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考教师资格证这个想法到报名成功,前后有了两年时间。最初有这个想法的时候,我还在职,一份跟教师完全无关的工作,月薪勉强1w+,职业不温不火,基本不需要加班,公司不是人性化也不是“万恶的资本家”,就属于,做好本分事,不犯大错也无大功。
我为什么想到要去考这个,初衷居然仅仅是因为,当妈了。
毕业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考虑过公职事业单位类的,所以从没有做过任何了解,随遇而安的普通人生活,自从当了妈,很多事情发现完全无法应付,反而上班时间是最轻松的时候了,下班后的时间全部“奉献”给了孩子的吃喝拉撒玩睡,提升什么的,那应该是精英人设的选项,每天能保证上班时间不要浑浑噩噩就说对自己这份工作很大的敬重了。所以,我想更好的工作,也想更好的陪伴教育孩子,就想到了教室这个高尚的职业,不是嘲讽,是真的高尚,赚钱不多,操心不少,知识要求和道德要求都不低。
第一次买回来书,看到那些十多年前学过的知识,退缩了,立马打消了自己的考证念头。
当我再次当了妈妈,眼看着眼前这份职业即将停滞最起码三五年,之后再如何返回职场?即便有返回职场的机会,如何做好加油小初学生自己职场拼搏?作为普通人的自律性,怕是会觉得更不容易,难!所以,决定了,想趁着着几年无法“行走职场”,考过教师资格证,到时候重返职场,可能可以兼顾娃的教育和工作一起齐头并进。
理想的丰满的,切换到现实:过去十几年前的知识,我看到每一个知识点,都隐约脑海里出现曾经的老师授课的画面,可完全无法理解。不敢相信,大学以前自己的数学成绩是”优势科目“(大学里不是,室友说,她现在都能立马浮现大学数学课堂上我各种打瞌睡的样子😪……),一边复习一边灵魂拷问:过去我是怎么做到看完题目就知道考的那个知识点,怎么解答?大学时候我为什么不考这些证?
说着好像有点跑题了。
辞职带娃,是我们夫妻商量好的结果,鉴于目前的收入情况和孩子,我们都一致同意的。对于未来我的职业,老公说,你想干什么干什么,赚多少钱没关系,主要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当我莫名焦虑恐慌的时候,他说,你把孩子带好就很好了,不用想那么多。带孩子已经是很幸苦了。
复习了一段时间,题目好难啊,我又开始怀疑自我,我为什么要考这个证?是真的想从事这个行业吗?过去的行业也有了相关证书,继续从事不好吗?去当老师,考证这一关就在各种打击自我,还基本没什么陪伴老二的时间了,再说这考完还不一定能当老师,当了老师收入也是很低啊(传说)……总之就是,真的是自己想从事的吗?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这个时间干点别的其他的什么不好吗?
随着我不断的自信心被摧残,畏难心理逐渐庞大,告诉老公,这个时候,他说,别想那么多,你难别人也难啊,你要想着,一定要考过,考不过下次再考……你要是工作稳定了,我也就不那么担心了,不怕中年危机,35岁失业什么的……
第二天,我突然回过味儿,就感觉,这不对啊?怎么好像变成了”我的事业不稳定“所以你压力大?好像之前不是这么说来着的啊……不说随便我干嘛的吗?
日常我们聊到35岁以后的职业危机,他也说不知道如果遇到失业裁员什么的,刚好也在第二次考在职硕士研究生的时候考上了(虽然不是目标学校),他跟我说,自己也是觉得数学都没怎么做,150分的题目考五十多分就算及格了……大概意思可能是叫我不要紧张,就先好好复习就好了。
我确是不淡定了,就想问他,你职业生涯不间断的人,一直在行业内,都担心中年危机,失业裁员不好找工作之类,怎么叫我这个职业生涯中断而且要更新一个行业从零开始的人要对这个职业有信心呢?确定如果我真有这样自信,不是自大吗?
不知道是我想多了,还说随着时间的过去,人的想法总是会改变。可能老公太久没参与我们的日常,忘记了很多日常琐碎,都是需要花费时间和心力的。当初为了支持他考研,我也是基本上在下班后不让娃打扰他,周末才陪娃撒欢儿。也或者,想到这个家以后经济全靠他一个人支撑,他也有了压力与恐惧,害怕自己一旦工作收入有异常,如何养育两个孩子?
我们一直是属于相互理解相互扶持的,我是想要一个爱护自己理解自己的他,同时也会告诉自己要多理解支持他,不要有太大的经济压力,生活中我们量力而行,先有经济条件再去做相应的消费,而不是负债累累,害怕这个家庭有任何的“异常”与风吹草动,想要我们共同建立一个相对来说是比较抗打击的港湾,现在阶段,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养娃,养娃势必需要金钱与时间,这都离不开人的精力,精力分配有限,所有有侧重,但都是幸苦的人,养娃是个过程,是我们的生活经历,在我们的人生这个阶段,我们共同选择这种生活方式,同时也有其他的,工作技能的进步,生活阅历与体验的增长,其中的幸酸苦辣,我们都一起去体验和面对。
有些话,不说我好像就是憋不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