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时书影大学生活上班这点事儿
听郦波说-国学中的人生智慧

听郦波说-国学中的人生智慧

作者: 呼啸的板砖 | 来源:发表于2017-04-22 15:26 被阅读186次

                                     

听郦波说-国学中的人生智慧

                             「」文/板砖

郦波 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国内首位文牍学研究方向博士后,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诗词大会评委,江宁织造博物馆馆长,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特邀主讲人。主讲《风雨张居正》、《抗倭英雄戚继光》、《“救时宰相”于谦》、《清官海瑞》等系列。


板砖说:如果有人问我你最喜欢你们单位哪个部门?我会毫不犹豫的说宣传部,如果喜欢这个词太过中性了无法表达强烈的感情色彩,那我会换一个挚爱。如此夸赞请宣传部的同志不要骄傲,如此说既不是阿谀奉承也不是讽刺揶揄。先后有罗援、金一南、李兵、王树增在讲堂上做过讲座,都是我好的口。这次更猛居然把江南才子郦波教授请来了,第一次知道郦波教授是在央视的《百家讲坛》上,谈吐风趣,举止优雅,第一印象略带一点娘。纯属个人感觉,没有不敬之意。

在远古的东非大草原上一只母猩猩诞下了两个母猩猩宝宝,一个是黑猩猩的祖奶奶,一个是人类的祖奶奶。从此,人类开始了漫长的进化过程,我们的祖先智人跟他的堂兄弟尼安德特人、直立人开始了不同的演化过程,但是整个人类还处在生物链的中段和边缘。

改变来自智人掌握了一个技能,讲故事和聊八卦。没错语言的发展让智人能够彼此交流,通力协作,进化发展之路悠然提速。以至于后来我们的堂兄弟相继在地球上消失了,至于为什么消失科学家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融合,一种是替代。我个人更倾向于替代。人性本恶看来是被写到基因里的。

讲故事聊八卦让智人祖先发展迅速,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发展出文化。文化是什么,文化是要讲一个让大家都相信的故事,有着共同的信仰,才能组织起来更大规模的活动。

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印度、古埃、古巴比伦和中国。前面三个古文明相继消失,只有中国文化传承几千年未断,即使其中被外族所统治,但是中国文化没有断代,为什么?因为中国人从古到今一直相信仁义礼智信,整个共同的信仰,也可是说是我们的祖先讲的这个故事大家一直相信。

你用铁蹄践踏我的土地,我用文化洗净你的头脑。

下面就让我们跟着郦波老师一起来感受国学中的人生智慧,领略祖先们讲故事的能力。

最后声明一点,不是我故弄玄虚非得搞个上下篇,只是郦波老师太能说了,碍于字数太多读起来费劲,板砖自作主张分了两篇,见谅!见谅!勿怪!勿怪!

郦波说:很高兴今天跟大家在这里交流,当我知道我在的这个大楼负责华东地区所有高铁的运行时我特别激动,由于工作的原因我经常坐高铁,高铁的舒适和快捷已经慢慢地改变了中国人的出行方式。我在德国讲座时慕尼黑一个州议长跟我说你们的高铁修的到处都是,而我们为了修一条高铁投票投了十九年,至今还没有达成一致。

高铁俨然成为了一张中国名片,这张名片上写着自信,十八大习主席说过:“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那么,何谓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是一种更基础、更深厚、更持久的力量。一言以蔽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解决的是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而文化自信解决的是什么是“中国特色”的问题。

我在加拿大UBC大学讲座时,一个喜欢汉学的德国教授接待了我,他说他特别喜欢中国文化,尤其是汉学。但是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扰着他,他问我能不能帮他解答下。他说:“在中国讲究儒释道三教合一,可是宗教怎么可能合一呢?”

这个问题让我特别意外,意外的是我们这些天天研究中国文化的学者居然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个问题。对呀,我们一直说儒释道三教合一,却从来没有人问为什么会三教合一?倒是一个德国人发现了问题。

假如让耶稣、释迦牟尼和真主阿拉一起讨论宗教合一的问题,那么谁当BOSS呢?谁会妥协呢?谁会让步呢?神是不能退一步的,退一步就不是神。了。那么为什么中国的儒释道可以三教合一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儒家”不是宗教而是一种思想;其次,既然儒家不是宗教,为什么还要说三教合一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为什么是“三”而不是其他?

-01-中国人对三情有独钟,道家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1、“三”代表以人为本。甲骨文中三字的写法是上下两横短,中间一横长,上下两横代表天地,中间一横代表人,其意义是天地间以人为本的思想。

2、“三”还代表稳定。易中天大家都熟悉了,因为在《百家讲坛》上说三国而家喻户晓,有次我俩碰见了一起聊,我说你知道你为什么说三国能火吗?他说愿闻其详。我说因为三国稳定呀,一国独大无趣,两国打架无聊,只有三国轮战才有意思,才能衍生出各种有趣的事情出来。如果你不信的话,下次你可以去试试讲五胡十六国,看看还能不能有讲三国时的效果。那段历史太乱了,作为一个史学学者如果一段时间不翻书都有点混乱。

3、“三”的语意灵活。我们可以说“三言两语”,我们也可以说“三番两次”,一个字用在不同的语境却表达出相反的意思。

-02-儒释道对三的推崇都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清代王国维有人生三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佛家讲人生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1、在我看来人生有三大困境,第一个困境是欲望。

荀子说人性本恶。人一生下来就有占有的欲望,这是人的本能欲望。小朋友表现的最为鲜明,有新玩具就不会玩旧玩具了,可是其他小朋友要玩他的旧玩具,他马上又要抢回来。占有欲与生育来,这是人类要生存必须具有的,没有好坏善恶之分。

欲望再进一步就变成了贪婪,变成了欲念。

晚清名臣曾国藩可以用一副对联概括其一生:“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其实,曾国藩与普通人并无二致,一样有七情六欲,有善恶兼具的本性。难得的是,他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克制内心私欲,压抑人性中恶的一面。

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克制住内心的私欲,有些人就是没有节制欲望,被欲望蚕食,最终把名字刻到了历史的耻辱柱上,风吹日晒。

翻看中国近代史有两个人本来可以成就一番事业青史留名,却因为无法克制自己的私欲,从而满盘皆输,可悲可叹可惜。

第一个要说的就是袁世凯,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不管你喜不喜欢,第一总是最容易被记住,就像我们都记得初恋一样。好多人印象中的第一任总统是孙中山,但是很不幸不是他。袁世凯在临终时对自己的人生做了总结:“为日本去一大敌,看中国再造共和。”一个复辟帝制的帝王希望看到中国再造共和,多少有些讽刺。但这也许是他的真实心声。他的才能有目共睹,一个人在朝鲜与日本周旋,回国后训练新军,推翻清王朝,推崇共和。当时共和已经被推上历史发展的轨道,袁世凯却逆历史潮流二上复辟帝制,难道推崇共和的袁世凯不知道吗?!既然知道那又是什么原因让他敢逆势而为呢?

答案有些出乎意料,他信命,笃信堪舆学,俗称算命。算命人说他有帝王之相,如果不应承必受其害,整个家族男性活不过六十。还真是巧了,袁世凯查看族谱发现成年男性没有活过六十岁的,这更加笃定了他的决心。也成为了他的心病深埋在阴暗处。他为了自己的私欲不惜逆历史潮流而上,最后耻辱柱上留名。更具讽刺的是即使他称帝了也没有活过六十岁。

第二个要说的就是汪精卫。民国四大美男之首,紧随其后的是周恩来、梅兰芳和张学良。美貌如此,才情更高,秒杀当今一切小鲜肉。15岁投身革命,写的一首好文章,同盟会早期人物,孙中山先生的左膀右臂。这些个靓丽的词条加在他身上,如果他干的不是革命而是文学,其文学成就不会低于鲁迅。

如今好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口号大多出自他的手笔而从中山先生之口说出,譬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革命在当时就相当于现在的众筹,我有一个项目叫革命,现在需要资金。所以,中山先生经常在各种场合发表演讲,有时中山先生有事就临时由汪精卫来替补。据说他在马来西亚的演讲出现了万人空巷的景象,其中大多是妇女,这其中就有陈碧君,他是马来西亚富商之女。但是长相真的说不过去。但是汪精卫同志为了革命一直跟她保持来往,两人关系暧昧。

期间革命事业不温不火,汪精卫主动请缨策划刺杀计划并实施。不幸的是任务失败,他被捕入狱等候发落。陈碧君只身一个人不远万里相随,始终陪伴左右,她就是陈碧君。汪精卫十分感动。

他在狱中做绝命诗五首,展现了一个革命者的英雄气概。其中有两句最有名,“饮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才情与气魄同在,如果不是因为他的历史定位,我相信中小学课本里一定会出现这首诗的。

仁人志士在写完绝命诗后真的慷慨就义了,而汪精卫却没有死。武昌起义成功了,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他就这样被放了出来。有时真的希望他没有被放出来,可惜了他的才华。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孙中山之后早期同盟会的人论资历、资格也该轮到他了,可是偏偏出来个蒋中正,处处压他一头。他心中的怒气和不平与日俱增,再加上日本人的怂恿。他没有克制住自己的私欲,悄悄的迈了一小步,从此,再也没有回头箭了。

2、在我看来人生有三大困境,第二个困境是情绪。

情绪在当代有个指标来衡量,那就是情商(情绪商数)。所谓情商高就是会好好说话。

北宋大文豪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黄州,经此一事他心灰意冷,常常浏览遗迹聊表郁闷之情。有时也真的感谢这些坎坷遭遇,若不是它也不一定会有这么多千古名作。从困苦中悟到人生智慧。

没有太多政务的搅扰,苏东坡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参悟佛学。他在镇江当官时一天突然有所感悟,遂写下一首诗: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描写他自己的修行境界,利、衰、毁、誉、称、讥、苦、乐,这八风都吹不动了。写出来后自己越看越品越觉得好,当时也没有微信或者公众号,不然早发到朋友圈点赞去了。恰巧此时他的好友佛印禅师在江对面的江宁寺,于是他便叫小童拿着这首诗过江去给佛印看看。

他满心欢喜地在江边等待,不知道这个佛学修为极高的朋友会给自己怎样的评价。小童回来了,他忙打开来看,只见佛印在他的诗的后面歪歪扭扭的写了两个字。苏轼看后气冲冲的坐船过江来找佛印。

佛印在他的诗后面写了两个字,“放屁!”

刚一过江,就见佛印站在山门口。见到他就哈哈大笑,苏大学士,你的修行真是好,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我们在生活中的情绪很难不被外界所干扰,任由情绪的肆意表达,往往损己伤人。而在各种关系中,关系越近越难相处。我们对陌生人太过礼貌,而对自己的亲人太过苛刻。

3、在我看来人生有三大困境,第三个困境是习性。

相传在古希腊有座山,山上有一种点石成金石,只知道它大概的样子没有人真的见过。有一个人决心去山上找到它。他每天不停的找,把不是的石头就顺手扔到大海里。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天他找到一块石头外观跟描述的十分像,他心里高兴极了,心想可算找到了。但是他还是顺手扔到大海里了。因为他已经习惯这个动作了,脑袋里想的跟做的是两回事了。

习性一旦形成很难改变。


 那么面对人生的三大困境,我们该如何一一应对并化解呢?

 请收看听郦波说- 国学中的人生智慧(下)

--未完待续--

图片来源网络

相关文章

  • 听郦波说-国学中的人生智慧

    「」文/板砖 郦波 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

  • 听郦波说-国学中的人生智慧(下)

    郦波 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国内首位文牍学研究方向博士后,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诗词大会评委,江宁织造博物馆...

  • 不可错过的诗词之旅

    不可错过的诗词之旅 这几天在读郦波老师的《品诗词与人生》系列。偶然看到有介绍说《人生自有境界》是《郦波品诗词与人生...

  • 我的读书节

    4月23日是读书节,整整一天我都在听郦波老师讲情诗。 “人生自是有情诗,此事不管风和月”。郦波老师...

  • 敬赏远古佳词 慨叹先贤大智

    文、摄影/菡萏莲荷 听郦波老师解读古诗词,真的是一种享受。平和的语气中,透出郦波老师的睿智与博学。他以深情舒缓的语...

  • 20170815听《曾国藩家训》笔记一则

    今日在厨房准备午餐的时候,继续听郦波老师讲《曾国藩家训》。 上次听郦波老师讲《五百年来王阳明》,我觉得通过王阳明似...

  • 郦波说阳明

    一个并非十分聪明的人,只要他认定人生的方向,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反倒更容易实现人生的价值。因为在这一过程中,他不容...

  • 阳明心学——知行合一

    最近学习了郦波教授《百家讲坛 五百年来王阳明》折服于郦波教授强大文学功底的同时,更佩服于阳明先生的心学智慧。...

  • 郦波教授之气量

    郦波教授和贾浅浅副教授气量胸襟之比较 杨连山 这几天关于郦波教授骂人的事,关于郦波教授写诗集句的事,关于郦波教授怒...

  • 人与人的差别就在思维方式上

    最近在喜马拉上听郦波老师讲《曾国藩的家训》,郦波老师风趣幽默,把这个距离我们100多年的人物讲解的活灵活现。 话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郦波说-国学中的人生智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mys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