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作者: masuyan | 来源:发表于2017-10-21 15:22 被阅读22次

    本书是个体心理学的代表作。阿德勒从“自卑感”这一核心概念出发,从家庭关系、学习教育、职业选择多个领域中选取案例,介绍了个体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了自己对于人生意义和个人价值的理解,并给出了诸多实用的建议。
    阿德勒认为,自卑感是人类进步的底层动力;遗传等先天因素并不能决定人的命运,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目标,也可以通过与他人建立合作,来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个人价值。
    一、自卑感是自我超越的动力
    自卑感在个体心理学中是一个基础概念,并非一个贬义词。在个体心理学看来,自卑感是人类文化的基础,也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
    1.人人都有自卑感
    自卑感是人类的底层情感。并非只有看起来胆小、懦弱的人才会自卑,即使是表面上很强势甚至是很自负的人,内心也同样有自卑感。
    案例:
    三个孩子第一次去动物园,尽管他们在看到狮子时的反应看起来截然不同,但其实只是自卑感的不同表现形式而已。那些表面自负、不容置疑的人,许多都是内心自卑、容不得批评的“纸老虎”。
    2.自卑感有可能演变成自卑情结
    如果一个人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不敢面对困难,那就只能用其他方式寻求优越感,自欺欺人,导致自卑情结。
    案例:
    一位少女从6、7岁就开始偷东西,经常夜不归宿,跟男生鬼混。阿德勒诊断后认为,这些出格行为,实际上是她对母亲的报复。少女无法解决真正的问题,只能转而通过这些行为来寻求优越感,向母亲宣战。这就是典型的自卑情结。
    二、人人都可以通过个人努力实现自我超越
    遗传、童年经历等先天的生物性因素,并不能决定人的命运,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行为,完成自我超越。
    1.人可以对自己的经历进行创造性解读
    童年经历的确会对人造成影响,但却不能决定人的行为。同一种经历可以有多种解读方式,因此,真正束缚我们的不是环境,而是思想。
    案例:
    如果一个孩子家里很穷,童年不幸福,并不意味着他长大后也得不到幸福。他既可能埋怨命运不公自暴自弃,也可能想奋发图强改变自己的命运,不同的解读方式,会给他带来不同的命运。
    2.要改变行为,先从改变目标做起
    个体心理学认为,真正决定一个人行为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未来的目标。我们所有的行为,都是为目标服务的。
    案例:
    一位病人长期头痛,多种方法都难以治愈。阿德勒认为,这是他把头痛当做了逃避问题的手段,他在以头痛为借口,来摆脱眼前的问题,如果不明白这个目的,就无法治好他的病。

    人生的意义在于合作
    个人要想实现人生意义,就必须与社会建立合作,给全人类创造价值。与他人合作,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唯一方式。
    1.人生中的所有问题,本质上都是合作问题
    阿德勒将人生中的所有困难,都归纳成了三个问题:职业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和婚姻问题。这些问题都设计到合作,本质上都是合作问题。
    过度关注自己,是许多问题的根源。为了达成合作,我们需要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转移出去,时时刻刻想着自己的合作方。
    案例:
    婚姻需要夫妻双方建立合作。真正的合作,意味着夫妻双方完全平等,而不能是一方支配,另一方服从。因此,即使丈夫挣钱多,也只是在承担家庭生活中的正常分工而已,不能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而是要和妻子共同管理家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卑与超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mvi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