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青春
听郦波说-国学中的人生智慧(下)

听郦波说-国学中的人生智慧(下)

作者: 呼啸的板砖 | 来源:发表于2017-04-30 15:53 被阅读506次
听郦波说-国学中的人生智慧(下)

郦波 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国内首位文牍学研究方向博士后,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诗词大会评委,江宁织造博物馆馆长,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特邀主讲人。主讲《风雨张居正》、《抗倭英雄戚继光》、《“救时宰相”于谦》、《清官海瑞》等系列。

板砖说: 在  听郦波说-国学中的人生智慧(上) 中郦波老师提出了人生的三个困境是什么?下面我们继续听郦波老师讲如何解决人生的三个困境,同时回答为什么儒释道能三教合一。

-01-儒家解决习性 知行合一

网上有个试验让我记忆深刻,什么实验呢。父母戴上面具装成绑匪坐在车里,记者采访父母,您觉得您家的小孩有没有可能听陌生人的话跟他走?所有被采访的父母都信誓旦旦的说:“不可能,我们家宝宝可听话了,在家一直跟他(她)说不许跟陌生人说话,不许吃陌生人的东西。”

记者下车在小学门口找到小朋友,“你是二丫吧,你妈妈出车祸了,现在在医院里不能来接你了,我是你妈妈的同事,你妈妈让我来接你。”

小朋友确实还是有一些警惕性的,“我妈不让我跟陌生人走。我要给我妈妈打个电话。”

电话打了半天没人接,记者说,“你妈妈正在做手术没办法接电话。”

......

大部分小朋友面对这种情况都会有犹豫,但是,犹犹豫豫没有一个不上车的。车门一开,一把大手把小朋友抱了过去,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说:“我不是告诉你不要跟陌生人走吗?今天是妈妈要是别人你就再也见不到妈妈了。”

小朋友一脸迷惑,不知道什么情况。

这个实验很有感触,他知道不要上陌生人的车,但知道和做到永远是两码事。

后来我在网上又看见一个视频,对比起来看很有意思。一个六岁的小女孩被人贩子给骗了,后来被交警给解救了。怎么解救的呢?人贩子拉着小女孩在高速公路应急车道上走,视频显示小女孩非常听话,人贩子就像她妈妈一样。高速交警为什么会拦下他们并不是怀疑人贩子,只是因为高速路上有人必须带走。结果车停下来,交警刚一下车,突然这个小朋友挣脱出来一把拉住交警的衣服,张口就说我爸爸叫什么、我妈叫什么、我爷爷叫什么、我家住在哪里、我爸爸手机号多少,到最后手一指,她不是我妈妈。

交警立刻明白了,这是人贩子。

视频一流出,大家都赞叹这孩子机智勇敢。面对危险那么沉着冷静,连交警都没反应过来。她的处理方式何其得当,何其合理,简直是个天才呀。

其实,她不是天才,她爷爷也不是天才,后来采访他爷爷才知道原因。她爷爷每天送她去幼儿园,路上就一直让她背这些,而且她爷爷还有个特别好的做法,每次带她走过路口看见交警都带着她去扯交警的衣服。她都扯习惯了。

这个就叫做习惯呀,这个就叫做能力呀,什么叫能力呀?千锤百炼呀;什么叫工匠精神呀?千锤百炼。

我去德国讲座发现他们的厕所没有抽水马桶,我很奇怪就问他们,他们说有呀,在墙里面。我一天感慨万千,什么叫工匠精神,是对产品质量的绝对信心。马桶装墙里,要是坏了那可要拆墙的。这就是工匠精神,千锤百炼,质量保证。

现在中国人也开始提倡工匠精神,但是中国人缺乏工匠精神,为什么呢?

中国人的习性不仅不越来越严谨细致,反而被异化的越来越碎片化。

人类现在正在面临马克思所说的第二个典型异化,第一个典型异化叫做“金钱”,我们创造了今天本意是为人民服务的,但后来人类成为了金钱的奴隶。

第二个典型异化就是今天大家常用的手机。

无论我在这里讲的多么的精彩,总有人不时的拿手机看一看。当然有可能是领导日理万机,也有可能是有特殊事情比较紧急,也有可能是用手机做笔记,

但一定有一种可能就是他每过五六分钟不刷下屏心里难受,不上上网看看美国朝鲜就觉得这个世界没救了。

手机的阅读方式是鉴于搜索的信息扩散模式,它有别去传统的书,我们读书一般是先看目录,然后再看内容,它是系统性、逻辑性的阅读,但是碎片化的阅读方式破坏了系统性和逻辑性,不仅改变了我们的接受信息的方式也同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最后我们的时间、情绪及思维方式也碎片化了,这个才是最可怕的。

这种碎片化让我们的情绪碎片化,以至于你发现网络上发生一些事情后,键盘侠急于发泄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观点,没有经过缜密的思考,观点往往片面而绝对。

我在录制《中国诗词大会》时候正好赶上王宝强离婚事件,当时立刻成为网上的爆点,早上起来司机来接我去录制现场,我晚上睡得晚再折腾比较累,我本想在车里眯会,结果一路都没睡着。这个司机跟我聊了一路,他说他一天晚上也没睡觉一直在刷屏看这个事件的最新进展。我有关这件事的初始资料全部来源于他。然后到了现场那个小助手只要有机会就跟我说这件事,后来我实在忍不住了,我就跟一个小姑娘一个小伙子说,“作为吃瓜群众,我们当然要有自己的态度,但是说到底这件事跟你有毛关系呀?!”

你这一天从早到晚跟上班似的,你的所有精力时间情绪全都搭进去了,自己的人生和价值呢?也都被这些东西切碎了,晚上躺下来想想,哎呀,还有这个事没有办;哎呀,还有那个事没有做。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摸起手机就那一条路。

当代的年轻人不是没有思想,不是没有想法。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困惑,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天赋。但是这代人的最大危机有两个,价值追求和习性。

-02-佛家解决情绪  戒定慧

在解决情绪的问题上,儒家不是很擅长,佛家更为擅长。我在研究佛家时解决了一个中国历史上的难题-黄河水患问题。治理黄河水患,历代仁人志士也都是殚精竭虑,怎么样才能让黄河水变清呢?这个问题我也思考了很多年,最近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还没有申请专利。

办法很简单,拿一个空瓶子将水舀上来,放桌子上等。等到一定的时候,沉渣落下,水自然清澈,拿起这个水你就可以看见一个透明的世界。

这三步做的就是佛家的三大法门,戒定慧。你为什么情绪很容易失控?你在万丈红尘中迷失了自我,红尘已然不得了,现在还有万丈雾霾,更是无法看清自己了。

所以,人应将自己从万丈红尘中脱离出来,从社会属性中抽离出来,察看本心。什么是社会属性,就是你的社会角色,你可能是一个丈夫、一个爸爸或者一个儿子,每一个社会角色都会给你带来社会价值,但是相反每一个角色也可能把你撕裂,正像广告所说,男人不止一面。社会属性的多角色本身对你产生了一种冲击,所以,首先你要做的是要找到自我,心外无物。这就是佛家讲的“戒”。

浑浊的黄河水就像你的心,你把它放到黄河里永远也不能清,所以你首先要把它从黄河里舀出来,然后就是等。这就等就是佛家讲的“定”。

唐代慧海禅师是一个得道高僧,有一天一个云游僧人来请教,大师,得道有没有什么捷径呀?

慧海禅师说有呀,云游僧连忙请教。慧海禅师说没有什么不能说的,得道的禅机是吃饭睡觉。

云游僧火了起来,禅师您玩我吗?难道您的吃饭睡觉跟老百姓的吃饭睡觉不一样吗?!

慧海禅师说,确实不一样,随后他说了一句名动千古的禅机:“我吃饭就吃饭,我睡觉就睡觉。”

话虽简单,道理深刻。想想我们的饭局,多少人吃饭不好好吃饭,先拿出手机拍个照片发朋友圈,还有吃饭的时候唱戏;多少人晚上把手机带到卧室里,不刷一眼朋友圈就睡不着。手机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把人给奴役了。

我们在拥有了太多事物的同时丢了一样东西,那就是我没有了,即使偶尔能找到自我,也是一个不定心的自己。

佛祖当年在精舍见一个王子,王子见到佛祖面前就一碗白米饭,就说你就别装了,一碗白米饭至于只吃这么香吗?来吃我的。

佛祖说:“心系当下,犹是安详。”我的心就在这白米饭上,我吃的很是安详。即使你吃的是山珍海味,但是你心里记挂着你的股票涨停、你公司业绩好坏,纪委要找我谈话,怎么能吃的香呢?!

一个国家可以有五年计划、十年计划规划国家的未来,但我觉得个人只要有个人生的终极目标就行了,知道最终我们要到哪里去,知道你出发的原点,不忘初心。然后下面我要知道我今天要做什么,明天要做什么,一个星期要做什么。你可能是公事繁忙日理万机,但是你已然是坐到这里就该定下心来,进行思想的碰撞和交流,不要焦虑。

心一定,气则宁,血脉贯通,神清气昂,以这种状态工作和学习才能事半功倍。这就是佛家讲的“定”。

心定则开慧。智慧怎么开?先要找到自己,定下心来,自然就开慧了。

佛祖灵山说法,弟子坐下来等着他说法。可是佛祖什么也没说,他拈起一朵花看着,大家都愣了不知道佛祖要干什么。这时,佛祖有个大弟子,叫迦叶,看见佛祖拈花,迦叶破颜微笑。然后佛祖说:“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这就是禅宗的由来。

佛祖拈花示众,迦叶破颜而笑,另立禅宗一派。禅宗讲什么,讲智慧的顿悟。

有了前面的戒和定,生活中只要有一个契机,就可以拂拭心灵开悟了。到了这个境界,生活中处处是契机,处处皆光明。矛盾解决了,放下了吹不动的八风,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然后达到一个最高的境界,有人说佛家什么都放下了,没有喜怒哀乐的情绪那还是人吗?那是放下了私欲的小情绪,获得了一种大情绪,什么大情绪,慈悲。

我们的终极困惑是什么?那就是人终有一死。人生就像一滴露水一样,放到太阳下很快就被蒸发了,怎么样能让它的生命不被蒸发得以永存呢?

儒家的方式是把这滴水放到长江里去,让它随着大江流到大海里去,百川东到海,你也就没有被蒸发的可能;佛家的方法是我把自己的一滴水扩大成一片海,包容所有的水。

世界上的一些富豪们为什么热衷于慈善事业,有人说是为了避税,这都是现实的某些功用,但真正的大境界是他到了那个层次上,金钱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没有意义了。再多的钱也只是一堆数字而已,他要追求的是自己死后谁还记得他?他生命的价值如何得以永恒?所以,他们用慈善换来了慈悲,换来了永恒的价值认可,这是人的终极追求。

这点上中国古代的帝王表现的更为具体,汉武大帝霸业已成开始追求长生不老之术,可人没有办法长生不老,却创造了一种长生不老的方式,价值方式。

-03-道家克服欲望  提超越的思维方式

自然界的动物只是遗传了前代的基因得以延续生存,唯独人类创造了一种永恒的方式,那就是精神价值方式。所以,我们的那些遥远的圣贤,虽然死去两千多年了,但是他们的思想我们至今仍在谈论,他们的语言、思想、精神、价值得以不朽,这就是道家讲的超越。

这也就回到了我们的第三个问题,克服欲望,道家怎么做?这是儒释道殊途同归的地方,儒释道为什么会产生合一呢?

道家很重要,所谓 “外儒内道”,道家提供思维方式,叫做超越的思维方式。什么叫做超越呢?

举个例子,儒家和道家也有相合的地方,道家庄子的《逍遥游》里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这里面有个奇怪的地方,说北海有条大鱼,它的名字叫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说明它的体型庞大在北海中应该是生物链的最顶层了。应该不会有什么生物能够威胁它了。但是它为什么要去南海呢?难道是南海有条母鲲?好吧,既然你想到南海你完全可以游过去呀?为什么一定要化成一只鸟呢?化成鸟你还不好好地飞,你还扶摇直上九万里然后再徙于南冥。

庄子写这些奇怪的举动是在说什么呀?他在说人生的修炼。水对鱼的束缚大于空气对鸟的束缚,到达九万米的高空就没有束缚了。

有人说庄子还懂得真空呢?谁说他不懂呢?佛祖说一滴水中有八万四千虫。佛家八万四千极言其多,我请问微生物谁教佛祖的?

所以,不要总以为后人总比前人强,我们在细枝末节上或许别前人强,但是在道德层面上未必强过前人。

最后要到达九万米的高空,说明人生的修炼是要一层层的摆脱束缚,摆脱困扰。为什么一定要飞到南溟去呢?很简单,因为在中国古人的方位认识,北方属玄武,南方属朱雀,南方代表的是光明,北方代表的是黑暗。所以,飞到南溟代表人生要从黑暗到光明,这叫做逍遥游。

那么儒释道在中国为什么能合一呢?现在我们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在中国道家提供一种逻辑思维方式,讲人生的格局和层次的超越;儒家提供一种持之以恒的执行力;佛家提供一颗慈悲包容的心。

在人生的自我修炼过程中,我们怀揣一颗佛家的慈悲包容的心,用道家的思维方式,超越人生的格局和层次;用儒家的执行力把它坚持下去,持之以恒。

至此,儒释道在中国完美的合而为一。

在德国我有幸认识一位热爱中国文化的德国人,他还给自己起了个他认为很有意境的中文名字-李笔德。又一次我去德国去找他,我们在咖啡馆坐下闲聊,突然我脑中蹦出一个问题,我问他,你说中西方文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他沉默不语,这就样谁也不说话,默默的坐着足足七分钟。气氛尴尬到了极点。

最后,这个尴尬的气氛在他的回答中被打破。

他说:“西方文化的本质是他救;东方文化的本质是自救。”

---END---

根据讲座内容整理,或许有些遗漏,请多包涵。

图片来源网络。

相关文章

  • 听郦波说-国学中的人生智慧(下)

    郦波 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国内首位文牍学研究方向博士后,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诗词大会评委,江宁织造博物馆...

  • 听郦波说-国学中的人生智慧

    「」文/板砖 郦波 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

  • 不可错过的诗词之旅

    不可错过的诗词之旅 这几天在读郦波老师的《品诗词与人生》系列。偶然看到有介绍说《人生自有境界》是《郦波品诗词与人生...

  • 我的读书节

    4月23日是读书节,整整一天我都在听郦波老师讲情诗。 “人生自是有情诗,此事不管风和月”。郦波老师...

  • 敬赏远古佳词 慨叹先贤大智

    文、摄影/菡萏莲荷 听郦波老师解读古诗词,真的是一种享受。平和的语气中,透出郦波老师的睿智与博学。他以深情舒缓的语...

  • 20170815听《曾国藩家训》笔记一则

    今日在厨房准备午餐的时候,继续听郦波老师讲《曾国藩家训》。 上次听郦波老师讲《五百年来王阳明》,我觉得通过王阳明似...

  • 郦波说阳明

    一个并非十分聪明的人,只要他认定人生的方向,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反倒更容易实现人生的价值。因为在这一过程中,他不容...

  • 阳明心学——知行合一

    最近学习了郦波教授《百家讲坛 五百年来王阳明》折服于郦波教授强大文学功底的同时,更佩服于阳明先生的心学智慧。...

  • 郦波教授之气量

    郦波教授和贾浅浅副教授气量胸襟之比较 杨连山 这几天关于郦波教授骂人的事,关于郦波教授写诗集句的事,关于郦波教授怒...

  • 人与人的差别就在思维方式上

    最近在喜马拉上听郦波老师讲《曾国藩的家训》,郦波老师风趣幽默,把这个距离我们100多年的人物讲解的活灵活现。 话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郦波说-国学中的人生智慧(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kdx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