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经典常谈》——周易

《经典常谈》——周易

作者: 山东董纯 | 来源:发表于2023-01-04 19:42 被阅读0次

《经典常谈》中的《周易》是按照历史的变迁讲述了《周易》的演变。

八卦在民间多用来辟邪,而是他的小神通,他的大神通,往往是用来因往知来,预言凶吉的。普通的算卦用五行生克的道理。但要详细推算,就要用到阴阳和八卦。讲五行的经典是《尚书洪范》,讲八卦的经典便是周易了。

八卦相传是伏羲画的,另一个传说确实天派龙马背着八卦图送给伏羲,伏羲照着画下来了,这就称为“河图”。《洪范》中也记载了大禹治水时在洛水中从一个神龟的背上得天而赐,称之为洛书。又有说法伏羲只是秦汉间儒家假托的圣王。

八卦大约是有筮法以后才出现的。商民族用龟的腹甲或牛的胛骨卜凶吉。这便是卜辞,卜辞里没有阴阳的观念,也没有八卦的痕迹。

卜法用牛骨最多,甲骨很少,商贷农业刚起的候有木和畜牧业还是主要方式,那是牛骨比较易得。周代进入了农业社会,牛股不太容易得到,便采用蓍草,叫做长寿草,古人觉得这种草和老年人的阅历一样多,所以用它来占卜凶吉。方法是取一把蓍草,数一下有是什么数目,看是奇数还是偶数来断定他的吉凶。这其中也蕴含着一定的哲学道理,人生有数,世界也有数数,是算好的的一笔账,用现在的话来说,给是机械的书,又是宇宙的夹子,有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相,就是一生二二生四的意思。筮法可以说是一种巫术,是靠数目来判定吉凶的。

蓍草用于民间,而八卦用于卜官,有普通的八卦按照算学的错列和组合,演变成64卦。筮法比卜法简单。到了春秋时期。大概小事才用筮大事还得用卜。

卜筮官将这些卦、爻辞按照挂脖的顺序编辑起来,变成了《周易》这本书。在当时卜筮官熟识当时的背景,又懂得卦、爻辞,所以他们觉得简易,而今筮法失传《周易》对后人来说就不简单了。

战国末年,《周易》才变成儒家经典。那个时候,阴阳家的学说盛行,儒家受到了他们的影响,才研究起这本书来。并给周易的。了卦和爻辞做了新的解释。这些新的解释并非忠实切切的解释卦和爻辞。其实是借着卦和爻辞发扬他们的哲学,这便是所谓的《易传》。《易传》中有系统的彖辞和象辞、八卦原本是数目的巫术,在儒家的演变下变成了数目的哲学。到了汉代《周易》已经位居六经之首,八卦与五行结合还巫术本来面目。

朱自清所常谈的《周易》是周易的演变过程,并未深入讲解周易的内容。之于内容也仅仅提到了,八卦的基础(乾、兑、离、震、艮、坎、巽、坤)的基本名称,并未深究其具体含义。对光大读者起到抛砖引玉的运用,如果感兴趣的可以去自己去研究。

我教过的小瑜曾经抱着《周易》啃了半年,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同学看手相预言未来,甚至利用这门绝活带着新转学的小彤一步步融入了班集体,尽管她也只是略知皮毛,但是这种啃读经典的劲头值得我们学习。

相关文章

  • 每日一记

    元月15日 第四天 《经典常谈》第二章《周易》 周易的发展其实就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积累与思考的发展历程,周易最早是由...

  • 读《周易》的事

    今日读《经典常谈》第二章关于《周易》的内容,让人想起关于读这一类的书往事。 最早,与周易有关的事还是跟算命有关。那...

  • 经典常谈

    佩弦的《经典常谈》共十五章,前面十三章分别介绍《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礼,《春秋》,四书,《战...

  • 经典常谈

    朱自清 1,说文解字(东汉许慎) 仓颉造字 2,周易 讲究阴阳五行八卦 易传,文言,系辞,说卦,序卦,杂卦解释周易...

  • 经典常谈

    对于朱自清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散文当中,自从看了这本经典才了解,原来朱自清也是一个国学大家。对于经典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 (日更83)经典常谈之二~周易和尚书

    阅读书目:《经典常谈》9页~25页 阅读书目:《经典常谈》 行人不至,谋事未成,财运欠通,婚姻待决,子息不旺,乃至...

  • 《经典常谈》拾零

    研究文字的形、音、义的,以前叫“小学”,现在叫文字学。 《论语》里虽有“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的话,但另一...

  • 读《经典常谈》

    朱自清的《经典常谈》:10月份读完的第一本书。 自9月份开始翻这本书,前后翻了两遍,今天终于看完了。这是一本古代文...

  • 读《经典常谈》

    我了解朱自清先生是他的散文,除了教科书,我还买过他的散文集。买这本书我以为又是散文集,但不是的。 本书是十三篇文章...

  • 读《经典常谈》

    八上开始新的名著导读《经典常谈》,因为好奇,先买了本电子书,和《红楼梦十五讲》混着看。所谓混着看就是一会看看《经典...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经典常谈》——周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mqd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