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刘建琼教授风趣幽默、独具见解、高屋建瓴的讲座后收获颇丰,主要有一下几点:
一、讲话注意逻辑结构
刘教授先用具体的事例讲解了“会讲话”的女人对家庭和后背的影响,又讲解了什么算是“会讲话”,这里就提到了逻辑结构。讲话必须针对一个主题或者某个目的,然后针对这个主题开展一、二、三;第一、第二、第三;一是、二是、三是……的阐述,在今天刘教授的讲座中我也略见识一二,相信通过今天的领会,今后我的讲话也会像他、像他的学生那样逻辑清晰吧。
二、9岁之后父亲角色介入还孩子的成长
大概是到了这个年纪的缘故,也可能是从事着教师这份职业,对孩子的教育话题很敢兴趣,刘老师讲八岁之前孩子是未脱离母体的,九岁孩子脱离母体后父亲的角色必须加入孩子的成长,不然孩子的某些东西是缺失的,人格是不完整的。
三、父母要引导孩子的阅读
在孩子十一二岁、读初中的时候,正是发展思维的年纪,这时候父亲要引导孩子读一些史书,这样孩子的思想才会更深邃。在不同的年龄段可以引导孩子读不同的书,人类从阅读中可以激发人的思考,阅读是带有探索性质的,它自身具有教育意义。
四、任何事情都是系统的
虽然今天讲的内容虽然是课程改革,但是从讲座中我学到的不止是怎么建设学校的课程,任何事情都是一样有系统性的。首先,要找到政策层面的依据,做好顶层设计;其次,要找到目的和现实依据的出发点,抓好落实;最后,评价标准必不可少,不然怎么评价你做的好坏呢?
五、要多写才能训练思维
刘教授讲座中讲到他女儿的故事,她每天写三千字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强硬的意志呀!我这每天1000字都很难坚持下去的人,难成事也不难怪,别人能得中学生创作的最高奖项,能经过层层选拔获得“通行证”也是意料之中。
六、讲座交流要抛出问题引发别人思考
整场讲座幽默风趣,但最后一个问题引发了我不少的思考“你认为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好的教育呢?继续思考。
不知对刘教授的讲座有没有误解,暂且这么解读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