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国霖
故乡过年置办年货,最难忘却的就是“捣糕”的记忆。
我们的村子不大,十几户人家,过了腊八,家家户户便开始蒸馒头、蒸糕置办年货。记得村子里有一个光棍,他体力过人,与邻为善,任劳任怨。每当各家开始制作年糕和炸糕圈的时候,他的最朴素的幸福生活也就到了,各家院角一个石臼和头上按一个石圈的木杵子成了他腊月里相依相伴的伙计。主家淘好的黄米倒入石臼,他双手紧握木杵上下挥动、嗓子里发出“哟、哟”的声音和着木杵石臼的撞击声,一种劳动的快乐洋溢在他的脸上。很快黄米变成了米面,反复用细筛子筛过后,再继续用木杵捣,最后上锅蒸,主人将蒸熟的金黄的糕用拳头沾水一阵猛揣后,便卷上红豆切成一片一片的素糕,等着油炸……。从黄米做成油炸糕或糕圈的整个过程中,捣糕是个力气活儿,光棍的他 年年腊月在村子里窜房檐给每家每户捣糕,他很少说话只是在石𦥑上重复着上下杵米的动作,大冬天有时能看到他额头的汗水和湿透了的衣衫。干完活儿的报酬就是在主家美美地吃一顿油糕粉汤,离开时主人又给带上几垞素糕,走出院子时,他那种幸福与满足,全体现在了用袖子一抺嘴角的油脂而发自内心的憨笑。
年年腊月如此,他用自己浑身使不完的力气在石臼间给别人过年送来了美味,自己也在腊月隔三差五提前感受到了吃糕过年的快乐。时间长了,因他年年冬天给别人在石臼里捣糕,人们淡忘了他的真实名字,都习惯叫他“石柱子”。腊月将尽,年三十就要到了,村子里家家都年货备齐,光棍的石柱子也没有了多少营生,靠体力劳动换来的幸福日子也渐渐在寂寞中遗落。
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村子里有了一台柴油机,后来又有一台粉碎机,每家每户过年制作糕面的力气活儿,粉碎机几分钟就能轻松搞定,石柱子捣糕过年的快乐就这么被剥夺了。在一个清闲的冬天听说他投奔了后套的一家亲戚,仍然凭苦力为生,帮助别人春种庄稼、秋牧牛羊。
好多年后我再回到家乡,已看不到过年捣糕用的石臼子和木杵子了,听说都被城里人当文物收购了。和村里的人闲聊起旧乡旧人旧事,石柱子以干苦力活儿为乐的憨实印象一直挥之不去。大家也不免在回忆中惋叹,他乡他年他还曾那样幸福快乐吗?他乡他土掩埋他的荒冢还有人记得吗?
儿时的春节,总是被快乐掩盖了辛苦。不必说美味留香后面的辛劳、不必说女儿要花小子要炮的天真淘气,更不必说吉庆满院的红对子红灯笼、也不必说几明窗净穿新衣……,一切都随春换新,过去生活的艰辛都被新春新的期望所代替。乡愁,就这样被根植于记忆的深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