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距离的阅读

作者: 捌天 | 来源:发表于2017-08-23 20:51 被阅读20次

文/阿关

余华有一本杂文集《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刚读完,有些想法不吐不快。

这本书是在火车上读的,从无锡到淮南,从淮南又回到无锡,来回六个多小时的火车上,我读完了这本十二岁儿子推荐给我的书。余华是个很有名气的作家,作品获了不少国际上的奖项,但对于我来说,还是比较陌生。他的作品我读的不多,有印象的更不多,只记得一部长篇小说《活着》,给我留下了生活艰难的痕迹,彻彻底底的一个悲剧。这次读这个杂文集,纯属打发时间。书还是不错的书,围绕着作者自己的生活,天南海北,上下五千年,前后八万里,云里来雾里去。他自己说是一本散文集,但我更相信封面上的宣传,是一本杂文集。真的够杂,有日记,有游记,有读书笔记,甚至还有短篇的小说,有对某位作家的评论,还有与别人的隔空喊话。故事倒也不复杂,多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他用比较客观的笔触写了下来,当然也有温文尔雅的写法,但不多。他似乎一直在讲故事,直接与读者对话。对了,他自己说自己是最会讲故事的作家。余华说,“一个人成长的经历会决定其一生的方向。我从事的工作就是讲故事,用巴黎圣母院里吉普赛人的说法,我就是那种将别人的故事告诉别人,然后再向别人要钱的人。”倒也是,作家不都是在讲故事吗?吃的就是用笔讲故事这碗饭嘛。我曾经很羡慕甚至有些不理解,为什么那些知名作家在生活中的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写下来,写进书里就成了精彩的神来之笔。以前看到余秋雨说,最好的散文都是朴素的,有些似乎明白了点,但还是不很理解。读完这本书,我突然发现,自己能够完全理解了。生活是作家写作的源泉,无论什么事情,都是活生生的素材。一切文学作品都有其出处,单纯天马行空的想象不接地气,也没有丝毫的底蕴。一部作品乃至一篇文章能打动别人,靠的就是这些生活中的琐事。只有这些琐事才能让文字体现它本来的面目,作品也才有了温度,有了生机,有了张力。我们都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这本身是一个客观的社会现实,是生活的真实反映。余华用他自己的体验,用他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更强化了这个社会的真实。比如,他说,梦想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财富,也是每个人最后的希望,即便是什么都没有了,只要有梦想就能卷土重来。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多少人能够坚持自己的梦想呢?能够坚持梦想的人才是奇迹的建立者,但奇迹是那么好建立的么。

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有个很深刻的感受,书中的生活离我很远,也许这就是生活的差距。作者写的是他自己天南海北的飞机旅行,谈的是许多外国的作品,外国的作家,别扭的名字让我产生了不小的距离,这不是我否认那些作品,那些作家,而是我的真实感受。坦白的讲,那些地名似乎从什么媒体或者书上看到过,那些作品的名字也似乎见到过,但那些作家我真的很陌生。当然,这与我个人的文学素养很低有关系,与我顽固的大中华思维有关系。信息化十分便捷的今天,我读书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知道的典故,不清楚的名字,我都会百度一下,但这次我没有,太多的陌生感一度让我失去了读下去的耐心。感觉旁边坐在妈妈怀中对着手机镜头搞怪的小丫头比这本书要有趣的多。同样写履行的散文,我更喜欢毕淑敏的,例如《非洲三万里》,似乎更质朴真诚一些,对世界的惊奇,对生命刻骨铭心的感悟,对生活始终不变的热爱,在她的笔下来得更为亲切,饱含着女性的温柔。尽管她的笔下也有伤害,也有委屈,也有苦难,但通篇读完后,还会给你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我一直怀疑儿子能看懂这本书吗?十二岁的他有这个耐心读下去?当然我没有去追问,他给我讲过书中的故事,比如说那个《七天日记》,西方记者问余华,建国六十周年对他有什么意义?余华的回答是:比五十九周年多了一年。这个说法让儿子很不理解,觉得有些搞笑,但我却为作者的机智聪慧而赞叹。我告诉儿子这是一个写法,意思是说其实六十周年对于作者没有特殊的意义,但是作为一个国际知名的作家显然不能这么直接的回答,就换了一种说法,一种很是巧妙的说法。儿子还是不太理解,我试图再进一步解释的时候,他已经说出了,“那好吧。”这是他勉强接受自己不同意的观点的习惯用语。这也许能够证明他读了这本书。其实我不太推荐孩子们看这本书,不是因为里面有什么少儿不宜的东西,而是我觉得书中的故事也好,笔记也罢,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没有什么借鉴的意义,不能给予他们感动,仅仅是表达了余华个人对于生活的理解,展现的是作者极为个人的生活,给不了读者太多的东西。甚至我读完《活着》的时候都没有推荐儿子去看,生活的苦难让他这么早去感受似乎有些太残忍,而且以后也不会再有那样的生活了。

余华的作品,我不是很感冒。在他早期的作品里充满了血腥,充满了暴力,充满了负能量。只有在近几年的作品里有了些温情,这是作者在尝试着转型,用不同的笔触写他所写想写的生活。他曾经说过,开始写作的时候,他和所有的人一样,根本不能自由的创作,而是为了发表而写作,直到他成名以后才放弃了那种写作的方法,实际上也是他实在不愿意再那样写作了。不能自由地写自己想写的东西,这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残忍,和一个囚徒渴望生命的自由一样。

书,我还是以打发时间的方式读完了,尽管它没有给我带来多少感动。我的坚持来源于曾国藩的“读书不二”,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这样。

相关文章

  • 有距离的阅读

    文/阿关 余华有一本杂文集《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刚读完,有些想法不吐不快。 这本书是在火车上读的,从无锡到淮...

  • 你离阅读高手有多少本书的距离?

    大家好,我是A书评的老A,今天给大家点评的是《如何阅读一本书》,作为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能力变成衡量一个人潜力的重...

  • 我们的屏幕需要更大的字号

    首先谈谈阅读距离 使用多大的字号绝不是简单的个人喜好问题,而是一个阅读距离的问题。所有不考虑阅读距离而谈文字大小的...

  • 有多远的距离

    该有多远的距离,才能看到那颗你爱家人的心。 世间百态,你的降临都会给这个世界安排好的家温暖和变化,没有人会对一个睁...

  • 有距离的相处

    人人心中有杆秤。谁都会用自己的“称”去衡量别人,当别人的做法和自己的标准不一样的时候,就会耿耿于怀,烦恼慢慢就滋长...

  • 有距离的爱

    母亲回老家之后,有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是有怨恨的吧,每次打电话都几乎是诅咒的语气。 但是,她老人家想...

  • 有距离的爱

    清晨,走在林荫小道,天空雾蒙蒙的小雨,闻着旁边一排桂花的芳香,沁人心脾……南方算是个好地方吧,这个季节也有桂花开,...

  • 有距离的陪伴

    因为二少爷的出生,我更加关注儿童饮食及用品,因此认识了数百位妈妈并且长期就孩子喂养及护理彼此分享经验。从吃的到用的...

  • 笔记 | 以学习写作的角度去阅读

    写作的距离不是阅读量的距离,而是思维的距离。阅读量未必和思维能力成正比。 如果为了写作而读书,那么你面前的书就是一...

  • 成为行业高手的秘诀在于哪里?

    【阅读书本】:刻意练习 01 引子 有一种距离叫做,你和学霸的距离。 读书的时候,总是能遇到这样一类人,上课不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距离的阅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nic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