的作风,先给我们看一个自然现象。你看百谷王,什么事都不做,就是会选择好的地方。它比谁都低,它的水既广又深,就成为百谷王了。

“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这是因果,因是善下之,果就是成为百谷王。然后老子继续引到人间事来了: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

所以圣人,他要居于万民之上,你当圣人,是不是你存心呀居上,不是。老子说圣人都是不得已的,都是为了责任。这种情况我不出来谁出来?

这么乱糟糟的,出来是牺牲奉献,不是享乐,也没有办法搜刮财物,但是我不出来我心不安,这是职责所在。圣人只是不得已而出来的。

老子的意思是,圣人不得已而登上大位,那是要居万民之上,而不能够万民居我之上,否则就叫不成体统了。

所以还是要穿着不同的衣服,还是要坐不同的六驾马车,可见老子都不反对这些东西。他只是告诉我们,你要得到万民的拥戴,一定要高高在上。

但是你要高高在上,必须要“以言下之”,即一定要在语言方面,在说话方面特别显得谦卑。这就是老子告诉我们,为什么侯王地位那么高,都自称孤、寡、不毂,把自己称得很谦卑。

大家想想看,天下有任何的错误,都在于他一个人。比如,不下雨他得去求,但这并不是代表他的身份是卑微的。

老实讲身份卑微的人去求,人家都不让求。而是因为你在语言上显得特别谦虚、卑让,然后可以感动老天爷——我是为万民而求的,不是为我自己求的。

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你要领先群众,要领先万民,要居于领导的地位,就必须要设身处地,站在老百姓的立场来想,任何事情都要站在老百姓的后面。老百姓能做的事情就让他们做,不会完全收归国营;老百姓做不了的事情就由国家来做。国营事业有它存在的价值,民营企业也有它存在的必要。

用什么来分?不是用大小,不是用规模,不是用资金多少,而是用性质。想要领导老百姓,就必须要走在老百姓的前面,老百姓才知道方向,才懂得追随。

可是在很多地方,你要退在老百姓后面,替老百姓想,然后你所有的措施,都让他们感觉到没有跟他们争利。只要老百姓能做的,政府都不会争着要去做,老百姓觉得很安全。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圣人高高在上,可是老百姓并不觉得自己负荷很重,因为圣人并没有把他的一些苦恼及一切的需要,通通压在老百姓身上。

圣王实际上一定要居万民之上,否则怎么领导呢?可是居于万民之上,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一样,将所有的事情都分摊给老百姓,所以老百姓并不觉得负荷很重而是觉得你是在替我们谋福利,你是在照顾我们。

“处前而民不害”,你一下子冲到老百姓前面去,那老百姓没有受到伤害,因为圣人虽然是高高在上,老百姓不觉得受到压力。

虽然圣人突然间跑到前面去,可是老百姓他没有感觉到,我受到伤害,是以天下的人,都从内心里面很喜悦地把他推崇。所以同样新官三把火,有受到欢迎的,有受到厌弃的,一个是王道,一个是霸道。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因为圣人不用争,正因为通通不争,所以天下谁都争不过他。这句话也解释得不好,因为你说人家争不过他,就表示还有争的味道,其实人家根本也没有想要跟他争,叫作“莫能与之争”。

大家想一想我为什么要跟你争,你为我们好,我还要跟你争?他都不争了,我们还争什么呢?所以从此没有人再争了。一片祥和,一片谦让,非常和谐。

你要领导老百姓,就一定要走在前面,这样老百姓才好追随。我们中国人常讲一句话,巩固领导中心,领导中心要很明显。

所以老子所讲的隐藏,其实就是明显,要明显就必须要隐藏,这个跟《易经》里面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是一致的。

第四十一章老子也讲过“进道若退”,当一个人越靠近道的时候,越不需要跟人家争。凡是跟人家争的,就是不明道理的人。

一旦变成得道高人,他是与世无争的,他心里想,我已经得到太多了,老天待我已经照顾太周至了,我再争不是开自己玩笑吗?即使人家争,他也不会动心,因为此阶段他都经过了。

这样的事情现在看起来很好,到时候都很难看的,那又何必重蹈覆辙呢?

这个不是说言传就可以解决的,这要靠自己一点一滴去领悟,从实践当中了然于心。

—— 曾仕强讲道德经

相关文章

  • 六十六.《莫能与争》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

  • 莫能与争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

  • 罗大伦《道德经》298

    第六十六章3 “与世无争”吗?不,不要理解错了 非以其无争与?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不正是因为他不争吗?所以天下没有...

  • 道之玄妙,二性同一

    《道德经》有言曰: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是以不争为争,令天下他人莫能与争。阴阳相生,善恶相明,互而化也,或可谓大...

  • 228 贤人争罪 愚人争利

    《菜根谭》中有句话说:“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君子面对争端主动认错,而愚人在争辩的时候...

  • 人生的争与不争

    人生的争与不争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孔子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

  • 好文推荐

    你怎么争,都争不过天道(深度 作者:洞见muye 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洞见主播简宁朗读音...

  • 坤卦的智慧不争的智慧

    发挥孩子的主导性,孩子能力增强,父母退一退,孩子进一进。以其无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孩子的不争,不要争拿名次,品行...

  • 不争

    《道德经》有云: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世界上别人唯一不能与你争的就是你的心。 正所谓,心若不动,风之奈何。 ...

  • 读《道德经》有感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我认为“争”是一种对立,对抗的状态。人一旦陷入“争”的状态,就会偏执,对事物的判断非...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六十六.《莫能与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lygv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