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一首爵士,真是太好了,是因为它就叫《Cest si bon》(真是太好了),歌手叫Tina May,有演唱有弹奏。很合适的咖啡小调。
“无忧无虑才是能够启迪我们生活的唯一感情,我用不着搜索证明去替自己辩护。”这句我认为是真理的话来自于弗朗索瓦四·萨冈的《你好,忧愁》,深以为然。如果我能创立个什么社团或团体,愿意成立一个“反苦大仇深联盟”或“反吃苦联盟”。我并非有意反传统,更非“反传统主义者”,如果有这个名称的话。我只希望生活的舒适,环境舒适、吃喝舒适、物质生活舒适、精神生活……精神生活倒不一定非要舒适。无忧无虑并非奢侈淫逸,也不是对物质条件无限制的索要。反而觉得中国古人倒是很能使自己无忧无虑的,在那种无论各方面都很糟糕的生活条件下。我非但不反传统,还很传统。
苏东坡有个故事,他颇为喜欢古玩字画,一开始就像所有喜欢收藏的人一样看到好的必买之,必须将其放在自己手里才能心安。但慢慢发觉自己常常因为字画而烦恼,烦恼于自己喜欢的东西没有获得。后来经过慢慢的思考,终于想清楚了爱好对自身的意义,本来是追寻快乐的东西反倒让自己变得忧愁甚至痛苦,那就不必再爱了。后来苏先生便随意赠送(那时候没有闲鱼)自己的收藏给朋友,而他便从中既获得了快乐也有了自由。
这听上去像个小儿科的故事,我也是从视频里听来的,但这种感受是真实的。就像女孩子喜欢买服饰和包包,或男生喜欢电子产品或收藏模型一样,一味的增加和堆叠,最后留下的只有痛苦和难受,早已没了最初因获得而体会到的畅快。我就有收藏癖,前文收藏模型的男生就是我。这个过程体验一番倒是好事,会慢慢改变我们对事物,也包括人的体验、认知、整体印象等等。人在追求个性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共性,大文豪如此,平头百姓更如此。共性不是低级的,反而可以从中总结规律,还能用于个性。年轻人喜欢个性,上了年纪的长者相对比较稳重,这并非是年纪有多么了不起,而是经历会产生体验。如果我们深入剖析和研究不同的体验,年轻人也可以融会贯通。
人或人类自有其了不起的东西,哪怕是个人,ta再一无是处,但“Every dog has its day”,只是每个互相接触的人的高光时刻是错位的,以此产生不同的印象和评判结论。不知道我这样的“高度”总结是否会给读者带来反感,看似睿智的语言、形象也可能是道貌岸然亦未可知,很有可能那是个表演姿态。世间道理早都被苏格拉底、耶稣、孔子、释迦牟尼说完了,后人要做的就是时刻提醒自己他们说过这些道理,等遇到相关情况时不要忘了从心里拿出来咂摸、咀嚼一下。吃剩下的东西,或嗟来之食,也要分具体情况。教诲与风凉话、箴言和疯言,若分得出来,也能活得不错。生在何时何地是重要的,起码是不可忽视的,就像年纪,毕竟它是真的,年轻人还是不要自欺欺人地说老家伙们都是“虚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