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
“物在”了而“有趣”了

“物在”了而“有趣”了

作者: 刘雨路 | 来源:发表于2023-12-11 21:57 被阅读0次

    “物在”了而“有趣”了

    鲁迅先生说,‘人固然应该生存,但为的是进化;也不妨受苦,但为的是解除将来的一切苦;更应该战斗,但为的是改革’。

    如今时代下的中国,早已不是那时的破败不堪的国风羸弱的模样,当之无愧世界的雄狮已然苏醒。不过此时读来,仍颇多感慨,用现代的方式再次来解读一番。

    生存的很大要素就在于进化,克服眼前的熬苦,才对等的上,往后的风调雨顺。文化上与时代对勾的改革,才是人文进步的基础。就像现在学生课本的教材中文言文部分不断加大的占存比例,是很有必要的。一百年前,白话文开启了大众明智,寻常百姓家也可轻易摸得知识的门槛。一百年后,文言文赋予大众精神上深层次的内涵。这种轮回是一种必然事件。一个国家的强大必然是源于文化上的自信!中华文明五千年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优势,所以我们有这个自信。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可以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汉字的精髓处,往往在细微处妙言要道,一点探知全貌。

    在高中时,下了夜自习后,和几个同学在操场上并肩同行,互相探讨今天班里发生的趣事。兴起时,还演示了起来。经过玩笑的‘加工’,那件趣事显得更加立体饱满了,还是那件事,好像多了很多也算合理的不同。过去的实际物在是不会发生变化了,现在的实际心在演化的物在一直都在变化。

    心灵之主,“物在”似乎在心在之里超越了物在本身所实际的形态,更加“有趣”了。您说,“心者,人之知觉,主于身而应事物者也。”我读了数遍这句话,意思是说,心具有能知能觉的功能,是身体的主宰,人以此知觉功能便能在外在的事事物物打交道。

    我理解的是就如一个公司,首先老板要置身事里,尤其小规模企业,公司的老板就相当于圆饼的最中心部分。是否分配均匀的正式和一致,一切便是切块的饼是否每个尖都能十分接近锅心。关于“心”,朱熹的话并没有说完,后面还有一句:“指其生于形气之私者而言,则谓之人心;指其发于义理之公者而言,则谓之道心。”这句话说了,“心”具有二重性,当它表现为个体之私时,便是人心,当他合乎天理时,便是道心。

    所以在朱熹那里,人格完善的过程就是以天理主宰人心,转人心为道心的过程。

    心灵之主啊,我是否可以理解为,每天都有的下夜自习的晚上,看似是众人重复了操场之行,由白天的物事,被晚上众人诠释成晚上的“物事”,格物之间,加上了心即理的含义。物的认知多了很多个人的心理因素,晚上的“心”一动,白天的“事”多了纷繁色彩,白天在“事”中时,何尝不是“心”一动。

    事情的形式在每个人心中在千变万化式的想法,念一动,象即万千之行。心之趣点,跃过一些事期的浅暗,物在自然就明了它如何游曳步舞之形在,去了自然无外乎去了往事,个人独影随行似的荡游时间。

    学校时,我们有时说那个人穿的好丑,是觉得人丑,还是衣服丑,还是觉得那个人讨厌,皆可以说取决于每个人念之一动之间。

    心灵之主,我为心灵,心灵为我,所以心之念头之后,要谨言慎行。您说,我念非他念,勿要过于牵扯己念而去固化他念。你爱吃甜口味糖,他爱吃酸口味糖,都是糖,不同口味的‘糖’。您看,人之间,彼此共生而进之深远。虚体与实体,深与浅,深入浅出,浅入深出,是互为矛盾又互为合理。

    我想,在各种情感交织的生活漩涡里,当你经历过多重的孤独,慢慢成为了真正心灵里的强者,在意识体心灵概念层面,己身心境上的醒悟与救赎,寻找灵魂性的生活意义上的可能性,充满了灵魂性定式的路途,才有了生命更高层次,源自心境追寻的,超越肉体的真正存活的。每个与个人世间里的并行意义。‘智慧与行动并行,方可实现理想’,如何并行藏着道道行行的学问啊。

    您说,‘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是啊,万物的共生、共荣于万象之间,草儿的枯荣,养育了多少动物盛衰的轮转。米粮四季的交接,承载了多少生命旺盛的传承。您看,‘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继日,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也。信道兼行:一天走两天的路’,在行之路上,兼行义事,而得义助,久而久之,路则‘数倍’通畅。

    一切皆是有迹可循,共通共盛,一切都在共生中进退有度的,行远自迩,行远升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物在”了而“有趣”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mnm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