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天天看手机怎么办?
孩子学习没有主动性怎么办?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由于孩子的种种问题行为,让很多家长们濒临“崩溃”的边缘,怎样陪娃是每个家庭的头等大事,陪娃的方法方法是影响效果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走进孩子内心,让有效陪伴助力孩子成长呢?
一、德行放在先,始终有温暖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道的教育说教远远比不上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培养。从家务做起孝敬感恩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也是家庭教育的本。现在的孩子生活在幸福的时代,可是也出现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爱劳动或者自理能力差的普遍现象。这一部分原因在于父母不舍得用孩子,另外是因为孩子缺少表现的机会。我们不妨采取以下措施:在父母下班回家的时候,请孩子帮忙端上一杯水;外出时告知父母自己的去向和谁在一起;用餐时替父母盛饭,饭后收拾碗筷等,承担一点家庭责任,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为父母分一点而儿忧。
从小心疼父母的孩子,长大后自然会心疼更多的人,会惦记集体、心系国家。在承担家务劳动的过程中可以锻炼他强大的责任感和意志力,这种责任感和意志力应用到学习中,自然会事半功倍。家长要学会像孩子“求助”,鼓励他们一起参与到家务劳动中来,比如:“孩子,妈妈快忙不过来了,能不能帮我把青菜择了。“今天我刷锅,你洗碗,比比咱们谁洗的又快又干净。”*你的书桌整理的真整齐,能不能把自己卧室的地板拖干净?”.根据心理学研究显示,人天生就有强烈的自己决定自己生命的意愿,尤其是小孩子总是在家长干活的时候抢着要帮忙。我们应该顺应孩子的这种需求,多付出一些耐心,让孩子自己做,在旁边加以辅导和协助,孩子的自我发展就能很好地建立起来。老子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的难事总是从容易的部分开始解决;天下的大事总是从细微的地方开始做起。做家务看起来是小事,“孝”是天下的大事,所有智慧的父母应懂得让孩子从小干家务。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卢梭说:“一个小时的劳动所获得的东西,比一天听讲解得到的要多。”孩子进行家务劳动受益是从德到智的过程。
二、自身做示范,培养好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从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包括早睡早起的习惯、好好吃饭的习惯、口算的习惯、阅读的习惯、写日记的习惯、运动的习惯等等。
家长帮助养成良好的习惯就像播种下一颗优良的种子,必然要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作为家长要关注孩子成长的一点一滴,任何一件对于孩子将来发展有利的事情都要用心鼓励孩子去尝试,尝试完并不停止,而是力图让孩子不断持续直至称为良好的习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容易的事情,,家长要以身作则带领着孩子一起做。
培养孩子好习惯应注意从以下几点入手:1、引导孩子少说空话,多做实事。2、首次慢动,逐渐加速。3、不怕慢就怕站。4、控制时间,制定计划。5、进入轨道,行动起来。比如:一个简单的事情写日记,其实谁都可以写,但是很多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用处并不大。魏书生校长在带领班里的学生写日记,他把年级倒数第一第二的学生都请到自己的班里来,他就陪着学生一起写日记,从每天的一句话慢慢增加,直到一下子能写出几百字,能力的培养与人的发育过程一样是逐步提高的,不怕慢就怕站,不知不觉间便实现了出乎意料的飞跃。
三、共同成长,快乐一家人
斯宾塞说:“在充满爱的温馨的家庭中,教育与快乐是联系在一起的。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不仅尝到了甘苦,而且与孩子一起得到成长。”也就是说孩子的成长也是家长的第二次成长过程。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是孩子生命成长的第一任教师,孩子未来的走向最直接的影响者便是父母。但是现在很多家长误以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情,除了平时上学放假的时间也把孩子送到暑假补习班,孩子和家长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也许仅剩下一句对话:“你的作业有没有写完?”孩子误以为家长不关心他只关心成绩。暑假里一位家长录的抖音短视频戳中了无数家长的泪点,他在说孩子没有被大学二本录取的时候,孩子回应了一句:“你不是一样没有考上大学。”家长说;“下辈子你当爹,我来当儿子。”看到父亲潸然泪下的样子,我想此刻他的心中是失落的,不仅儿子没有考上大学,还因为父子心中隔着的那座大山。
良好家庭教育要平等和谐,形成一种互相关心、互相促进的朋友关系。孩子在促进父母成长,家长也在引领孩子成长,在这样的良性发展过程中,首先需要给予更多关注的问题是---心灵的共同成长。很多家长关注给孩子吃好、用好,或者也关注成绩,但是缺少心灵的交流,无法形成默契的亲子关系。所以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也要不断成长,比如和孩子一起出去旅行、一起阅读书籍、一起看一场有意义的电影,或者陪着他做运动,在这些过程中家长可以和孩子谈心、谈学习、谈人生、谈规划,交流多了情感也就建立起来了。
家庭教育是一个重要的命题,家长要不断学习教育和心理知识,走进孩子内心让有效陪伴助力孩子成长,让我们的家庭有更多的幸福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