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书即是正念和解!
2023年的第三本书抄完了,与阅读不一样,有些不想看或者是看不下去的可以跳过或者是可以不看,但抄书不一样,无论是想或者是不想,都需要抄,否则无法完成。当然也可以选择“不抄”下去,毕竟一切的选择权都在于自己,想或者不想,继续或者停止,都是由自己决定的。
抄书最大的感受就是——能够让自己安静下来,哪怕是心里不痛快,不舒服,甚至是痛苦,只要抄书,只要能够抄书,很多事情也就慢慢的“放下”了,至于是否真的能够“放下”,至少此时此刻能够“放下”,哪怕是“思绪万千”或者是“心猿意马”,在抄的过程中,都可以一点点的或者是慢慢的捋顺,想不明白,想不清楚的,在抄写的过程中也就能够想清楚,想明白。
至于是不是正念,也不好讲是,或者不是。至少对于自己来说是“有用”的,最起码对于自己来说,抄书可以能够让自己平静,尤其是在现在这么“纷杂”的环境中,能够寻求那么一分安静是极其困难的。
即便现在的很多人都在寻求这一份安宁,都希望能够放松,也在不断的找寻着各种各样的办法,甚至希望通过“交易”的方式去换取,至于是否真的有效,也只有真正的“经历”了才会知道。
不过,至少所看到的貌似下效果不太理想,或许是投入产出相差的太大。现在对于投入产出的看待更多的是“功利”之心。
如同读书一样,各式各样的推荐、推介,书是买了,但是买了并不代表的看了,当然现在信息如此发达的信息之下,只要“搜索”一下,很多“中心”、“关键”的内容自然也就罗列出来的,典型的“拿来”主义,很不幸的是——拿是拿来了,看是看到了,但真的不是自己的,即便是能够“记住”,真正的无法融合成自己的,其实也是一种“交易”——有用的留下,没用的就没有关系了……
如果看书都要如此“功利”的话,那就已经证明现在已经极其的“浮躁”了,心的浮躁,心不能安定,人自然也就无法安定。
安安静静地的做名抄书人,在抄中学,在抄中记。抄书是一种选择,是一种方式、方法,更是一种认知,通过“行”转换成“知”,而这里面最需要的是“心”。
加油,抄书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