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大学生活
把时间当做朋友 | 你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把时间当做朋友 | 你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作者: 顾栖迟 | 来源:发表于2016-12-08 22:11 被阅读105次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对自己所度过的时光有所疑虑,有所困顿,时间都去哪儿了?

    平日里自己忙里忙外,感觉焦头烂额,时间掰成两半用仍觉得不够,到头来细想却发现以前忙的事情几乎无意义。醒悟过来的时候,时间早已一分一秒流逝了。正有前人所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的这些感慨。当下的人们是难以及时勤勉自省的,但若是能够明白自己所浪费的宝贵时间,已经是一种新的开始和成长。

    当我拾起李笑来的《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犹如醍醐灌顶,猛然发现过去的诸多日子自己已经荒废太多时间在无聊无意义的事情上,比如每天睡到自然醒,宅在宿舍吃外卖泡剧,玩游戏的咸鱼生活。我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虽然近期没有考试、作业带给我的压力,但是,当我在浪费一分一秒的时候,我会心有愧疚,我来上大学,不是为了大学上我,我是要懂得生活,而不是颓废度日的。

    “懒惰”是人类的天性,能够坐享其成,不用忙碌似乎很幸福,然而不过多久,就会发现这样的日子极度空虚无趣。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反省,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为此究竟投入了多少时间?人生数几十载,我们总觉得明日还有很多时间,现在行动还不急。

    其实前人早已为后人敲响警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然而,究竟如何才能增加少壮努力的数量,从而减少“老来伤悲”的叹息?这就是《把时间当做朋友》所诠释和探索的问题,李笑来在这本书中明确地给出了答案——运用心智的力量,让我们的大脑控制“大脑”。

    《把时间当做朋友》引用和诠释“心智的力量”贯穿全文,解释了我们为什么会有时间恐惧症,以及面对“时间压力”我们如何运用心智和大脑从容妥善地解决。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然而有些人可以从容不迫地解决问题,有些人却忙手忙脚不知所云,经常被突发事件打乱原有安排;有些人觉得学习没用,所以听了别人的建议也不会去行动,而另一部分人则会从长远分析,多学多做,这就是心智的差异。心智的差异会带给人们巨大的差异,不仅仅在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世的差异,更内化于一个人的涵养与品性,以及看待万物的心态。

    今天,我用了白天一天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边看边做读书笔记,一共花了四个小时左右。晚上连忙写下思维导图和读书感悟,一天下来没有像之前一样无所事事,而是选择了自我充实这让我感觉非常有价值。

    这就是此书带给我的改变的开端,我相信这也会长久改变我的生活习惯和态度。

    提高心智

    有时候我们在做完一天事情时,往往会感到一天就这么过去了,好像什么也没有做。这就是不记录自己时间开销的结果,在这些人看来,每一天都是一样的重复循环,毫无波澜,没有乐趣,平平淡淡,这就陷入了时间的盲区。

    没有计划的生活,固然充满未知感,然而当你回顾往昔的时候,竟然想不起上一周,上一个月自己干了什么时,只有碌碌无为的愧疚感涌上心头。《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精准地发现了大多数人这个缺陷,并向众人发出警醒——学会精确感知时间。

    要知道,我们生活,不是为了被时间追着跑,而是为了掌握好时间,与其这么说,不如说更好地掌握自己。

    为了避免这个现象发生,我们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精确感知时间。

    书里条缕清晰地给读者分析了解决方法,利用事件记录的方法,记录每天的时间开销,一方面可以培养自己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轻易地原谅自己。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时间的流逝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不像我们如果碰到火,会觉得疼痛,所以不会用手去碰火。然而时间并不会给我们带来感官上的体验,它悄声无息,无影无踪,只有随着年月的积累,我们才会看到时间给自己带来的影响,才会幡然醒悟。

    “基于过程的记录比基于结果的记录更为详尽。”

    正如作者自己所写的记录:

    2004年9月12日,北京市,《TOEFL 6分作文》终稿交给责编XXX;

    2006年1月27日,北京市,收到XXX快递,《TOEFL 6分作文》,20本……

    看到这,肯定有人会说,做这个没用,没有意义。这就回到了之前所说的“懒惰”惯性,每个人都渴望现成答案,想要提高效率,所以喜欢提问别人,从他人处寻找答案。可是找到方法之后,会怀疑方法的可行性,不去实践证明,觉得“沉没成本”太高不值得。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心智差异”,畏难的懒惰性让人不去尝试又想不费力气获得进步,那是不可能的。只有行动才是证明方法可行与否的正确途径。

    其次,要学会制作时间预算。

    在开始一天做事之前花费15-30分钟仔细制定当天的时间预算,在审视生活中发现你的时间开销。同时,要留有空间。遇到突发事件需要解决时,不必打破原本的计划,使自己的计划现实可行。

    说到目标的现实可行,离不开人们的坚持。目标有短期、中期、长期。而长期计划往往需要实践方可实现,有很多人在途中放弃了,只有少部分人坚持下来并达到原先的目标。

    实现长期目标,可以利用目标分段的方法。

    在本书中,李笑来引用了马拉松选手的例子,他在跑马拉松年的时候,把几十公里的路程分段为100米,一个个突破,这很像最近王健林爸爸所说的“小目标”。我们虽然没有达成“一个亿”的小目标,但是我们有自己的小目标。例如想考四六级,就要计划今天看多少单词,一周看多少单词。3500个单词看起来数量庞大无比,然而如果每天能背上20个单词,每天做一套真题,日积月累,从量变到质变,终会有成效。

    不断地实践,坚持,哪怕错了,也能够在试错中探索出正确的方法。

    一如李笑来所说:“我们一生做的事,大多都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对于人生,没有人能像解释数学那样给出普适的公式,永远记住,马上行动是最重要的。”

    开拓心智

    相信大家经常会遇到运用现有经验来获得知识或者处理事情的时候,然而有时候有用,有时候结果却与预想相悖,这就是现有经验带给人们的局限性。

    人类会产生恐惧,而恐惧则来源于生活。

    想想看,有时候我们经常会对一些困难的事感到畏缩,因为从前没有经历过,所以会紧张、畏惧,选择逃避。例如,让一个从来没有当众演讲的人参加演讲比赛,让一个没有上过课的人给学生讲课,那他心里想必有一定的紧张和恐惧成分,通过一系列的思想斗争和知识弥补,有些人可以克服恐惧,而有些人则会放弃或者逃避。另一方面,有时候我们现存经验还会与知识相悖。比如当年哥白尼深知现实知识会与当时宗教的理论经验相悖,所以他在临终之际才敢发布“日心说”;而布鲁诺则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结果就不幸被烧死了。

    我们需要承认的是,世界上存在着“甚于可能与现存经验相悖的知识”,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论”,挣扎着进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类。

    这样,我们就已经进了一大步。

    同时,提高自学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学生时代,我们常常会依赖老师,在遇到困难时不去思考,而是向老师提问寻求帮助,以为这是勤奋学习的表现。然而“提问源于懒惰”,心里的畏难情绪让我们不自觉地选择找寻现成答案填补空缺,而没有直面困难,到头来看似解决了难题,实际上是通过他人之后,而缺失自己思维的过程,其实是毫无意义的“填鸭式”学习。

    学会正确对待老师,就应该减少对老师的依附程度。李笑来在书中提到了,不要因为讨厌一个老师而拒绝学习,因为“无论如何,都不要也不应该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那么做不仅不对,而且愚蠢。”其次,不要用自己的学习成果衡量老师的教学能力。这就类似于医生与患者的关系,如果一个患者得了重病,医生虽极力抢救,然而患者每天都绝望度日,那后果也可想而知。

    所以,学习需要调整好态度,来改变自己的世界。

    如果认为学习无用,考试无用,不妨试想一下,如果你连这些无用功都做不好,那么你需要估量自己的能力。而且,如果这些看似无用的东西是你目前前行的唯一可行途径,建议你还是正确积极地对待它。

    “如果,你冷静衡量你自己的资源,发现你必须通过考试的方法获得通行证的时候,那么,你最好从今天开始热爱考试。”我想,这句话并非十全十美,却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节省时间的最好方法就是学习

    我们时常会抱怨,一件事情做了很久,占据了大部分时间,令人头疼不已。与其不断地抱怨,何不想想如何提升“效率”。把效率提高了,也不用再埋怨时间不够用了。其实,时间对每个人都一样,你抱怨的其实只是自己,浪费掉的时光并不会因为你的抱怨而重来。

    效率低下的最大根源就是回避困难。做事情的时候,我们本能地选择先做简单的步骤,或者自己喜欢的方面,把最困难的留到最后。比如在做英语试题的时候,因为自己擅长阅读,所以一直做阅读题,而忽视了听力和写作。会因为各种理由不去动手,比如写作范文找不到,听力原文没法下载,这些借口不就是我们逃避困难,拖拉而导致效率低下的原因吗?

    如果真的下定决心要做好一件事,那么一定可以打起十二分精神去做。关掉你的手机或者数据,拿出纸笔,认认真真地看书做笔记,做练习题,当你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做完一件事,你会觉得有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而且非常有成就感。

    克服拖拉,是我们每个人需要去做的事情。试想一下,当你下定决心今天去背单词刷题的时候,如果今天下雨,你还会打算出门吗?或者临时补课打乱了你的计划,你是不是选择放弃刷题而开始玩手机了?一天下来,发现自己还是什么都没做。

    “无所事事的痛苦需要许多年之后才会对其痛苦“恍然大悟”,而正在做事的人会因为效率低下时时刻刻体会痛苦面对自己和他人的失望而无比焦虑。”

    我们常常低估了今天对人生的意义,认为明天还有机会,还有大把光阴。在时间上犯了错误,几乎是体会不到任何惩罚的,这也就是大多数人做事为什么拖拉的原因。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就是现在。所以,只有现在行动,才不算晚。

    最后,成功的定义万万千,如果你想到达你心目中理想的成功,只有一个核心,那就是耐心。从此时此刻开始准备,投入大量的时间,尽早醒悟,尽早行动。

    所谓耐心,就是甘于把时间投入到简单、枯燥但是最终会意义非凡的重复当中去。

    这就是心智的力量,唯有坚持、耐心行事,不可操之过急,急功近利,才会在时间的迁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或许,这就是本书中给读者的最大期许吧。

    望你我都能够拥有心智的力量,不必被时间追赶掌控,而是选择把时间当做朋友,从容不迫地生活。

    语录集

    我们总是对短期收益期望过高,却对长期收益期望过低。

    往往并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别说没有兴趣。

    学习上的成功,都只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

    浪费生命、虚度年华的人,有个共同的特征——他们拼命想控制自己完全不能控制的,却在自己真正能掌控的地方彻底失控。

    当你把时间花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相当于在他的身上倾注了你生命的一段,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反正,那个人、那件事都成了你生命的一部分——不管最后你是喜欢还是不喜欢。

    所谓耐心,就是甘于把时间投入到简单、枯燥但是最终会意义非凡的重复当中去。懒惰,是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时间精力去做任何事情。短视,是缺乏耐心而不能运用心智去展望未来。草率,是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时间精力去认真地调查研究。肤浅,是缺乏耐心而不能运用心智深入思考。夜郎自大,是因为缺乏耐心而拒绝观察外面的世界。

    耐心有着神奇的力量。当每个人都在拖延,最后又手忙脚乱的时候,你的生活却非常从容。因为你从一开始就知道你今天的所有轻松安逸,都可能是未来的成本;所以,你早就把一些轻松安逸安排到未来的某个时段,而心平气和地每天完成相应的工作。于是,你不仅从容,而且快乐。你变成一个守时的人,一个生活规律的人,一个身边的朋友都信赖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把时间当做朋友 | 你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nas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