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话:术业有专攻。从小到大,我们总被告诫,拥有一技在手,就可以走遍天下。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于是,小小年纪,我们又被逼迫着“赢在起跑线”,无论做什么,一定要越早越好,只要早出发并坚定不移地坚持一件事,就能够获得成功。
可面对着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2020年度,比尔盖茨的力荐好书《成长的边界》就给出了令人大跌眼镜的不同结果:越是早起步的专才,越可能并不容易获得成功。在当下及未来,通才远远比专才来得更重要。

《成长的边界》作者大卫·爱泼斯坦(David Epstein),是一位著名资深调查记者,他是《纽约时报》No.1的畅销书作家,前作受美国前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及前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盛赞。他拥有环境科学硕士学位,同时也是《体育画报》的资深撰稿人。他的作品受到了一系列组织的表彰,并被收入最佳科学与自然写作选集。
从爱泼斯坦自身的经历来看,他应该也是不局限于专业的一个“通才”。
一、“赢在起跑线”本身就是一句谎言
爱泼斯坦资深调查记者的身份,让他接触到了很多形形色色的人,他们当中有很成功的,自然也有不那么成功的。
他首先介绍和关注的,一个是老虎伍兹,还有就是国际象棋著名棋手波尔加三姐妹。而他们也是出名趁早的典型,他们的经历和成长过程,被很多人津津乐道。
他们都是在很小的时候就体现出了单方面的“过人天赋”,然后就被家人佐以“一万小时”的刻意练习。
因为早,还因为专,更因为刻意练习,他们的成功有目共睹。
可爱泼斯坦却也注意到:高尔夫还有国际象棋,全都是有“规律”可循的项目。这好比在一个框架下的机械练习,那就有可能取得成功。
这更多的可以并认为是一种个别现象。
更多的普多大众,尤其是很多在某一领域成功的人们,比如运动员,比如音乐家,又或者是某个行业领域的成功者。
他们并未从“起跑线”就在领跑。
罗杰·费德勒这位网球冠军,在很小的时候就一直在踢足球、玩音乐、练习摔跤。还有2014年获得足球世界杯的德国队,他们中很多人,都是直到二十二岁甚至二十二岁以上,才在专业联赛中踢球。
乔布斯曾经很是得意地介绍了自己在苹果电脑中的那么多字体,全都得益于他大学时候学习的书法课程。
当然这种事例还有很多,一个电子工程师,在大学学习了哲学课程后,让他打开了信息的大门。乌克兰的拳王,小时候却一度中断拳击训练,去学习乌克兰传统民族舞,当他还是小男孩时,他还同时练习了很多体育项目——体操、篮球、橄榄球和网球。
和其他科学家相比,诺贝尔奖获得者作为业余演员,舞者,魔术师或者其它类型表演者的概率要高22倍。
所以,著名体育科学家罗斯塔克才会说:“我们已经了解,在早期尽可能多尝试多种项目——多样化最为关键。”
因此,什么才是“起跑线”?
每个人本身都不存在在一条线路上奔跑,也就无所谓在同一起跑线上起步,那也更无所谓“赢在起跑线”。
我们都在不同的人生赛道上,何必那么早就开始设限,硬要给自己套上一个“赢在起跑线”的假命题。
二、过于坚持,未必不会有问题
有一个男孩,他的母亲醉心于音乐和美术。于是,也盼着他从小能在美术上有所建树。
在他很小的时候,他徒手画出了家里的猫,显而易见的,他并不是画画的料,他撕掉了自己的画,拒绝再画。他开始继续自己无忧无虑的小男孩生活,玩弹珠,滑雪橇,观察“鸟巢”,收集甲虫。
一直到13岁,他进入到了一个绘画课程很是独特的学校,遇到了一位独特的美术老师,依旧提不起他画画的兴趣。
自此,男孩从14岁到25岁,他经历过的职业有艺术品销售者、学校助教,勤杂工、牧师。这其中哪一个工作也与他今后画家的身份不甚匹配。
25之后,他突然开始想要开始画画。快33岁时,他被一家艺术学校录取,和跟他一起年龄相差十岁的人一起学习绘画。
起初他的作品只关注灰白,再后来他痴迷于色彩。几年之后,在一系列的失败后,他创造出了自己的风格。
在他生命的最后两年,他每次花上几个小时就能创造出一件作品。而这些作品日后价值连城。
这就是文森特·梵·高的一生,在最初的那些年里,绘画始终与他擦肩而过。可如果没有经历人生的诸多种种,也就无法触动他绘画的天赋也不得而知。
还有在著名的西点军校,有一项“恒毅力表”的记录,用以评估自己是否是一个不惧挫折的勤劳工作者,若“每年的兴趣有所变化”,那就会丢分不少。
可是退役之后,去旅行,去写诗,去开创自己的事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
而若只是为了坚持而去坚持,这一切,就会成为阻碍。
梵高如果从一开始就坚持绘画,有可能他因此而厌倦。西点军校的那些军人如果只是执着的训练限于学校内的项目,退役后该如何重新寻找自己的人生目标。
所以,一味地坚持,未必就是一件好事。
三、我们需要鸟也需要青蛙
凯撒大帝在年轻时曾看到了亚历山大帝的雕塑,然后痛哭流涕,“我的过去都是虚度光阴,亚历山大大帝那么早就已经征服了很多国家。而我没有任何值得铭记的事情。”
可在这之后,很快,凯撒就掌管了罗马共和国——在被自己的朋友暗杀之前,他已经是罗马共和国的独裁官。
确切地说,他也是年纪轻轻就攀上了自己人生的高峰。可事实是,他应该比较的是过去的自己,而不是别人。
一只鸟儿从高空中掠过,因为占领了一定的高度,它的视野开阔而有远见。与此同时,一只青蛙静静地蹲守在自己的泥土中,只为了等待眼前的最佳时机,对准猎物的一跃而起。
2009年,著名的物理学家兼数学家弗里曼·戴森写道:“鸟翱翔在高高的天空,展望延伸到遥远地平线的数学远景,它们为那些能统一我们思想、把诸多不同领域的问题整合起来的概念而欣喜。青蛙生活在天空之下的泥土里,只能见到长在周围的花。它们为特定问题的细节而雀跃,一次只解决一个问题。”
对于数学家的戴森来说,他把自己比作青蛙,但他却也主张“如果声称鸟比青蛙更强,因为它们可看得更远。或者说青蛙比鸟好,因为它们的见解更加深刻,这些说法都十分愚蠢。”
因为,世界广袤而又深邃,我们需要鸟也需要青蛙。
如果你还是在犹豫自己是否应该只着眼于一件事情,并将这件事情持之以恒地继续下去。那何不,给自己的人生更多的广度和宽度。
就像鸟儿和青蛙一样,即有着一定的对于周遭环境广度的识别,也像青蛙一样,有着对眼前专业的静待与执着。
时代交互更迭,人们的技能也在变迁升级,就比如很早之前人们都羡慕无比的司机这个职业,现在也都成为了很为常见的一项技能。
人生本来就不该设限,或者有所谓的天花板,一个人的人生应该更有自己的广度和深度,我们其实可以允许自己有更多的尝试,不应该给自己竖立起发展的壁垒,触类旁通,发现人生中更多的可能性,才是成长的边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