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我们受过的那些教育
【专栏】王侯将相宁有种 | 二:素质教育的骗局

【专栏】王侯将相宁有种 | 二:素质教育的骗局

作者: 黄河清不清 | 来源:发表于2019-02-28 23:58 被阅读2次

朋友家的孩子三年级了。朋友给孩子咬着牙报了个古筝班,一年打完折 19800 块钱,琴买了个还可以的 6888 块钱,再算上零零碎碎的琴架凳子什么的,一口气花出去小30000 块。朋友家并不宽裕,这开销已经相当于朋友小半年的工资。可孩子并不喜欢,学得非常抗拒。而朋友钱也花了,却见不着回报,眼看该考的级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考过,每天干着急,和孩子的关系也闹得非常僵,于是便在微信上找我求教。

我其实很诧异朋友竟然愿意花这么多钱让孩子去学一个看起来短期内没什么大用的东西,而且还要花这么多钱。朋友很诧异我为什么诧异:

哎现在不是推崇素质教育嘛?音乐是素质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啊!我还仔细研究了,这年头学钢琴什么的已经烂大街,就得学小提琴啊,大提琴啊这种冷门的才行。我想着咱娃是中国人,学个有中国特色的以后更占优势不是?但你说我这孩子怎么就不开窍呢?

我哑口无言,突然想起大哥那有不少富家孩子也差不多在小学,也基本都有学乐器,但好像没太有这个问题,我去跟他们取取经兴许能有些收获。

结果发现,素质教育也许是场精心设计的伟大骗局。

先说最直接相关的,朋友家的孩子为什么如此抗拒古筝的学习。原因很简单,因为周围的小伙伴里真正愿意接受所谓「艺术熏陶」的非常之少。看着小伙伴们在外面玩,自己却要被逼着练琴,孩子自然怨气一堆。虽然随着各种升学压力的提升,基本每个孩子也都会报一些所谓的课外辅导班,但整体而言还是以应付考试为主。即便偶尔也有走素质教育这条线的,学的也都五花八门,音乐的有,绘画的有,演讲朗诵的也有,大家往往聊不到一起,想炫耀都没方向,自然没了动力。

反观富家子弟的圈子,因为父母相对不差钱,每个孩子所受的素质教育都比较全面,或者说各门类都有所涉猎,也就是音乐、艺术、体育基本都会一点。在这样的前提下,孩子彼此之间能够形成很好的交流,相互竞争的同时也相互鼓励,自然事半功倍。

并且,富家子弟们一般各种寒暑假会规律地组织各种集体出游,旅行的目的地国外居多,欧美居多。欧美的行程里不可避免地会包含大量博物馆、教堂以及剧院的行程,使得孩子们有机会更深入地体会、实践自己所学的知识。如此一来,掌握得好,动力也就更足,也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与此同时,不同家庭的家长对于这类「素质教育」的态度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素质教育的结果。

我那个家境相对不好的朋友现在最愁的是孩子过两个月要面临的古筝考级考试。他觉得考不出级,这个钱基本就白花了。某种意义上来讲,虽然孩子学的是所谓素质教育的东西,可家长心里想的却是实打实的应试教育的事儿,所以我想可能叫「素质应试教育」更合适一些。而孩子学习的目标性也非常明确,就是考级的曲子,一遍两遍三四遍的练,本来挺有意思的事情被学得索然无味。就像朋友家的孩子,最早其实是自己想学的古筝,因为看着帅气,可没两节课就被练怕了。

反观家境相对富裕的家长,他们当然也会让孩子去考相应的级,但对是不是真的考过、是一年考过两年考过还是三年考过并没有很大的执念。能一年一次过当然好,两年过也没什么,甚至最后孩子不学了,想放弃,级也没考,家长也不会太在意。这样相对宽松的环境下老师也更放松,和孩子的关系也容易更亲近。

同样的理念下,家长还会花不少钱让孩子尝试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比如演讲、表演、朗诵、生存力、领导力之类的训练营。只要基本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家长并没有明确指望哪个项目立刻就能让孩子产生质的变化,立刻就有明确的收效。有明显的变化当然好,变化不明显也没事,等等没关系。而也正是这样的日积月累,才使得素质教育这样慢收效的教育理念在他们身上开花结果。

记得有一回去某二线城市讲课,富家孩子和当地中学的孩子一起听课。白天的课上看不出太大的差别,只感觉富家孩子相对闹腾一些。晚上做小晚会,孩子们上台表演,结果高下立判。不管吹拉弹唱,往台上一站你就能看出两者的差别,一个大大方方,另一个扭扭捏捏。我朋友偷偷在旁边戳我说:看见了吗,这就是素质教育的差别。

所以我为什么说素质教育是场精心设计的骗局呢?

因为它给了许多人一个好像能弯道超车的美梦。

素质教育第一次真正提出并开始落实是在 1994 年 6 月。李岚清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基础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同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第一次正式在中央文件中使用了「素质教育」的概念。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在素质教育之前,所有人面对的都是所谓应试教育。那什么叫应试教育?就是一切向着考试看,一切向着分数看。那什么叫素质教育呢?也就是除了考试成绩之外,还要考核点孩子们别的东西。这个别的东西是什么?其实不管你去哪里找,都不会有明确的定义,总之什么都可以算素质,什么也都可以纳入考核范围。

于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一大帮自己考试失败的家长,还有不少自己考试失败的孩子,开始成为这项政策无比坚定的拥护者,觉得好像找到了一个新的战场,终于可以不看考试成绩定命运了。

可这个新的战场里等待着大家的是一场怎样的战争呢?我打一个简单的比方:

应试教育的战场有明确的规矩,大家只能使用政府规定好的冷兵器作战,虽然刀枪剑戟和拐子流星锤差距不大,但基本还可以接受。要真是天生神力悟性极高,拿着把菜刀打到天下第一还是蛮有可能的。

素质教育的战场简单来说就是没有规矩,大家能弄到什么武器就上什么武器,穷的赤手空拳拿把粪叉,富的飞机大炮坦克巡洋舰。基本上出身就决定了多一半这场战争的胜负。毕竟少林大师再厉害,也没听说能徒手接洲际导弹的。

刚刚说的学乐器的小例子大家就可见一斑,更不用说那些真正冷门但特别容易出成绩的项目,比如:高尔夫球,马术,天文,滑雪……更是早早就把一般家庭拒之门外。所以那些一门心思送孩子走素质教育的一般人家,就如同让孩子走上一条到不了终点的路。因为这条路太长,坡太多,不是单凭两条腿能走完的。

再往深一点说,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必须从两方面说,一方面是为阶级流动提供可能的渠道,另一方面是为阶级的合理性正名。自由主义盛行的今天,「王侯将相有种」的论断肯定说不通,那我们就必须证明为什么高收入的人群享有高收入,而低收入的人群只能接受低收入。那么应试教育其实就是一种相对低级的,有漏洞的证法,而素质教育是一种高级的,漏洞更少的证法。号称素质教育走在世界前列的英美强国,他们的阶级流动性如何?固化得一塌糊涂,但富的认富,穷的认穷。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威力。那么……从这里出发,我不太好再继续展开,还请诸君自行深思吧。毕竟,《陈涉世家》已经从语文课本中消失了。

于是问完一圈,我在微信上给朋友留了言:

贵公子学琴的事我确实无能为力,如贵公子确实对琴无爱,放弃也无不可。窃以为此时此刻,贵公子还是该以学习为重,以分数为重,所谓素质教育云云,还是让别家费心去吧。

本文首发公众号:黄河清不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专栏】王侯将相宁有种 | 二:素质教育的骗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lzl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