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人类学家邓巴估计,我们至今能够维持紧密人际关系的人数上限,也只有150个而已。
当我们需要做决策的时候,我们考虑的往往是周边具体的事和具体的人,尤其是根据潜移默化养成的“常识”判断做决策。
一个经常酗酒的男人,肯定是个不负责任的人;一个不负责任的人,孩子肯定教育的不好;一个学习不好的孩子,将来肯定没出息…
一个夫妻恩爱的家庭,肯定有个好男人;一个好男人,工作肯定尽责尽职;一个工作任劳任怨的人,肯定会受老板器重…
我们经常会这样判断一个人,因为这符合我们传统真善美,假恶丑的传统观念。
只要这个人是好人,他的家庭肯定是幸福美满的;只要一个人是坏人,他肯定各方面都是一地鸡毛。
01.中国人的潜意识
世代定居的传统中国社区的本质是熟人社会。在熟人社会中,我们做事不是靠商业和法治,而是靠道德和礼治。
这种家丑怕外扬的情结,就是中国人的潜意识,我们通过日常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就能大体分辨什么人更值得信任。
我们肯定不会借钱给一个平日里偷鸡摸狗好吃懒做的人,我们无法拒绝一个家中老母病重的普通小学教师的请求,因为谁的违约风险更小,一目了然。
02.现代社会的复杂性
现代社会与古代社会最大的不同,是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复杂,一个人的能力和潜力不仅体现在一个人的学历和专业,更多展示在TA的为人处世和调动周边资源解决问题的本事。
资源有限,时间总是不够用,我们不得不在生活中做出各种取舍,而很多烦恼恰恰来自不愿意或者不知道取舍。
是考研还是尽快找个好工作?是找一个爱自己的人还是找一个自己爱的人?是先成家还是先打拼事业?每个人的选择都不一样。
03.常识不一定科学
以下这四件事是许多人想要的:(1)用纯天然方法种植的有机农业;(2)保护环境;(3)取消人口控制;(4)让每一个人都吃饱穿暖。可是这四件事不可能同时做到,你必须放弃一个。怎么选?
貌似我们天生就觉得纯天然就是好的,追求绿色农业应该是全人类的共识和常识,但是用科学发展观看问题,结果往往是反常识的。
选择了有机农业,虽然理论上保护了环境,但是大面积的减产,可能会让很多人挨饿,人口就会锐减;选择使用化肥农药,虽然理论上是破坏了环境,但是带来了农作物的丰收,迎来了人口爆发,让每个人都能吃饱了。
写到最后
我们在一个复杂的现代社会,在潜移默化的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影响下,我们会形成一些常识性的观念,有对的,也有错的。
当我们遇到选择的时候,我们很难不依靠潜意识的旧经验做判断,但是要尽可能的多问问自己:常识真的对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