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职场的新手,经常会询问这样三个问题:如何快速获取同事喜欢,如何获得领导欣赏,如何迅速提升。在一些领导办公室的书柜中常见到这样一些书:厚黑学,权谋术,如何搞定人。有人把职场形容的阴森恐怖,有人把它比喻成权术猎斗场,是我们把职场想象得过于复杂?还是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
一个新人进入一个组织机构或单位团体,想快速被大家喜爱和认可,有这样的想法无可厚非。人是群居性的,迅速融入,是为了安全地获取身份认可。如何去实现,有些人处心积虑,而有些人过度低调得冷淡。
方世军来自农村,二本学院毕业,专业学的是市场营销,大四那年,面对即将步入社会开始惆怅,前路茫茫,没有干爹可拼,也没有大姨妈可靠,路在自己脚下,未来只能靠自己把握。想找份起点高的好工作,早日改善家中的生活现状,能把在农村辛苦半辈子的父母接到城里享受下现代化的新生活,是他读这个大学的夙愿。面临即将跨出校园后的生活,思前想后三件事: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该怎么做。看过一些心灵鸡汤和成功学类书箱,可最终还有些不得要令,给远在北京做心理咨询师的表舅打了个电话,讨教一番。表舅在针对他的现状和实际情况,分析了下劣势与优势,列了十几条,只有三条半优势,剩下的全是歹势。方世军满心忧虑,表舅还是见多识广,全靠表舅几条锦囊妙计.......。
2013050716400418.jpg第一条第一点:选择大平台
进大公司起点高,学习机会多,视野开阔。能入世界级苹果、谷歌这样的一流企业最好,退而求其次,进国内的世界级知名企业,像阿里巴巴、华为等这样的。表舅说:命运的前半部分,出身咱不能选择,起点上比别人慢一大节;那么主宰自己命运时从考入一所好大学开始,第一份工作很重要,这是未来的起点,也是安身立命的保障。宁要凤尾,不要小鸡头。
第一条第二点:从第一印象到良好关系
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幸运的是方世军DNA
遗传好,长像算标致,一张娃娃脸讨人喜,这是他的第一点优势。不好的方面,形象不够阳光和洋气,气质偏地方色彩,谈吐间有股土特产味儿。面试前几天,表舅给他发来第一条短信:
美貌比任何一封推荐信都有用——亚里士多德。第一印象首先来自外表,一身得体整洁的服装,一头干净有型的发型,一脸阳光灿烂的微笑,自信的眼神,幽默的谈吐。表舅在半年前就提醒过他,还给他推荐了相关书箱和网站,让他自己有意培养这方面。
世界级国内知名企业“小苹果”公司,在校园招聘大客户经理一职,要求学历是一本院校。而方世民拿的是一个二本文凭,踌躇之下,鼓起勇气假装自信满满的样子。来到招聘摊位前,给最中间那位身体略显臃肿的面试官递上求职表。
面试官瞄了几眼简历,当时毫不客气地指着招聘要求说:“同学,请按要求投简历,我们要的是一本院校毕业的。”
方世民把腰板坐直后,话语诚恳面带微笑地回答说:“除了文凭这一条,其它的要求我都适合,贵公司招聘的是人才,而不应该只是一张文凭,请给我一个证明的机会,谢谢!”
“同学,你勇气可嘉,台词说的也利索,可我们要有一本文凭的人才,遗憾,你不符合。”面试官用坚定的眼光盯向他,然后坚定地把简历退回到方世军手中。
“我不服,我不愿意放弃,但我还会争取的。”方世军用坚定的眼神回望面试官,语气坚定地回复他。
方世军就这样盯上了这家知名企业,不气馁地在“小苹果”公司招聘摊位前站了两天,接下来的两天里,时不时以志愿者身份端茶倒水,帮助打个杂什么的,顺带打听到几位面试长官的姓名。第二天下午,所有面试结束,面试官陈总正整理着厚厚一沓简历,方世军抢先在陈总准备离开之际,再一次把简历递交到陈的面前。语气诚恳地请求道:“陈总,大客户经理这个职位适合我,除了文凭这条,其它条件像是为我而量身定做的,希望你能不拘一格降人才。”
陈总双手交叉抱臂坐下,面无表情地冷冷说道:“你笃定我一定会收下你,是吗?”
方轻轻坐下,十指交叉放在桌前,满脸通红,身体略有些微颤和紧张,语气放缓:“我极其不确定,但我极其想挣取,在尽最后的努力。”
“可我要了你,会破坏公司招人的规矩,规则对一家公司的重要性,你懂吗?”
“陈总,规则服务于人,而不是用来限制人,我不会破坏公司规矩,公司规则我一定严格遵守。”
陈总接过简历,用欣赏的眼光看着他:“希望你日后有好的表现,希望我没有看错你。”
最终,方世军从一千人的面试者中脱颖而出,也证明了自己这大半年来的提前准备都是有效的和值得的。从第一印象的准备到面试中苦等陈总接纳,最后不是靠说服取胜,而是采用表舅建议的“接近效应”:吸引人除了良好的外在印象,在时空接近性上,要频繁出现与之交往,增加曝光度才能有熟悉度,然后在很狭窄的物理(不太近也不太远,恰好的距离)范围内更有效。两天的等待是为了增加曝光度,做志愿者打杂是为了频繁出现增加熟悉度,在与陈总最后一对一的一次对话,是近距离接触。当时的对话,要表现出和他一样的坚定和自信(两天的观察,有意模仿陈的肢体语言),接近一个人,让对方接纳,这个提升“关系”的燃料就是相似性。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衣着到语气,从观点到兴趣,一致性更多,相似性就越高。我们都会喜欢上和自己相似的人,这点毋庸置疑。
进入小苹果公司后,方世军不负众望,如陈总期望的那般,表现很优秀。与同事相处过程中,得到大家一致好评,这在小苹果公司的历史上不多见,该公司企业文化等级森严,职场文化也算“浓厚”,人情世故,尔虞我诈以及各种小团体的勾心斗角。方世军如何在这种职场文化中保持独立,而不被染,用他自己的总结,做到以下几点很重要:
从众而不随大流
在一个团体内,太鹤立鸡群容易被孤立,太激进特立独行容易被排斥,取得大家的信任,就要和大家保持一致,这会容易获得身份认同。茶余饭后,过道走廊里多和大家打招呼,混在人群里多和大家开玩笑,做到多听,少说。最后不随大流,就是在同样身份条件下,时刻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而这个角色不是服从大众,是服从职位需求,服从岗位和领导的命令。参与但不加入,聆听但不宣扬。
遵守团队的社会规范
在一个团队内对成员应该如何行为是有一定的期望的,这个期望就是够格的成员是遵从规则的人。规则里包含一些内隐规则和信念以及价值观等,好比规则之外的规则,文化之外的文化。我们加入团体就是为了获得一个身份认同,要保持这个身份的优势,就得顺从该团队的规范。比如统一着装,开会把手机关静音,公司间不允许打听同事间的薪水等。不越雷池,也不人云亦云。
积极主动又具有责任心
多与同事间沟通交流,多了解大家的情况,多发现大家的困难处,主动给关怀和帮助。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切良好的开始,也是一个人具有高度责任和高自尊的表现。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这个道理再浅显易懂不过。为他人多分担一点,这种互惠式的好感,会让一个人受益非浅。子日:“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张世军牢记表舅给的这几条锦囊妙计,在小苹果公司游刃有余。不出两年,因工作业绩突出,表现深获得公司领导的赏识,从一个普通的大客户经理提升到区域经理。成为西北某区域的团队负责人,在上任前就听说,这个区的团队成员最难管理,也最让公司头痛。升职本是件值得特别庆贺的事情,但张世军有种如履薄冰的感觉。这是公司有史以来第一次提拔这么年轻的职员做团队长,而且这个区域的几位同事,无论是资历还是年龄,都比自己资深许多。如何让下属听信自己,如何把这支老迈的团队带着新活力,是他的当务之急,也是当务之需。
这些年利用业余时间阅读管理和社会学方面的书箱,对自己获益匪浅,感谢知识带来的力量,感谢表舅给他的建议和灌输。
张世军在赶赴西北某区域市场职前,向公司人力资源部要了即将谋面的几位同事的资料信息,把6位下属兼同事的信息做到了如指掌,胸中有数。第一天报道,在小型的见面会上,一字不差地把每个人的姓名对应上,并同时把各自的喜好也说了出来。不出所料,这6位老下属表现出惊讶,一年后,回忆起当天的情境,年纪最大的老高这样形容道:“想不到小小年纪的张总有备而来,表现恰到好处,友善、谦逊又不失尊严,还给了我们小小的震慑,当时大家表现出,眼前这小子不容小视。”
重点是,接下来的一个月工作时间里,张世军只是按时上下班,了解下大家的日常工作,日常中除了加强一对一的沟通,再别无其它安排性工作,对6
位下属不安排任务,也不吩咐工作。一个月后,老高和其它几位老同事按捺不住了,纷纷提出要开个会明确下步工作和分工问题。张世军一直在等待那天到来,为了这个会议,暗自里做了一个月的准备,就等老高他们开口提要求呢。
会议按排在上午,公司是八点半上班,张世军七点半就已在会议室准备着,提前为六位同事准备好茶水咖啡,根据各自喜好的不同,分别给准备了风味不同的小点心。待大家到齐后,张做了以下讲话:“大家在工作上是我的前辈,理应尊重;年纪上是我的长辈,应该尊敬。我只是在职位上,做了大家的领导,但这个领导主要是为了向大家提供服务的,我十分愿意向大家效劳,也希望在座的各位愿意让我为之服务。我对诸位这些年来在公司的贡献,有所耳闻,真心敬佩大家的付出,但最近一年多来的工作表现,在总公司领导哪儿反映不太好,但我相信这只是暂时现象。这一个月也分别与各位进行过充分沟通和交换意见,希望接下来的时间,我能与大家一起完成公司交给的任务,创造属于我们新的辉煌。”张世军边说边把打印好的文章分发到各位手中,“这是新定立的团队规范,和根据各位的特点及能力,重新分配的岗位和职责说明........
。”
张世军对新工作开展有条不紊,布置任务也是有理有据。日常工作中,与下属采用协商的沟通方式,遇到问题整合大家的解决方案,及时评估团队成员完成任务的表现,关键是把自己的角色定义为“服务型领导”。同时为了避免团队思维陷阱,取得团队成员的信任和支持,在面临决策时,他一般采用以下几种策略:
保持中立:领导者不采取指挥者的角色。
寻找外界的观点:邀请相关部门成员来发表见解,因为这些人不会去关心团队凝聚力问题。
组建临时小组:将团队分成几个小组,各自讨论后再集中讨论不同建议。
征求匿名意见:不记名投票的方式。
最终在决定是由张世军自己来决策的,一来避免团队决策往往过于保守,二来避免团队成员间风险转移,大家的建议都是有所保留的。三来决策的后果及最后的责任由自己的承担。
张称最开始给自己设置的是一个交易型领导:设置清晰的短期目标,奖励达成目标的人。后来又把自己设置成一个变革型领导:激励下属关注共同的、长期目标。最后把这两种风格型的领导融化成他自己。
张世军为何会如此定位,还得从他提拔之日说起。当时在部门经理陈总(当初的面试官)的办公室得知自己被提拔到区域经理这个职位时,张欣喜过后有些担忧,对陈总提出心中的疑虑“感谢这些年陈总的栽培,以我对自己的了解,我目前还不具有做领导的人格特质,再说资历上怕是服不了众。”
“想不到你平时的稳重和自信,在这个时候表现出担忧和怯懦,我做营销部经理这个职位时,也是当时公司最年轻的领导,而且我还从未做过任何团队负责人,没有一点管理经验。”面对陈总的一番说教,张世军似乎增加了些信心。
为了让自己有更充分的把握,再一次给远在北京的表舅打了个电话,表舅的最终建议给了张世军十足的信心和勇气去挑战这份职位。
记住,没有所谓的领导特质,也没有什么领导风格,那些教人如何管理,如何做领导的说法都是事后分析,那些市面上这类书籍都是忽悠之学。世人所熟知的乔布斯(Steve jobs)21岁创立苹果公司,他不是一位“MBA”型的企业领袖,管理学中没有这种类型的领导者。他上世纪60年代反文化潮流,在进入电脑行业前,吸大麻,穷游印度(差点死在旅途中),在公共果园农场生活,正是他的不合时宜和不同寻常启动了一个新的业,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5年内拥有一家10亿资产的公司,而后经营受挫,1985年退出1986年成立皮克斯动画工作室,06年以管理问题再次卖给迪斯尼公司。90年代的苹果公司再次面临技术危机,最后公司请回乔布斯来力挽狂澜。以上这个例子只想告诉你,
只考虑一个领导者的人格特质显然不够,必须把社会情境考虑在内,一个成功的领导者,除了人格特征,必须考虑领导者发挥作用的具体情境(你所在的公司情况和市场环境)。
根据领导权变理论:综合领导性格特征,由追随者和情境因素决定。领导的有效性取决于领导者的风格是任务导向型还是关系导向型。任务导向型领导比较关心组织的任务是否完成,而不太关心员工的情感和人际关系。而关系导向型领导更加关心员工的情感和人际关系。以上两种类型的领导的有效性取决于领导对团队的控制和影响程度。换句通俗点的话说,在高控制的工作环境中(技术、销售)任务导向型的领导表现得好,领导者与下级的良好人际关系,团队需要完成的工作是结构化且清楚明确的。在低控制的工作环境中(行政、研发),当领导者与下级关系不佳,团队需要完成的工作不明晰时,他们也同样表现得很好。能够安抚人心的领导是最能获得最大成功的。当然,同时具备以上两种特质的领导是最最成功的。
通过一年的领导岗位工作,张世军获得公司颁发的最佳团队和最佳团队领导人,两项荣誉。张世军的获奖感言总结了他是如何带领团队走向成功的:
一个成功的团队首先去团伙化,那么什么是团队呢?图书馆里同坐一张桌子的6
个学生并不是一个团队。但是他们为了准备期末考试而聚集在一起,那么他们就是团队。团队包含三个或三个以上彼此互动、彼此依赖的人,他们的需求和目标使得大家相互影响。好的团队给人归属感,让大家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团队也是确认我们身份的标志——我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走到一起。
团队组成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为了团队凝聚力。但团队的功能是为了共同工作、解决问题的。当我们要完成销售任务时,强大的凝聚力可以促进我们更好的完成任务,但反过来,有时为了维持良好的关系对团队成员而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时,凝聚力反而会妨碍人们的最佳表现。所以,灵活性,实用性才是一个团队的核心,以变化应对不变才是一个团队的战斗力表现。
演讲完毕后,张世军接到表舅从北京发来的微信:知识改变命运,学习能力提高了你的竞争优势,谦卑友爱让你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加油!
20131231022471077107.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