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都不会无缘无故地写下一个故事。
要么为了完成别人交给的任务,要么为了自己心中是一个念头。
当写作者由于这个“缘故”开始讲述或编造一个故事时,这个故事不可避免地表达了写作者对这个世界的看法。这个看法就是故事的“核”,即英文文学所说的"Theme"。
一个有意识的短篇创作,写作者的头脑里一定有一个明确的核。整个故事,无论是场景、人设、还是情节、冲突,都紧紧地围绕着这个核展开,为这个核服务。换句话说,有意识的创作中,写作者为了一个核,可能会设计出多个人物和情节完全不同的故事,最终选择一个自己认为最好地展现这个核的故事。
然而,并非每个故事写作者都明确地意识到了自己的写作是在表达对世界的看法。写作文交差的孩子们大多不会去想表达自己的什么看法。也有些人因为肚子里有一个故事,不说出来憋得慌,但为什么想说出来?说出来想达到个什么目的?这些问题自己并也没想过,他们也没有明确地意识到自己在故事的叙述中其实是在表达看法。
还有一部分写作者朦胧地意识到了想要表达个人看法,但要么自己的看法并不成熟,左右摇摆,自相矛盾,反应到作品中就是逻辑不自洽;要么想表达的看法太多,都挤在了一起,没有选择,没有取舍,反应到作品中就是主次不分,让人摸不到头脑。
无论哪种情况,结果都一样:“核”散了。
如果把最终的短篇作品看成一枚鸡蛋,“核”就是蛋黄。
当读者敲开蛋壳,把鸡蛋打在锅里,好的短篇是新鲜的鸡蛋,蛋黄清晰、醒目、完整;反之,差的故事则是蛋黄蛋白浑在一处的臭鸡蛋,让人难以分辨这是一滩什么东西。
历经几十、上百年仍然令读者口舌生津的名短篇,无一例外是作家有意识的创作,有意识的表达,因此个个都是鲜鸡蛋。这些顶级之作,往往不但新鲜,而且还可能是双黄蛋、多黄蛋,每个读者会从中读出各自的蛋黄,但每个蛋黄都清晰而自洽。
今年的写作目标之一是先回避无意识创作的臭鸡蛋雷区,有意识地学习和练习多下几个新鲜的单黄蛋。在掌握不好单黄蛋的技巧之前,主动切断下“双黄蛋”的奢望,时刻提醒自己:以你现在的水平,努力下双黄蛋的结果一准儿是把俩黄都搞散,变成臭鸡蛋。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