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专业那点事

作者: Mr耀耀 | 来源:发表于2021-06-28 16:04 被阅读0次

    不得不承认当代许多学生不能从事和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有一位朋友在上一篇谈论大学改如果选择专业那篇文章中给我留言。

    为什么会发展出这么多专业呢,想学东西,要有天赋和资质,什么是有用的技能,什么是没用的知识,学习收获解惑的满足感,那么为什么最初美好总是会变质,是人的本性吗,还是自然法则,设立学校的目的是复杂的,它现在承载着不同的历史使命,为了人类科技和思维的进步,专业到底是什么?我胡思乱想了起来。

    以上是他的留言内容。

    他所提出来的种种问题也引发了我的思考。

    让我们回顾大学和专业是如何行程的。

    在人类初期社会,技能与经验的传承模式是师徒制。师傅带徒弟没有模块化的教授,靠师傅的言传身教。徒弟通过长年跟随师傅身边观察学习增长自己的本领。在学徒期间就要刷掉很多没有天赋和没有耐心的人了。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学徒制很难大批量培养可以胜任工业化生产的人才。这种学徒制逐渐淡出舞台。如今只有少数行业在延续这种方法。

    为了批量培养胜任不同社会工作岗位的人才,大学诞生了。

    大学将学习模块化、流程化。基础课程培养人们的理论基础知识素养,为从事不同方向的工作打下基础。专业课程培则在大方向中将知识点细化。

    社会发展的同时,工作岗位越来越细化,新类型的工作岗位也会诞生。回看近几十年大学中专业的诞生与分类变化可以佐证这一点。

    但问题也随之发生了。

    我们上一代人是在国有化工作单位的打伞下成长起来的。工作单一且局限,他们对社会变化的认知也因为经历而变得局限。在东北这种情况极为普遍。分高的专业,容易进入国企就业的专业就成了他们希望子女考上的好专业。

    如此对于“好专业”的认知未免显得过于狭隘。

    分数高低可以在一定程度下体现专业的报考人数,但这不能简单的用来定义这一个专业的好坏。专业的好坏要结合选择人自身的追求与想法来评判。

    通俗点说,一个学生并没有特别远大的理想,只想回到家乡从事一份还算过得去的工作。(这种想法很正常且实际,并不应该被唾弃。)当他带着所选专业的毕业证回到家乡而当地的就业市场并不能提供相适应的岗位时,这个专业对他来说不能称之为好的专业。

    拿就业容易来定义也是无稽之谈。现在社会发展和变化迅速,大学四年时间足够它颠覆人们对就业市场的认知。笔者短短的几年工作时间里见证了传统快消行业,互联网行业和传统汽车制造行业的变迁。变化来到如此迅猛让我瞠目结舌。

    和我年纪差不多的人在高中时代应该都听过老师这样对文理科的评价:学不懂的才去学文。理工科比文科好就业多了。

    我不想对这段评价口诛笔伐,我也不想否认这句评价落后于时代了。

    Such as,新媒体行业的逐渐成熟带来了市场对于文案人员需求的激增。中文类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在互联网行业是相当抢手。哦,不对。除了纯互联网行业,其他公司也开始重视新媒体运营了。

    当然,不能全怪罪与家长认知的局限,大学专业变化落后于社会发展也是事实。

    一名学习机械的学生在大学期间不能接触学习到当下最流行的制图软件,那么他在走向社会的时候必定迷茫且没有竞争力。必然的,工作中他要面临第二次学习。

    这种情况在多个行业中有体现。这同时也证明了大学培养人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多么的重要。

    既然专业被社会环境所弱化,那我们有必要保持学习,跟住时代的潮流。客观认识学习对我们能力培养的作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学专业那点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ncqu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