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高中生活的影视作品大多集中在青春、偶像、恋爱、励志这些主题上,走的是小清新路线。《天才枪手》另辟蹊径,硬生生的把一部青春偶像片拍出了步步惊心的好莱坞大片感觉,一路惊心动魄,加以灯光和配乐的气氛烘托,观众的心情随着两位主角的遭遇而紧张起伏。
剧中有颇多的隐喻和暗示,深挖颇有意思;对于剧情和4位男女主角,也有各种讨论和争议。
争议之一:小琳的自首
争议最大的是结尾。小琳去自首,让人难以理解。有人认为这说明她有一个好爸爸,虽然环境导致她一时走上邪路,但是最终还是被纠正了回来。特别有细心的观众指出在天桥上小琳从红色的叉走向绿色的勾,暗示了她的改邪归正。
事实上,之所以小琳必须自首,很大一个原因恐怕是政治正确。如果一群学生大规模作弊还能逍遥法外,过上好日子,这部片子三观不正,很难通过审查上映,因此不得不安排这样的结局。
那么如果不考虑政治正确,小琳是否有可能因为良心发现、或者是在爸爸的感召下,做出了自首的决定?有可能,但挺难。小琳和班克都是在高强度训练下形成的理性思维,遇事往往首先计算的是得失/风险收益比,从小琳跟校方争取学费减免和开办钢琴班可以看出端倪。而班克,发现自己是被男二雇人殴打而丧失出国留学的机会,愤怒之下离去,但计算得失之后,很快掉头回来重新加入;在考试间隙,抓住机会毁诺要求加倍收益,同样考虑的是利益。
小琳拒绝班克的邀请,理由是“不值得”。参与班克的计划,需要付出巨大代价,包括可能的风险及黑名单,巨大的心理压力,家庭阻力(小琳爸爸)等,最终能得到的仅仅是钱,更别说班克的计划极度不靠谱。从现实一点的角度考虑,小琳的自首是否有可能是在计算之下,先发制人以避免班克的举报导致的被动局面?
此外,另一个可能性是为了内心的平静。考试作弊带来的心理压力是巨大,尤其这次作弊连累班克被学校开除,终生不得再参加考试;而小琳自己的成绩也被作废,还让父亲为自己担心。这代价太大,无论如何心里是有内疚感的,而自首可以释放心理压力,带来心灵的宁静。拿破仑希尔说:“最大的财富就是内心的平静,少了它就不会有真正的幸福可言。”古今中外,皆是如此。
争议之二:富二代真的那么无能吗?
谈完了小琳,再谈谈两个富二代,这两位真是人才。男二的统筹组织能力,演讲能力,煽动能力都是一流的,这种能力比读书考试会选abcd难多了。至于女二,不但情商超高,而且是天生的演员,她能在任何场合让别人感觉舒服。几次危急的关头,都靠她力挽群澜。小琳要走,她哭着喊着抱着她说什么都答应,只要你觉得好就行。这种时候她无论说什么挽留的话都只会加重小琳的怒火,无论讲什么道理小琳都听不进去,只有她这种以退为进、用情动人的做法才能安抚小琳。当班克临时起意,勒索一百万的时候,男二已经气晕了,小琳也不知道该怎么做,这时候当机立断,立刻把部分钱打到班克账户的依然是女二。她情商高、演技出色,关键时刻能做决断,迅速做出最正确或者最符合当时实际的判断,这种能力是惊人的。
在学校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仅在于分数,分数来自于天赋和努力程度,因此两个富二代被碾压;然而一旦踏上社会,差距将体现在各个方面,两位天才与两位富二代到底谁能做得更出色,只怕是一个未知数。
争议之三:班克是否爱小琳?
男主角班克,是整部剧争议最大的一个人物。赞同一个观点 - 之所以班克有这么大的争议,是因为该演员的颜值太高,如果换一个猥琐男来演,没有任何人去争议他了。
先说说班克的黑化,这跟小琳去自首一样不可思议。虽然剧中处处有提示,暗示他的黑化,依然觉得这是为了升华主题而强扭的结局,跟小琳的自首一样的勉强、不自然。
关于班克的最大争议是,他对小琳究竟有没有感情?小琳喜欢班克,是毫无疑问的,但反之呢?班克被抓之后,小琳去看望她,班克朝她微笑,示意她离去,然后自己揽下了所有的罪名。有一种可能是,他喜欢小琳,所以自己揽下了所有的罪名。另一种可能是,他已经预料到自己会被开除,无法再参加考试;如果想再次赚钱,就得保住小琳,这可能是更深的动机。
班克举报晓东抄袭小琳的试卷,导致小琳丧失奖学金,出于什么动机?网上对此有各种各样的分析,但还是倾向于认为这是因为他诚实正直的本性,出于正义举报了这起作弊事件,他并没有想到会连累小琳,更没有想借此机会自己拿到奖学金。
本剧结尾处,小琳拉住他的手,问他需要多少钱,他可以拿走她的那一份。正常情况下,下一个画面应该是他搂住小林,抱头痛哭。但事实上班克抽回了自己的手,用很决然的语气威胁小琳入伙,否则他会举报。这里看不出他对小琳的感情,只能说他看重利益更多一些;对小琳也许是有一些好感,但远谈不上感情。
争议之四:班克是高分低能?
班克到底是天才,还是高分低能?小琳的能力没有争议,她不仅是学霸,而且有组织运筹能力,也有当机立断的能力。班克被抓之后,她独自一人扛下了所有的任务,躲避追踪,圆满的把答案发了回来,有勇有谋。然而对于另一个天才班克,争议却很多。一种意见认为班克是高分低能,考试能考高分,但遇事紧张,不够冷静,软弱,不够有担当。他做不了大事,只会考试,甚至他拒绝晓东考试作弊,不是因为他不想要钱,只是因为他做不了、没有这个能力而已。
悉尼考试之后,班克拿到了钱,给家里的洗衣店添置了不少洗衣机。这一点也广被诟病,有了这笔钱之后,比洗衣店更好的选择很多,但他依然只知道办洗衣店,一点其他想法都没有。事实上,小琳开玩笑说了一句“洗钱”,倒是真有可能。如果班克的计划真的开展,洗钱必不可少,洗衣店是很好的掩护。悉尼事发之后,班克已经变了,独自揽下所有罪名,保住小琳,约她详谈,招揽她入伙,更新洗衣店作为洗钱的掩护……剧中并没有给出答案,很难说班克到底是高分低能、思维局限,做不了大事;还是一个真正的天才,开始具备运筹组织能力,一切都在他的计划之中?
当然,班克最后威胁小琳的那一段是败笔,有失水准。班克不会看不出来小琳对他的好感,他是不愿意利用她的感情,还是觉得直接威胁更有效呢?男二只是需要他帮忙,就能把他打伤,扔到垃圾堆;他现在要威胁男二以及和男二差不多身份的30个富二代,那会是什么下场?这件事摆明是没有希望的,只能说这是为了政治正确而导致编剧水平低下。
班克如果不走这条路,还有没有其他路可以走?网上有人提出他可以开个培训班,教大家怎么通过考试。事实上这是很难的,他到哪里去找生源?人家凭什么相信他?剧中的富二代,一点劳动都不想付出,只想要好成绩,甚至做过的原题到了考试依旧不会做。这种情况下怎么能教会学生?他真的还有其他的选择吗?
题外话
这部电影的设定是,两个富二代情商和能力过人,但学习成绩很差,甚至辅导班讲过的原题,考试还是做不出;两个天才少年家境都不好,男主角的家境尤其差,但学习都很好。这有点像20-30年前的中国,家庭条件越差,孩子越懂事,越知道努力,往往成绩反而好。
按照中国的教育现状,上述情况恐怕会越来越罕见。以北京和上海为例,即使孩子生来就是个牛蝌蚪,但没有家长大量的资源投入(时间、金钱、视野、思维方式、人脉交际……),小孩子依然不可能成为牛蛙。泰国还没有到中国现在补习班遍地的状况,孩子光靠校内的知识还能撑得住;但是在中国的一线二线以及省会级城市,这样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少,资源开始高度集中,每个省或多或少开始出现超级学校,垄断了优质教育资源。
这种情况下,天赋固然重要,成材所需要的资源也重要;努力固然重要,努力的方向和方法更重要。如何培养孩子具有独立完整的人格、健康开朗的个性,既能符合体制内应试教育的要求,又保持个人风格和爱好,只怕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难题。
网友评论