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大早,老妈就问我,儿子买红裤头了吗。什么?干嘛买红裤头啊,我一脸懵逼。你难道忘了,今年是你本命年啊,老妈说。
是啊,我都36岁了。在我们这里,一直保留着这么个习俗,在本命年佩戴红色饰品或穿戴红色内衣,据说这样做能减灾降福。
大清早的,经老妈这么一说,猛然被惊醒,我倒不在意什么如意吉祥,真正刺痛我的是“36”这个数字,此前我从未认真考虑过自己36岁时的样子。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焦躁、压力同时袭来,我意识到,不得不认真思考下自己的未来。不过在此之前,必须先要审视下过去,毕竟正视过往,方能预见未来。
1
我的老家在中部某省的一个普通平原小村,就像《平凡的世界》里的双水村一样,全村人祖祖辈辈靠土里刨食维持生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生生息息。
后来,改革开放多年以后,村里才有人陆续走出去,到沿海地区打工谋生,方才看到村外的世界。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不少村民已经在城市里安家落户,其他的青壮年也都在外务工,平时村里就剩下些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出生、长大、求学。小时候的农村,物质生活是相当匮乏的,平时的主餐就是面条,一锅白水、一点盐、少许味精、几滴香油、2斤面条、一把蒜苗,有时会打两个鸡蛋,这就是一顿汤面的全部食材。
那时油很金贵,平时都是论两买的。除了春节,只有到集市上赶集的时候,才能吃上个油条。平常是没有肉可吃的,都是过节的时候去姥姥家,才到集市上割上两斤。
零食更是匮乏。最幸福的时候,就是放学回家后,在家门口的马路边,等待在城里做建筑工的爸爸返家,因为他每天都会带回来用两毛钱买的炒花生。
2
精神生活也是如此。开始的时候,村里是没电的,一到晚上,家家户户都是点煤油灯。大概到90年代初,村里才通上电。彼时,最火的电视剧是92版的《新白娘子传奇》。
当时我10岁出头,在那个精神生活极度匮乏的农村,“白娘子”一出现,很快就占据了我们的精神世界。那时候村里电视很少,在那个夏天,为了能在晚上出去看这个电视剧,我谎称屋里太热,就和弟弟要求在院子里睡。一到晚上,在确定父母睡下后,我和弟弟就悄悄地出去,到别人家去看“白娘子”。
在一个空旷的农家院子,通常20来个人分坐椅子或席地而坐,光着膀子,摇着扇子,看着“白娘子”。每到结尾,全村都响起“西湖美景,三月三那,春雨如酒,柳如烟那”的声音,尽管很大,却相当悦耳。
我弟弟小我5岁,当时也才6、7岁,还看不懂“白娘子”,他只是被我用作外出看剧的挡箭牌,万一被大人发现了,有弟弟在,惩罚也会轻些。由于还小,所以,他一到电视机前,很快就会睡着,我就抱着他一直看到电视结束,完了,再背着他回家。很累,但很愉快。
3
在那样的生活背景中,大概最值得我欣慰的就是学习了。当年农村没有幼儿园,直到8岁,父母才把我送到村办小学,而且是学前班。到了班里后,才知道几乎都是7、8岁的同学,甚至还有更大年龄的,这大概是当时农村入学教育的普遍状况吧。
谁曾想,从第一天入学起,我就热爱上了上学。学习很轻松,成绩也很优秀,每次考试几乎都是班级第一。就这样一路到初中、高中,直到考进国家重点大学,是我们村第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
到大学后,没了升学的压力,学习强度呈指数级下降。大一上学期还好,之后三年半,几乎所有的课外时间,都被我用在了与朋友喝酒上,荒废了宝贵的学习提高机会。大四准备考研那会,整天沉湎于儿女情长,复习既不尽心也不尽力,结果可想而知。
4
毕业季,经老师推荐进了某省级报社做记者。当时工作很努力,毕竟不是新闻科班出身,所以一有机会就向别人请教。半年之后,我就成了全社出稿量最多的记者,并获得了全省好新闻评选二等奖。
一年之后,考进省电视台某频道,之后又到国家级某媒体从事新闻采编工作。更大的平台,更快的节奏,北上南下西行东进,与采访对象的斗智斗勇、短兵相接,亦或倾心交融、感同身受,收获了成长和快乐。
报道完汶川地震之后,对人生产生了新的认知,亲情爱情的考虑逐渐增多。年底,回到了家乡,短暂的临时工作之后,通过省考进入某行政单位工作,捧起了所谓的“铁饭碗”。
进来之后才发现,真是“围城”啊,外面的人拼了命削尖脑袋想往里钻,里面的人不少郁郁不得志想往外跳,外表光鲜的门面,难掩物质和精神的苦逼。就像薛定谔的猫,始终存在一种叠加态,不打开箱子,你不知道里面的猫,是生还是死。
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现在的我,就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虽然收入很少,但工作却很忙,虽然经常加班,但没有加班费啊。
5
以上就是我的过往和现在。
说了这么多,不是为了让你听故事,而是希望通过解剖“我”——这个真实的样本,能够带给你一些思考和启发,以至于在你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时少一些弯曲,多一点掌控。这也是本文的写作初衷。
需要强调的是,这是一个完全真实的样本,文中我出生的背景、生活的环境、求学的经过、工作的历程,这些都是最真实的记录,没有半点虚构和夸张,所以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那么,在我的人生历程中,你能发现哪些不足和问题,可以从中让你吸取教训呢?
除却不能把控的出身等客观现实之外,我反思,自身方面至少存在三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第一:缺少规划,对人生没有一个最起码的目标和把控。
第二:浪费了许多成长的机会,尤其是大学四年,至少少读了300本书。
第三:连续换工作,没有在一个领域持续精进,缺乏量的积累。
6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
首先,对人生要有一个起码的规划,哪怕不是十分明确,也要有一个大致的方向。比如要学什么专业,将来从事什么的工作,从一开始就做好准备,否则,我们就会很容易陷入随波逐流的境地,白白浪费人生大好时光而不自知。还有什么比这更可悲的吗?
其次,大学四年是非常宝贵的学习成长机会,必须抓住。要把专业学好,多读书尽可能地扩展知识面,构建牢固的知识结构和完备的知识体系。一旦走出校门,你会发现,不可能再有大把的时间供你专门学习。
第三,工作之后,要尽可能地在一个固定的领域深耕,最忌频繁地换行业、换岗位,要知道,只有达到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突破。
第四,如果你是一个农家子弟,或者其他没有什么存量的人,不要求稳、求安逸,没有钱,是不可能稳定的,有了钱,你想什么时候稳定都可以。
第五,如果你经济基础较好,不要再考公务员,因为你有了基础,就应该追求更大的发展,我不是说公务员发展就不大,只是太慢、太磨人,性价比不高;如果你经济状况不好,更不要再考公务员,因为这首先无助于改善你的经济状况。不能改善你经济状况的工作,你选它干嘛。
最后,你应该明白,我的经历不重要,关键是你从中学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也不重要,关键是你学到之后,有没有改变,有没有开始行动。
行动才是唯一的价值。
否者,纵然知道太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此中根源,正在于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