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儒者也都有相似的感觉,就想去搜索先王的典章法制,把没被秦始皇烧掉的整理修补。
从他们的内心来说,是为了挽回先王之道。但是,圣学失传太久了,而霸术之传积习已深,就算是这些整理圣学的贤德儒者,他们在霸术的文化下长大,也难免为之所习染。
他们宣传、修饰圣学,并希望圣学发扬光大,实际上却是增加了霸术之道的影响,圣学的踪影却看不到了。
王阳明说,人心不正,你给他什么,他都马上运用到他的歪理邪说中去,运用到包装掩护他的巧取豪夺中去。
所以这种人,即使整理圣学,也得不到圣学之用。因为拔本塞源了。
当时的君主也沉迷于这类学问,做些无用的虚文,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
偶尔有人能认识到这些学说空疏荒诞、杂乱不通,于是奋发努力,想干点实事,但他们所能做到的极致,也不过是像春秋五霸那样的富国强兵的功利事业罢了。
圣人之学日渐疏远而晦暗,功利的习气却一日盛过一日。
而那些利欲熏心的人,不光学习儒家,他也去接触佛家、道家的学说,但这佛老之说,也战胜不了他的功利之心。然后他们也折中于儒家的学说,言必称诚意正心,克己复礼,但这些也不能破除他的功利之心。
直到今天,功利之心的毒害一点也没减弱,它已经随着人的习气变成人本性的一部分了。
学知识,先就要在知识上较一个高下,更不用说在权势上互相倾轧,在利益上互相争夺,在技能上互相攀比,在声誉上互相竞争。
人被观察的时候会表现的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