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自由人 的 阅读笔记
学会这一招,买书再也不花冤枉钱

学会这一招,买书再也不花冤枉钱

作者: cacee | 来源:发表于2017-12-17 18:35 被阅读0次

    判断一本书是否值得读——《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以前读书,只是拿到一本书之后马上埋头苦读,一个字一个字仔细读。这种方法用来阅读经典书籍并没错,也读得很快乐。但用来阅读一些知识密度很低的书,就有点大材小用了。而仔细阅读一本翻译的很糟糕的书,甚至还会损害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为了避免这一局面,我找来一本教阅读的书——《如何阅读一本书》,来改进自己的读书方法。今天,我就结合自己的经验来和《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中的内容来谈一谈——如何判断一本书是否值得读(非文学类书籍)。

    在阅读一本书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这本书值不值得我们读?值得我们下怎样的功夫花多大的力气,即用怎样的速度,去读?

    一本书是否值得读,一般由两方面决定。一方面是我们自己得阅读目的,另一方面是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写作能力。但鉴于国内的翻译作品的混乱形式,我们还要加上翻译的影响。

    1.自己

    首先问自己,读这本书是为了什么?如果单纯为了快乐,那随便读吧。如果为了解决生活中某个问题(比如提高人际沟通能力),或者要了解某些知识(系统学习心理学、医学、历史等知识)、改变思维定式等,就要结合作者来判断。

    2.作者

    首先看作者的写作目的,也就是作者写这本书的初衷是否与你要达到的目标相契合。然后,预判一下作者是否实现了自己的目的,达成了自己的初衷。这里不是要在阅读一本书之前就评判作者,而是用下面介绍的方法结合常识去预判这本书对自己的价值。

    3.翻译

    此外,翻译的好坏,严重影响着我们能否读懂一本书,能否读完一本书。

    第一点(关于自己的内容)当然要靠自己去判断啊,那该如何判断第二点(关于作者的内容)呢?这就需要用到《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讲的检视阅读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最大限度的阅读),到书中去寻找蛛丝马迹。这个过程可能要花费几分钟到一小时,一般不超过一小时。我们需要阅读书籍中的以下内容就行啦:

    ①书名和序言,特别注意副标题或其他有指导作用的话语。阅读这些内容的目的是找到书籍的内容范围、作者的写作目的和书写角度。看完之后,应对这本书大致讲什么有一定了解。可以在脑海中想象出一个图书馆或知识库,将读过的所有书籍都分门别类放入其中。想想,这本书应该在哪个分类下的哪个区域上架?(即《如何阅读一本书》一书中强调的给书籍分类。)给书籍分类的目的是在下次遇到相关问题时能很快想起书中内容,或至少能想起可以翻看这本书寻求帮助。

    ②目录:像看地图那样读目录,弄清楚书籍的结构,即作者将书籍的主题拆解成几部分去解释,每一部分又分成怎样的部分去解释。这对以后的阅读也是有好处的,对书籍的框架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进行分析阅读或者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阅读时,心里知道所读内容位于全书框架中的哪一部分。

    ③索引:索引中一般会列出书籍中出现的名词、人名、参考书目和作者。阅读索引可以快速推测本书涵盖了哪些主题范围。然后,根据常识和前面读到的信息,试着判断一下索引表中哪些术语比较重要,翻到这些术语所在页,读几段看看,这些段落可能就是把书中各部分凝聚在一起的核心结点。

    ④书封宣传语:《如何阅读一本书》一书的作者提倡大家阅读书封宣传语。一些说明性书籍的书封是作者本人在出版社的帮助下写的,汇总了他的主要观点,的确值得一读。如果书封空无一物,全是他人的吹嘘之言,也不白看,说明也许这书就不值得读。

    完成以上四步后,我们大致能判断出这本书是否值得读,以及该用怎样的力气去读。这时,通常会遇到四种情况:

    1.没必要读

    ①作者的写作初衷和你的阅读目的不匹配:比如你的目的是提高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沟通能力,而这本提高沟通能力的书叫《高难度对话》或《亲子沟通》,书可能是好书,但并不适合我们的阅读需求。

    ②作者未能达成其写作初衷:如果作者逻辑不通,或经验尚浅,无法hold住话题,也没必要继续。可以从目录结构是否完整以及作者的背景来判断,同样以提高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沟通能力为例,你是会看某个默默无名的大学生写的电子书还是沟通专家写的畅销几十年的经典书籍呢?

    ③翻译不通的书也不要读,我们在下面讲。

    2.略读或挑感兴趣的内容读

    如果作者的写作初衷和你的阅读目的有匹配的部分,或者书籍的知识密度低,对你有用的只有一小部分内容,那我们就看书籍的主要部分或者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就可以了,也就是略读。以下是《如何阅读一本书》一书中介绍阅读方法。接下来的步骤与前文的四个步骤一同构成了阅读一本书的检视阅读步骤,也就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的多获取书中的信息,所以以下编号接④,从第⑤个开始。

    ⑤找到目前你认为最关键的章节,仔细阅读这些章节开头和结尾的总结性话语;

    ⑥随便翻到哪一页,按顺序读几段或几页,不用太多。随时注意寻找与书籍主要观点有关的内容。翻到书的最后两三页,有些作者喜欢在这里总结关于书籍主题的重要信息和最新信息。

    3.仔细阅读(分析阅读)

    作者的写作初衷和我的阅读目的完美契合,作者也如约达成了目标,翻译也准确通畅,那么我们可以仔细阅读,也就是《如何阅读阅读》一书中所讲的分析阅。这个步骤比较多,我在以后的笔记中再讲。

    4.这本书是巨著,我hold不住

    这本书很好,适合我读,但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了。当一部经典的、大部头的、难懂的书放在我们面前,我们都会觉得有压力,好像半天也读不完一页。

    这时,我们直接通读就好了,遇到不懂的和不感兴趣的,统统跳过,别停下来查资料或思考。把注意力集中在能懂的内容上。即便第一遍只读了50%的内容,第二遍再读的话,懂得就多了。即使不读第二遍,也比读几页就放弃强。

    《如何阅读一本书》一书中作者的建议就是这些了。而作为中国读者呢,面对国内译本如此混乱的局面,我们不得不多加一步,即判断一本书的翻译质量

    我们可以在完成上述步骤的过程中(比如在③、⑤、⑥),顺带着判断翻译的好坏。看看作者的语言是否符合汉语习惯,你能不能读懂他在讲什么?

    有时我们读不懂,并不怪我们,而是翻译在也没有读懂的情况下不求甚解,就直接翻译了。是的,读不懂也是能翻译的,但这会导致读者跟着也读不懂,作者的心血就这样被被翻译毁了。

    比如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就翻译的一言难尽的。错误太多,只挑一句广为流传的吧——为了获得咨询而读和为了求得理解而阅读。“为了求得理解而读”,我就不太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什么叫求得理解?比如,我为了让朋友理解我的处境,而跟朋友吐槽一件事,为了求得他的理解。这是我们通常意义下的求得理解。而这里,reading for understanding,显然不是通过阅读让作者理解我们

    有人翻译成“增加理解力而阅读”,也不准确。理解力也是一个狭隘的概念,一般用在对书籍、文字或他人语言的理解上。而结合上下文看,作者认为,我们阅读书籍或者跟随老师言传身教的学习,都是为了增进对世界的理解、对事物的认知。这个understanding所包含的范围很广,我觉得翻译成“为了增加对世界的理解而读”,或者为了流畅通顺而牺牲一些准确性,至少应该翻译成“为了增长见识而读”,更接近作者的意思。​​​​

    只要按以上步骤一步一步操作下来,不要着急,我们就能买到合心意而又高质量的好书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会这一招,买书再也不花冤枉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nku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