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娘最近爱上了去别人家做客,尤其是楼上有一个年纪相仿的小男孩,两人脾性相合,玩的特别要好,加上新鲜玩具的诱惑,小姑娘经常惦记着跑到他家去玩。
去相熟的邻居家玩也就罢了,昨天放学以后,小姑娘在外婆的连声招呼下,仍然跑到了同学家去玩,很久不见回来,加上外婆不知道邻居家具体房号,急的在群里询问才把她叫回来。
有了前车之鉴,今天晚上再出门玩时,我特意叮嘱小姑娘,不可以去别人家玩。小姑娘答应的好好的,没想到到了平时回家的点却没有暗示回家,外婆回来我才知道,又去了楼上玩,而且外婆想接她回来都不愿意!
这让我非常生气,只好自己去楼上把小姑娘接了回来。许是余威犹在,小姑娘一看到我,乖乖地挂在我怀里跟着我回家了。
一回来,我让小姑娘站好,将她的所作所为叙述了一遍,告诉她这么晚去别人家做客影响了别人的休息,这是不受欢迎的小客人的行为,而且外婆接她还不回家,这样很没有时间观念,应该记得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到了时间就应该回家了……
面对四岁的小姑娘,我的语气比起面对学生时更加温柔,心情也更加平和,那些身为老师时的控制欲不翼而飞了,而是真正地在教育孩子应该怎么做。
即使不是很严厉,从没有被训斥过的小姑娘仍然忍不住哭了。我让她面对着墙壁自己哭了很久,十多分钟后才叫她转过身来,抱着她让她慢慢平复情绪,等她情绪稳定了,才又将周一到周五不能去别人家玩的要求又说了一遍。
小姑娘虽然眼泪涟涟,但仍然似懂非懂地点头答应。
不知道小姑娘是不是真的明白了我不让她周一到周五去别人家玩的用意,但整个教育的过程中,我自己心态的平和让我感觉很好。
开学以来,我的状态崩的很紧,不乏有“你太温柔了”这个评价的原因,于是我经常训斥学生,不管是在集体教育中,还是在个人谈话时,这种状态让我非常不安,感觉将学生当成了控制工具,而不是活生生的人,完全有悖于这些年在正面管教和儿童观念下的熏陶。
今天和小姑娘的谈话,让我卸下了控制的外壳,重拾了课题分离的勇气。我信任我的孩子,我相信她会在不断的尝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我希望她能有不断试错的勇气。对于我的学生呢?
可能有的家长并不赞同我的教育方式,但迎合这部分家长的想法并不是我的工作,不能将自己置于窠臼之中。找到自己最舒服的工作状态,育人先育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