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的时候,学过冯骥才的《珍珠鸟》《泥人张》《刷子李》,知道了《俗世奇人》这本书。后来遇上这本书,迫不及待地读了。今日微信读书上看到《能人》,冲着冯骥才,一口气读了一大半。
前半部分是《俗世奇人》一样的风格,讲了天津卫许多的能人。有位书友留言,说老冯书中的能人,有股江湖气息。看完,觉得确实是。无论是“贱卖海张五”,还是蓝眼看画走眼,都是一群能人之间的较量,没有那么多的阴谋,更多的是实力间的比拼,靠的是手艺,愿赌服输。

如果说,前半部分看的爽,那后半部分看的比较费感情。后半部分多是针砭时弊之文,虽写的不是当代之事,但或切中时弊,或展现了时人痛苦的挣扎。

比如《两医生》,讲的一个医生在屈从权力,把一个检查指标给了不需要的领导而眼看着一个需要的老人可能是因为没检查而去世,医生内心煎熬。
《两个问号》的背景是文革期间特殊形势让女知青与农民生儿育女,文革结束后,女方坚持离婚而男方坚持不离。女方希望能追求有精神交流的生活,而男方认为饿不着、冻不着便是好生活,无法理解什么叫精神生活。前一阵,一个坚持离婚,诉讼5次终于被判离婚的事件,让这个故事更有现实意义。

后半部分,大部分故事看得堵心。好在还有部分故事比较暖心,比如《老夫老妻》,一对无子但相互陪伴的夫妻。没有大场面,都是些生活的琐碎和回忆,但足以看的冬天不觉冷。
除了故事引人入胜,老冯的文笔真的是绝了。三言两语,便能描绘出一个神奇的世界,一段曲折起伏的心理状态。
截取部分如下:
他瘦得暴出筋来的细脖子,支撑着梨核似的小脑袋,还是馋嘴啃过的梨核,没剩下多少肉。
楼门口通风的地方,放一把椅子,坐着一个看门老头儿,头靠门框,似睡未睡。她走过时,老头儿刚刚张开的眼缝又闭上了,显然,她是不需要阻拦和讯问的人。
“不不,那没什么。”孟大发说着已经站起来,完全是一副等待领奖的模样。
总之,是本值得揣摩或者打发时间的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