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时代,好读书已经成为大众人群里的一个标签。从五花八门的阅读器,再到各大实体销售平台,甚至一些七七八八的免费书籍网站。大众做到好读书是非常容易的现象,一天一本那都不是事儿。
好读书不难,难得是如何做到深阅读?同一本书籍,十个人看完有十个不同启示,但这十个人之间,谁能最清晰了解到,作者书中传递出的优质信息呢?抛开教育背景,性格迥异,这些条条框框来说,这就涉及到《高效能阅读》的要点了。让大家花同样的时间去读同一本书,却得到截然不同的阅读深度,我们有必要好好研究下是如何轻而易举做到。
《高效能阅读》一书,出自日本原尻淳一之手。作者于1972年出生日本埼玉县,在唱片公司从事艺人、电影营销与企宣工作,后又与其他作者著又《整理的艺术3》等作品。这本书语言简洁轻快,以日本人独有的细节特点,给读者带来非常贴心的阅读心得。
读书之前,咱先聊聊读书的顺序。也许你会说,读书的顺序当然是从头读到尾咯。而作者却认为这是不善读书的表现。
真正的读书顺序应当是:区分“专业性”与“人生学科”两大类来阅读。再从书籍的目录与索引入手,挑书籍中重要必要的来详细读,其他可有可无的过渡略读或不读。《高效能阅读》全篇共有89个技巧,按照类别分化,个人将它分为四大模块。
首先营造人性化阅读环境
有条件可在家里建立一个阅读角,备一张舒适的沙发,泡一壶好茶,在温暖的灯光下,静静看书。这有助于激发个人求知欲,可以高度集中精神进入阅读状态。去到图书馆也是同样的道理。个人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少了它,在心理认为“不安全的氛围”地点阅读,容易分心。
其次提高阅读速度技巧
手边准备好书签,及时把你认为书中的重要信息记录下来,不需要口头默读。
第一遍先了解书籍的作者、序言、目录、索引,将书中黑体字的部分与主题章节进行扫读。
第二遍再带着心中的目标去阅读验证结果,重要部分详细读。何为重要?就是文章中心思想或主旨句。
第三遍即是查漏补缺,避免将部分重要信息遗漏了。
除了以上这点,作者建议大家在网上找出评分8.0以上的书籍阅读,避免浪费时间读到一本不好的书籍。
继而构建个人知识体系
作者认为有目的去阅读一本书,获取书中知识,为己所用,构建自己个人知识体系尤为重要。因此将方法分为三大部分囊括。
其一:做好垂直阅读数据库,将专业领域知识保持在阅读模式的70%,保持循环渐进的升级打怪模式,确保自己可以成为某一方面的专才,而非通才。通才阅读占比例30%。
其二:立体升级知识体系,建立自己的云数据库,将所有的要点知识数据做一次总结,将实践反馈回来的数据集结,再一次更改立体升级。
其三:碎片化收集相关数据,通过互联网或者杂志书刊,将有用的数据分类合并到相关数据库。
从而达到真正的知识为已所用,并不是作为消遣来阅读,而是真正能帮助你的工作或者是生活。
最后输出升级后的素材库
收集了足够多的数据,远远还不够,还需要进行专业化分类管理。通过图片排列管理,文件书签管理,将现有的知识数据,又一次经过头脑风暴串联出类似一本书的大纲结构与脉络细节。
作者认为高效阅读的终极目的是为了编写属于自己的教科书。这样的观点很有趣,不过确是十分私人化的行为。你若是有这方面的想法,也可以从现在开始行动,先确定自己的兴趣方向。例如你想做一名花店经营者,那你应该先去了解市场,再去专业学校学习,避免踩雷而跑去做学徒。收集花艺该有的专业知识:从工具,到技法,色彩搭配,节日策划,作品呈现等等一系列的数据库。后边就要如书中介绍的一样,实践出真理,升级自己的数据库。毕竟,很多经验都是要与时俱进的。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更快的掌握属于自己需要的知识,方便实践生活中一些所思所想,从而达到阅读的真正目的,不论是实现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专业人才,还是领略更多书籍中的有趣观点,《高效能阅读》都可以成为快速深阅读的指导指南。掌握这些技巧,绝对是事半功倍的前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