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王博高的同乡,当然也就是徐大军机的同乡了,但王博高一开始与徐大军机说起王师爷的事情时,徐大军机是不想管的,毕竟同乡那么多,他哪里管得过来?另外他年纪也大了,早就养成不管闲事的习惯了。
王博高见此并不死心,想着必须得把事情牵连到军机自己头上才行,想了想,便说:“贾某人不仅是瞧不起王同乡,也同样瞧不起老师您啊!”
徐大军机一听这话,立马好奇,问贾大少爷怎么瞧不起自己了,随后王博高便把贾大少爷送给这些军机的银子大致的说了下,让徐大军机知道自己和华中堂被别人区别对待了。这徐大军机听了,心里还能痛快吗?怎么说自己也是军机处的老人了,怎么就被别人这么看轻了呢?这心里滋味可想而知。
徐大军机因为心里有刺,第二天与华中堂共事时,就因为贾大少爷的事与华中堂起了口角,因为这口角,徐大军机心里的火气也就越来越大。这天回到自己家后,王博高又过来了。王博高想着自己在老乡面前拍过胸脯的,所以他必须再到老师面前撺掇一翻才行。
这徐大军机本就因为与华中堂的口角而气,王博高来后又添油加醋地扇了一把火,说贾某人不但瞧不起徐大军机,还出言糟蹋徐大军机,这样的话徐大军机听了,能不动气?简直快气得背过去气了好吧。
因为徐大军机年纪大了,王博高怕老师气出个好歹,所以一边安抚一边把自己提前想好的出气的办法告知老师。徐大军机听后立马点头同意,让王博高就在自己家中起稿。
大家肯定在奇怪,这王博高出了个什么主意呢?原来他假借自己的同事之名写了一稿掺贾大少爷的折子,这其中也连带着黄胖姑一起掺了。写好之后,王博高径直去找黄胖姑,见到黄胖姑后,便把这折子拿给他看。
黄胖姑一看,知道不妙,但好在他这样的风浪经历得多了,知道这折子既然拿到他这里来了,就没什么大问题,当下便请王博高关照到底,需要怎么打点,肯定都会照办。
王博高见黄胖姑为人爽快,便也没什么多说的,只是让黄胖姑给他一天时间去与徐大军机商量,说次日回信。说定后,黄胖姑誊抄了下折子,不过把自己的名字给隐去了。
王博高走后,黄胖姑把贾大少爷找了来,然后把自己誊抄的折子给贾大少爷看,贾大少爷这一看,犹如被人打了一记闷棍,问黄胖姑该怎么办?黄胖姑便把让王博高关照到底的话说了,而现在就是得打点一下徐大军机和王博高及折子上的那个人。
黄胖姑给贾大少爷算了下,这次打点又得花去五千,贾大少爷因为手上已经没什么钱了,有些不舍,黄胖姑好言相劝之后,便也同意了。
次日,王博高再来,告诉黄胖姑说他与徐大军机及写折子的都老爷这边都没什么问题,唯一有问题的是都老爷的朋友王某人,说贾某人的这些罪行其实都是王某人撺掇都老爷掺的,为的是贾某人瞧不起这位朋友,又说这次掺不成,肯定还会有下次,为今之计就是让贾某人出点钱,给王某人捐个京官,再让自己的老师动用关系为王某人谋个缺,这样王某人有事可做,自然就不会想着掺贾某人了。黄胖姑听后,自然无话可说。
贾大少爷见又要多出钱,还是不愿意,又是黄胖姑好一番劝说后才勉强同意。
就这样那位曾经被贾大少爷掀铺盖走人的王师爷,因为王博高出头,因为贾大少爷出钱,又因为徐大军机出面,得了一个京官实缺,而我们的贾大少爷呢?因为徐大军机的原因,华中堂也不好公然照应,所以我们这位贾大少爷反而被搁置下来。
贾大少爷一心以为门路都已铺好,放缺只是迟早的事,所以他该怎么玩还是怎么玩。这一玩玩了两个月,贾大少爷从黄胖姑那里借的十万银两马上到期了。你的缺有没有现在我管不了,该托的关系反正都托过了,这钱到期了反正你得还。可是贾大少爷没钱还啊,怎么办呢?黄胖姑便派人寸步不离地守着我们这位贾大少爷。
跟了几日后,黄胖姑找来贾大少爷借钱时的保人,另外又找来一个贾大少爷的什么亲戚,然后与贾大少爷商定再缓他一个月,不过这一个月利息得再加两分,另外让这两位保人中的一个回贾家筹钱。
这贾大少爷的故事到此就结束了,他的缺什么时候下来,这只有天知道。绕了那么大一个圈,托了那么多人,费了那么多钱,最后却落得这样一个下场,怪谁呢?我想还是怪他自己吧,怪他心气儿太高,看不上什么道台官职三品官衔,非要弄个什么二品顶戴来戴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