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了不起的我》第17节——创造型思维:行动的张力从哪里来?

《了不起的我》第17节——创造型思维:行动的张力从哪里来?

作者: 华姐手记 | 来源:发表于2024-03-08 10:29 被阅读0次

    如果把思维比喻成一条河流,一条河要流动起来,需要以下三个条件:

    河流落差产生的张力;

    控制河流走向的河道;

    不断补充的源头活水。

    如果没有落差,河水就会停止流动;如果没有河道,河水就会失去方向;如果没有源头活水,河水很快就会枯竭。

    其实,人的思维发展也是如此。

    张力就是目标,河道就是行动的方法,源头活水就是与现实的接触。

    如果没有目标,人就不会有行动的张力;如果没有方法,目标就只会制造焦虑,而不会引发有效的行动;如果没有跟现实的接触,思维就会变成头脑中僵固的规则,而不会有什么发展。

    什么样的思维,能够产生持续行动的张力呢?对改变而言,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改变很难持久。

    有那么一个读者,她已经颓废了一段时间,有一天,她发誓要改变自己。

    她说:“当天,我就制定了满满的计划,一项项高效率地完成了。第一天,我很开心。第二天下午,我觉得有点累,没有完成当天的任务,我很沮丧。第三天,我又开始拖延,当天一项任务都没有完成。第四天,我开始思考这么做有什么意义——我的生活就是不断完成任务的过程吗?这些无趣的任务又有什么意义。

    看来我缺少一点价值感,一点奋斗的理由,一点梦想。于是,我又花了很长的时间思考诸如‘我的梦想是什么?’、‘我活着是为了什么?’这样的问题,我开始关心起人生的意义来。”

    也许你也经历过这样的循环:打满鸡血、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最后又回到了颓废的状态,等着下一次再打满鸡血。

    这样的循环多了,就算有了动力,我们也会怀疑,改变是否可能。

    罗伯特·弗里茨有一本书叫《最小阻力之路》,他原来是个作曲家,后来根据自己的创作经验,开始开发创造力课程。

    在这本书里,作者区分了两种产生张力的结构:创造的结构和解决问题的结构。

    他说:只有创造的结构,才能产生持续的张力,而解决问题的结构,是没有持续张力的。

    创造的结构就像画家想画一幅画,作曲家想作一首曲子。他有一个确切的东西想要把它做出来,这就是创造的结构。

    如果你用的不是创造的结构,而是解决问题的结构,那么你就会陷入像刚刚那个读者所面对的困境。

    她的目标是“别这么颓废了”,她的动力不是来自于她的目标,她的动力来自于问题本身带来的焦虑。

    只要她的努力一有成效,焦虑就会缓解,焦虑带来的张力就会消失,张力一消失,她努力的动力就会减少,直到问题重新让她变得焦虑,这种张力才会重新积聚起来。所以才出现了从打鸡血到颓丧的不断循环。

    那么,如何才能打破这种循环呢?

    有些人也取得了外人看来挺成功的学业或事业,但从内心里,他们并不敢认同和享受这些成功。他们需要“问题”和“挫折”作为动力,持续鞭策他们往前走。

    而创造型思维制造张力的方式,却非常不同。

    有一段时间,海贤老师一直有拖延的毛病,他很不喜欢这种拖拖拉拉的感觉。

    为了治好自己的拖延症,他还专门写了一本小书叫《拖延症再见》。前段时间,他又打算写一本《拖延症再见2》,因为他发现自己的拖延症还没好。

    可正当海贤老师要动笔的时候,他的拖延症忽然不治而愈了。

    因为在海贤老师开始准备“得到”的这么课时,它就变成了一个很重要的未完成事件。海贤老师读书、收集资料,每天脑子里都在想它,从而变得紧张又有效率。

    为什么创造型的思维会产生足够的张力?《最小阻力之路》的作者,给出了一个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的答案。

    他说,是因为爱。

    想要把创作完成的冲动,变成了一种持续的张力。这种张力不会让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要没完成它,这种张力就会持续存在。

    你越是爱它,越是希望它问世。这种张力就越大,它就越会推动你持续行动,直到最终把它完成。这就是创造的思维结构带来的张力。

    从大的方面来说,我们可以把人生看作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是把我们心里钟爱的理念变成现实的过程,而不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创造型思维把事情分成了简单的两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我想要完成的作品。

    第二个部分,是我所面临的现实。

    海贤老师曾有个来访者,说他想去从事研究工作,可是他现在经济有困难,没法继续去读书深造,只能做一个他不那么想做的工作。

    暂时没钱去追求梦想,这就是一个事实。

    创造的思维并不是让我们忽略现实,相反,只有正视现实,才能实现自己想要创造的东西。相反,创造型思维会让我们用一种不同的目光去看待现实。

    创造型的思维,会把这个事实看作是创造的条件限制。如果我遇到了这样的限制,我就要想办法去解决它。而解决问题思维会把这个限制看作是目标是否成立的前提。如果遇到了这种限制,那也许就该放弃目标。

    一个创造型思维的人可能会想:“我想要继续去读书深造,可是我现在确实没钱,怎么才能实现我读书深造的目标呢?如果钱真是我创造的前提条件,那我要先去挣钱。”

    一个解决问题思维的人就会想:“现在我连钱都没有,还谈什么读书深造,这压根就不现实。于是他就放弃了自己的目标。”

    这就是创造型思维和解决问题思维之间最根本的区别。

    创造型思维是以目标来思考现实,先想我要什么,再想现实是怎么样的,环境能够提供什么,再去想办法弥补目标和现实之间的鸿沟。

    而解决问题思维是以现实来思考目标。先去想环境能够提供什么,再来想自己的目标是不是实际的,该树立怎么样的目标。

    大部分人都是从现实出发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从想要的东西来思考现实。

    当他们这么想的时候,自然无法突破现实的限制,也就没有持续的张力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了不起的我》第17节——创造型思维:行动的张力从哪里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mwe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