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作原文】
少年痛饮,
忆向吴江醒。
明月团团高树影,
十里水沉烟冷。
大都一点宫黄,
人间直恁芬芳!
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
这首词也是作者闲居带湖时所作。他看到桂花,想起了青年时在吴江赏桂的情景。那时他风华正茂,奋发进取,而今却困居带湖,两相对比,不由得人惆怅伤感,但作者在词中却表现出了积极昂扬的精神风貌。
全词借物抒情,通过对桂花的欣赏和赞美,表达了自己壮心不已,斗志依旧的壮志豪情。
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桂花开放的时节,辛弃疾不顾自己地位低微,慷慨激昂地写下了《美芹十论》上奏皇帝,系统地提出了抗金的纲领,观点明确义正辞严,充满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壮志豪情。
辛弃疾寄希望于皇帝能采纳他的建议,整饬朝纲,挥师北伐,收复失地。但辛弃疾的一腔热血化为凉水,殷切的期望化为泡影,皇帝不但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反而信用奸邪小人,排挤正直之士,一味地苟且偷安,委曲求全,最后连辛弃疾自己也落得个被罢官的下场,怎能不让人气愤,让人痛心。
而今又是桂花开放时节,而事过境迁,物是人非。桂花依旧,香味依然,可是当时的少年而今却苍白了双鬓,被闲置于带湖,无所作为,此情此景,谁人不愤慨伤感。
然而带湖的生活也让辛弃疾的人生境界得到了提升,他不再整日沉湎于痛苦中不能自拔,不再那么棱角分明和桀骜不驯,他的心境变得平和,变得淡定,尽管他的信念一如既往地坚定。
这首词即是他在一种平和的心态下写成的一首情感含蓄、托物抒情言志之作。上片重在写对往昔生活的怀念之情,作者以此肯定自己年轻时的爱国举动。下片重在赞美桂花,托物抒情。
自己有着远大的理想追求,有着不屈的精神,有着高洁的操守和人品,这不正是桂花的香味么!“染教世界都香”突出了作者为了追求理想,为了救国救民而甘愿奉献自己一切的信念和勇气。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