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公司老板的孩子,大的考大学报志愿的时候,父母问想学什么,孩子看着自己家的狗说:我想学宠物。爸爸妈妈就选了上海的一所学校;后来孩子说不喜欢宠物这个专业,妈妈的朋友建议去学个“蜂疗”,就是通过蜜蜂治病,孩子说这个听起来还不错,以后想学了可以尝试。
二宝初三不想在学校,父母就同意在家,参加一对一的各种辅导,对于传统教育,二宝不太适应,在爸爸妈妈的建议下,孩子选择上大学就去美国留学,并且初三就在规划哪个高中更适合出国留学。
普通人家的孩子,有这些选择的空间吗?不想在学校就回家有一对一,想学啥专业就上啥专业,不喜欢可以再换嘛,有啥大不了的?普通家庭的孩子可以吗?
普通人家的孩子在比拼时间、刷卷子、要起早贪黑地衡水、毛坦厂地学习,并且只有一种途径的情况下,有“远见”的父母早已让不认同、不适应的孩子换了一个自己心仪的赛道,并且是自选、多选,选错再选,作为普通家庭的孩子,你拿什么和人家比?
普通家庭的父母,他们的地位、经济和他们的认知无法支撑自己的梦想,所以就把理想全都倾注到孩子身上,不惜花大钱,费时间,也要让孩子在传统赛道上出人头地,博得一份荣耀,孩子在父母的重压之下,负荷前行,没有梦想,没有方向,只是按着父母的要求,行尸走肉地往前走。
请问问你的孩子,TA的理想是什么?TA 的梦想是什么?TA 最想成为什么人?可能你会悲哀地发现,孩子没有自己的热爱,他们只有一个模糊的大学,那是父母想让他们上的,能让家族光祖耀祖的学校。至于以后做什么,他们都得听父母的。
有人说: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但什么人有自己的旷野,什么人能选择旷野,那些轨道里的孩子,给TA放到旷野里,TA能走出旷野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赛道吗?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托举下才能到一个高度,原生家庭的认知决定了一个孩子的认知,很多情况下,父母就是孩子认知的天花板;能突破这个天花板的就是教育、读书、高人和环境;教育和读书能改变人,高人的认知可以提拉人,环境可以修正和形成新的认知。所以,想让孩子进步,首先要进步的是家长,希望你不要成为孩子认知的天花板,更不要阻碍本来可能更有前途的孩子,父母,更需要终身学习,持续成长,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作为家长的终身使命。
愿我们都能成为自己,也让孩子成为自己,有思想、会选择、有热爱且矢志不渝,千篇一律、固步自封、人云亦云的一生有啥意思。
黑塞说:觉醒的人们唯一的责任就是,找到自我,成为自我,自己摸索前行的路,无论它通向哪里。
愿你不委屈自己的心,成为自己,在自己的天地绽放,也请放放手,让孩子成为Ta自己,那就不卷孩子,从卷自己开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