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完了很久很久之前就想看的电影《百鸟朝凤》,当时电影上映时网络上有很多新闻,很多朋友也说很好看,所以我对它的期待值很高,一定要选择自己很清醒的时候,认认真真欣赏。看完之后总的感觉是电影拍的中规中矩,作为一个电影外行和唢呐外行,我感觉电影对唢呐的魅力没有进行充分诠释,对唢呐的衰落过程表述太简单,只是一味表现衰落后的景象,还有最后申请非遗的事情也没有一个结果。
不过,电影让我想起了老家的红白喜事的操办的转变。红喜事比较简单,真正操办起来就是一日的吃吃喝喝,不过现在也流行举办西式结婚仪式了,也问问:无论贫穷富贵,疾病或健康,你是否愿意娶(嫁)她(他)为妻(夫)。
白事就复杂多了。在老家,白事是非常重大的一件事。家里有人过世,马上就要告诉亲朋好友,此之谓“报死”。接着便是长则一个星期,短则三两天的丧事了。期间包括所有的亲朋要来祭拜,要准备棺材墓地,还要请电影中的唱戏班子。
在我小的时候,戏班还是以中式为主的,有唱夜歌的,要唱到凌晨两三点;出殡前一夜要唱花鼓戏,这是周边邻舍最喜欢看的了。如果碰到有名的戏班,很早大家便要去占位子的,不然都看不真切。小孩子老早就把晚饭吃了便结伴去主人家窜了。主要是为了去后台看演员们化妆,真如现在的明星一般。唱戏的女演员本就比寻常人好看些,画上妆,穿上长袖善舞的戏服,真像有光芒一般,漂亮的很,我们都不敢靠太近。
小时候不懂什么生旦净丑,只知道总会有一对年轻男女,一对年老的男女,然后由他们轮番表演两三个剧目。印象最为深刻的大概就是全国人民都耳熟能详的《刘海砍樵》、《补锅》了。主人家会用几张八仙桌搭一个简易的舞台,摆上方桌,稍微装饰演员便就能开始表演了。以前都是看热闹,大人笑便也跟着笑,或者演员们扮小丑,就配合他的逗乐。有时候,间隔不久有人过世,我们便连看两场,却还是像从没看过一样,乐得哈哈笑。一般来说,第一个剧会比较普通,好看的看家剧目一定是压轴的,所以大家都会牢牢守着自己的位置,直到当家花旦出场。
当时也要请西式乐队,称之为“西乐队”。不过很多戏班也承包西乐队业务,带着电子琴和大音响,白天的时候唱唱歌,那时候,ktv还没有这么普遍,除了乐队的人其他人都没有想过去唱歌。
而现在,虽然我已经很久没有参加过了,但听说演花鼓戏的已经换了人了,都是从别的乡镇请过来。很多人也不怎么去看了,基本都是老人家。在农村,办丧事是会拿来比较的,谁家花的钱多,谁家用的烟酒档次更高,谁家收到的花圈更多,谁家请的戏班更有名·····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吸引大家,让葬礼变得更热闹隆重,有钱的主人家都是请的更高级的戏班了,唱歌跳舞只是常规节目,还有会表演魔术,甚至还有人家请过泰国人妖,场面热闹非凡,事后被人津津乐道了许久。仿佛,白喜事,真的是喜事。
也许过不了多久,唱传统花鼓戏的戏班也会由衰败走向消失了,在这个讯息如此发达的社会,农村的娱乐活动已经丰富太多了,广场舞、ktv随处可见,猎奇是人类的本性,传统戏班已经逐渐不能吸引大家了,此消彼长,时间的齿轮残忍又公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